師德,字尚賢。 去華十子,最器師德。 嘗欲任以官,辭不就。 去華曰:「此兒必繼吾志。 」真宗祀汾陰,知河南府薛映薦其學行,又獻《汾陰大禮頌》於行在。 是歲,舉進士亦為第一,時人榮之。 除將作監丞、通判耀州。 遷秘書省著作郎、集賢校理、判三司都理欠憑由司。 建言:「有逋負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盜,若煢獨貧病無以自償,願特蠲之。 」帝用其言。 嘗奏事殿中,帝訪以時事,而條對甚備。 帝喜曰:「朕藩邸知卿父名,今又知卿才。 」其後每遣使,帝輒曰:「張師德可用。 」契丹、高麗使來,多以師德主之。 天禧初,安撫淮南,苦風眩,改判司農寺。 擢右正言、知制誥,判尚書刑部。 頃之,出知潁州,遷刑部員外郎、判大理寺,為群牧使、景靈宮判官,再遷吏部郎中。 以疾,知鄧州,徙汝州,拜左諫議大夫,罷知制誥。 師德孝謹有家法,不交權貴,時相頗不悅之。 然亦多病,在西掖九年不遷,卒於官。 有文集十捲。 子景憲,為太中大夫。 樂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人。 世仕江左李氏。 父史,字子正。 齊王景達鎮臨川,召掌奏箋,授秘書郎。 入朝,為平原主簿。 太平興國五年,與顏明遠、劉昌言、張觀並以見任官舉進士。 太宗惜科第不與,但授諸道掌書記。 史得佐武成軍,既而復賜及第。 上書言事,擢為著作佐郎、知陵州,獻《金明池賦》,召為三館編修。 雍熙三年,獻所著《貢舉事》二十捲,《登科記》三十捲,《題解》二十捲,《唐登科文選》五十捲,《孝弟錄》二十捲,《續卓異記》三卷。 太宗嘉其勤,遷著作郎、直史館。 轉太常博士、知舒州,遷水部員外郎。 淳化四年春,與司封員外郎、直昭文館李蕤同使兩浙巡撫,加都官、知黃州。 又獻《廣孝傳》五十捲,《總仙記》一百四十一卷。 詔秘閣寫本進內。 史好著述,然博而寡要,以五帝、三王,皆云仙去,論者嗤其詭誕。 咸平初,遷職方,復獻《廣孝新書》五十捲,《上清文苑》四十捲。 出知商州。 史前後臨民,頗以賄聞。 俄以老疾為言,聽解職,分司西京。 五年,郊祀畢,奉留守司表入賀,因得召對。 上見其矍鑠不衰,又知篤學,盡取所著書藏秘府,復授舊職,與黃目同在文館,人以為榮。 出掌西京磨勘司,黃目為京西轉運。 改判留司御史台。 車駕幸洛,召對,賜金紫。 史久在洛,因卜居,有亭榭竹樹之勝,優遊自得。 未幾卒,年七十八。 所撰又有《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總記傳》百三十捲,《坐知天下記》四十捲,《商顏雜錄》、《廣卓異記》各二十捲,《諸仙傳》二十五卷,《宋齊丘文傳》十三卷,《杏園集》、《李白別集》、《神仙宮殿窟宅記》各十捲,《掌上華夷圖》一卷。 又編己所著為《仙洞集》百卷。 黃目淳化三年舉進士,補伊闕尉。 遷大理寺丞、知壽安縣。 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邊事,召對,拜殿中丞。 久之,直史館、知浚儀縣。 俄上言曰:「伏以從政之原,州縣為急;親民之任,牧宰居先。 今朝官以數任除知州,簿尉以兩任入縣令,雖功過易見,而能否難明。 伏見唐開元二年選群官,有宏才通識、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 又引新授縣令于宣政殿,試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濟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餘人並放令習學。 臣慾望自今審官院差知州,銓曹注縣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見于禦前,試時務策一道。 察言觀行,取其才識明於吏治、達于教化者充選;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務,或退守舊資。 如此,則官得其人,事無不治。 」上頗嘉其好古。 歷度支、鹽鐵判官,遷太常博士、京西轉運使。 丁內艱,時真宗將幸洛,以供億務繁,起令蒞職。 史尋卒,上復詔權奪。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還,改工部員外郎、廣南西路轉運使。 就拜起居郎,改陝西轉運使,賜金紫。 陳堯咨知永興,好以氣凌黃目,因表求解職,不許。 