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殿中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判官。 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價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 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數倍矣。 人皆謂稻苗未立而和糴,桑葉未吐而和買。 自荊湖、江、淮間,民愁無聊,轉運使務刻剝以增其數,歲益一歲。 又非時調率營造一切費用,皆出於民,是以物價積高,而民力積困也。 陛下誠以景德中西、北二邊通好最盛之時一歲之用較之,天禧五年,凡官吏之要冗,財用之盈縮,力役之多寡,賊盜之增減,較然可知其利害也。 況自天禧以來,日侈一日,又甚于前。 夫卮不盈者漏在下,木不茂者蠹在內。 陛下宜知其有損于彼,無益於此,與公卿大臣,朝夕圖議而救正之。 」帝納其言,為罷諸宮觀兵衛,又命官除無名之費以鉅萬計。 淮、浙鹽利不登,命獻卿往經度之,更立新法,歲增鹽課緡錢甚眾。 會其兄為鹽鐵副使,徙開封府判官。 朝廷擇陝西轉運使,宰相連進數人,不稱旨。 他日,獻卿在所擬中。 帝曰:「此可以除陝西轉運使。 」時邊吏多因事邀功,涇原路鈐轄擅于武延川鑿邊壕、置堡砦,獻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罷之。 未幾,賊果至,殺將士,塞所鑿壕而去。 徙京西。 因入對,甚言趙振堪將帥,范仲淹、明鎬可大用,及條上邊策甚備。 除福建轉運使,還判三司鹽鐵勾院,累遷尚書刑部郎中、直史館、知荊南,歷戶部、度支、鹽鐵副使,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杭州。 暴風,江潮溢決堤,獻卿大發卒鑿西山,作堤數十里,民以為便。 還,勾當三班院,知通進、銀台司,最後知應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陳從易,字簡夫,泉州晉江人。 進士及第,為嵐州團練推官,再調彭州軍事推官。 王均盜據成都,連陷綿、漢諸郡,彭人謀殺兵馬都監以應之。 時從易攝州事,斬其首謀者,召餘黨曉以禍福,貰之,眾皆呼悅。 乃率厲將吏,修嚴守械,戒其家僮積薪舍後,曰:「吾力不足以守,當死於此。 」賊聞其有備,不敢入境。 賊平,安撫使王欽若以狀聞,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大理寺詳斷官。 遷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 預修《冊府元龜》,改監察御史。 真宗宴近臣崇和殿,召從易預,賦詩稱旨。 遷侍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直史館、知虔州。 會歲大饑,有持杖盜取民谷者,請一切減死論,凡生者千餘人。 天禧中,坐薦送別頭進士失實,降工部員外郎。 以父老,求鄉郡。 宰相寇準惡其疏己,除吉州,從易因對自言改福州。 未行,遭父喪,服除,糾察在京刑獄,出為湖南轉運使,徙知荊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 又坐嘗課校太清樓書字非偽誤而從易妄判竄之,降直史館。 明年復職。 在廣三年,以清德聞。 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 初,景德後,文士以雕靡相尚,一時學者鄉之,而從易獨守不變。 與楊大雅相厚善,皆好古篤行,時朝廷矯文章之弊,故併進二人,以風天下。 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 命使契丹,以年老,辭不行。 又辭職請補郡,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卒。 從易好學強記,為人激直少容,喜別白是非,多面折人,或尤其過,從易終不變。 王欽若最善之,嘗謂人曰:「數日不見簡夫,輒忽忽不懌。 」及廢居南京,時丁謂方用事,人畏謂,無敢往見欽若者。 從易將使湖南,欲過之,遇汴水旱涸,遂告謂曰:「從易願使湖外者,非獨為貧也,亦以王公在宋,故就省之爾。 今汴涸,義不可從他道進,幸公許少留。 」謂即大喜曰:「王公之門,獨君為知我者。 」留權糾察刑獄,從易不敢當,乃聽歸館,須汴通乃行。 時寇準貶道州,謂又謂從易曰:「廬陵之事,可以釋憾矣。 」從易對曰:「當以故相事之爾。 」謂有愧色。 其行志多類此。 所著《泉山集》二十捲,《中書制稿》五卷,《西清奏議》三卷。 楊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諸楊虞卿之後。 虞卿孫承休,唐天祐初,以尚書刑部員外郎為吳越國冊禮副使,楊行密據江、淮,道阻不克歸,遂家錢塘。 大雅,承休四世孫也。 錢俶歸朝,挈其族寓宋州。 大雅素好學,日誦數萬言,雖飲食不釋卷。 進士及第,歷新息、鄢陵縣主簿,改光祿寺丞、知新昌縣,徙知潯州,監在京商稅,再遷秘書丞。 咸平中,交趾獻犀,因奏賦,召試,遷太常博士。 久之,又上書自薦,獻所為文,復召試。 直集賢院,出知筠、袁二州,提舉開封府界諸縣鎮事,為三司監鐵判官,知越州,提點淮南路刑獄。 還,考試國子監生,坐失薦,迭降監陳州酒。 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戶部勾院。 遷集賢殿修撰、知應天府。 還,糾察在京刑獄,以兵部郎中知制誥。 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諱,詔改之。 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亳州,卒。 大雅樸學自信,無所阿附,直集賢院二十五年不遷,有出其後者,往往致榮顯。 或笑其違世自守,大雅嘆曰:「吾不學乎世,而學乎聖人,由是以至此。 吾之所有,不敢以薦於人,而嘗自獻乎天子矣。 」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過金陵境上,遇風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盡喪。 時丁謂鎮金陵,遣人遺衣一襲,大雅辭不受,謂以為歉。 宰相王欽若亦不悅之。 晚與陳從易並命知制誥。 大雅嘗因轉對,上《原治》十七篇。 所著《大隱集》三十捲,《西垣集》五卷,《職林》二十捲,《兩漢博聞》十二卷。 論曰:仲孫以才力自奮于時,論事著效,號為能吏。 太素、尋、曾能知法意,理官之良也。 虛己、獻卿立朝雖徽,卓犖大節,及為他官,所至有吏稱。 若從易拒釋憾之言,大雅辭襲衣之遺,卒使權奸愧歉,抑又可尚哉。 列傳第六十 ○邊肅梅詢馬元方薛田寇瑊楊日嚴李行簡章頻陳琰李宥張秉張擇行鄭向郭稹趙賀高覿袁抗徐起張旨齊廓鄭驤 邊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 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于潛縣,累遷太常博士。 三司使魏羽薦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 帝以三司鈎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主之。 帳成,遷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在糧草。 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 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 」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城而闢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 騎傅城下,肅與戰小勝,契丹莫測也,居三日,引去。 時鎮、魏、深、趙、磁、洺六州閉壁不出,老幼趨城者,肅悉開門納之。 擢樞密直學士,徙宣州。 車駕朝陵,徙河南府。 還,勾當三班院。 出知天雄軍,徙真定府,累遷給事中。 以王嗣宗代肅。 嗣宗與肅有舊隙,諷通判東方慶訟肅前在州,私以公錢貿易規利,遣吏強市民羊,買女口自入。 嗣宗上其事,帝以肅近臣,不欲屬吏,遣劉綜、任中正以章示之,肅引伏。 以守城功,止奪三官,貶岳州團練副使。 久之,徙武昌、安遠軍節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寧軍節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 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運使。 梅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 少好學,有辭辨。 進士及第,為利豐監判官。 後以秘書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預考進士于崇政殿,真宗過殿廬,奇其占對詳敏,召試中書,除集賢院。 第3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