堯咨多縱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詔黃目察之,得實以聞,堯咨坐罷龍圖閣職,徙知鄧州。 八年,黃目入判三司三勾院。 天禧初,馬元方奏黃目職事不舉,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 黃目罷任,奉朝請。 逾月,拜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充會靈觀判官。 黃目屬辭淹緩,朝議以為不稱職。 時以盛度知京府,辭不拜,即遷黃目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度為會靈觀判官,兩換其任。 仁宗升儲,拜給事中兼左庶子。 入內副都知張繼能,嘗以公事請託黃目,至是未申謝,事敗,降左諫議大夫、知荊南府。 明年,復為給事中,徙潭州。 長沙月給,減于荊渚,特詔增之,又諭以兵賦繁綜寄任之意。 五年,代還,知審官院。 黃目以風疾題品乖當,改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 數月,求外任,得知亳州。 俄而幼子死,聞訃慟絶,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 錄其子理國為衛尉寺丞,定國為大理評事。 黃目面柔簡默,為吏處劇,亦無敗事。 有集五十捲,又撰《學海搜奇錄》四十捲,《聖朝郡國志》二十捲。 黃目兄黃裳,弟黃庭,黃裳孫滋,併進士及第。 黃裳、黃庭皆至太常博士。 柴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人也。 父自牧,舉進士,能詩,至兵部員外郎。 成務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薦之,遂中進士甲科,解褐陝州軍事推官。 改曹、單觀察推官,遷大理寺丞。 太平興國五年,轉太常丞,充陝西轉運副使,賜緋,再遷殿中侍御史。 八年,與供奉官葛彥恭使河南,案行遙堤。 歷知果、蘇二州,就為兩浙轉運使,改戶部員外郎、直史館,賜金紫。 入為戶部判官、遷本曹郎中。 太宗選郎官為少卿監,以成務為光祿少卿。 俄奉使高麗,遠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 成務貽書,往反開諭大體,國人信服,事具《高麗傳》。 淳化二年,為京東轉運使。 會宋州河決,成務上言:「河水所經地肥澱,願免其租稅,勸民種藝。 」從之。 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賜錢三十萬。 時呂蒙正為宰相,嘗與之聯外姻,避嫌辭職,不許。 俄與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課。 四年,又與庠同知給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許封駁以聞。 蜀寇平,使峽路安撫,改左諫議大夫、知河中府。 時銀、夏未寧,蒲津當饋輓之沖,事皆辦集,得脫戶八百家以附籍。 府城街陌頗隘狹,成務曰:「國家承平已久,如車駕臨幸,何以駐千乘萬騎邪?」乃奏撤民廬以廣之。 其後祀汾陰,果留蹕河中,衢路顯敞,咸以為便。 真宗即位,遷給事中、知梓州。 未幾代還,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復土畢之任。 旋受詔與錢若水等同修《太宗實錄》,書成,知揚州。 入判尚書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務怒而笞之,吏擊登聞鼓訴冤,有詔問狀。 成務嘆曰:「忝為長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據堂決事邪!」乃求解職。 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務有詞學,博聞稽古,善談論,好諧笑,士人重其文雅。 然為郡乏廉稱,時論惜之。 文集二十捲。 成務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歲,授奉禮郎,名貽范,後為國子博士。 第3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