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儒雅迂緩,治劇非所長。 卞哀為鹽鐵副使,與道同候對,將升殿,遽出奏牘請道同署。 及上詢問事本,道素未省視,不能對,遂以本官罷,出知襄州。 卒不能自辯,亦無慍色。 大中祥符元年,歸直史館,遷刑部員外郎,預修《冊府元龜》。 三年,進秩兵部,為龍圖閣待制,與張知白、孫奭、王曙並命焉。 加刑部郎中、判吏部選事,糾察在京刑獄。 奉使契丹,以久次,進右司郎中。 真宗退朝之暇,召馮元講《易》便坐,惟道與李虛己、李行簡預焉。 天禧元年,以耳聵難於對問,表求外任,得知虢州。 將行,上禦龍圖閣飲餞之。 秋,蝗災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廩米賑之,又設粥糜以救饑者,給州麥四千斛為種於民,民賴以濟,所全活萬餘人。 二年五月,卒,訃聞,真宗軫惜之。 詔其子奉禮郎循之乘傳往治喪事,遷大理評事,賦祿終制。 道性淳厚,有犯不較,所至務寬恕,胥吏有過未嘗笞罰,民訟逋負者,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 嘗出按部,路側有佳棗,從者摘以獻,道即計直掛錢于樹布去。 兒時嘗戲畫地為大第,曰:「此當分贍孤遺。 」及居京師,家甚貧,多聚親族之煢獨者,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 與人交,情公切至,廢棄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 初,赴舉,貧不能上,親族裒錢三萬遺之。 道出滑台,過父友呂翁家。 翁喪,貧窶無以葬,其母兄將鬻女以襄事。 道傾褚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別加資遣。 又故人卒,貧甚,質女婢於人。 道為贖之,嫁士族。 搢紳服其履行。 好學,嗜弈棋,深信內典。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終日,服玩極于卑儉。 嘗夢神人謂曰:「汝位至正郎,壽五十七。 」而享年六十四,論者以為積善所延也。 有集二十捲,從兄陶。 陶字大均,初事李煜,以明法登科,補常州錄事參軍。 歸朝,詔大理評事,試律學,除本寺丞,遷大理正,歷侍御史、權判大理寺,賜緋。 斷官仲禹錫訟陶用法非當,陶抗辯得雪。 遷工部郎中,俄知台州,累遷兵部。 咸平五年,朱博為大理,議趙文海罪不當,宰相請以陶代。 真宗曰:「聞陶亦深文,當加戒勖。 」即遷秘書少監、判寺事。 時楊億知審刑,陶屢攻其失,又命代之,賜金紫。 陶持法深刻,用刑多失中,前後坐罰金百餘斤,皆以失入,無誤出者。 景德三年,卒,年七十。 子拱之,淳化三年進士,後為都官郎中;慶之,太子中舍。 論曰:典誥命者,以詞章典雅為先;侍講讀者,以道德洽聞為貴。 自昔皆難其人,至宋尤重其選。 太宗崇尚儒術,聽政之暇,以觀書為樂,置翰林侍讀學士以備顧問。 真宗克紹先志,兼置侍講學士,且因內閣以設職名,俾鴻碩之士更直迭宿,相與從容講論。 以丕之清介,頑之和豫,顥之明敏,茂直之淳厚,俾領詞職,固無忝矣。 若文仲之器韻淹雅,慎修之醞藉該貫,杜鎬之博聞強識,查道之純孝篤義,置諸左右,啟沃尤多,豈直講論文義而已哉。 若祐之不喜趨競,徽之深疾幸進,風采凝峻,又其卓然者也。 徽之嘗謂:「溫仲舒、寇準以搏擊取貴位,使後輩務習趨競,禮俗浸薄。 」君子以為名言雲。 列傳第五十六 ○孔道輔子宗翰鞠詠劉隨曹修古郭勸段少連 孔道輔,字原魯,初名延魯,孔子四十五代孫也。 父勖,進士及第,為太平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廣州。 會真宗東封,躬詣孔子祠。 帝問宰相:「孔氏今孰為名者?」或言勖有治行,即召對,以為太常博士、知曲阜縣。 初,勖在廣州,以清潔聞,及被召,蕃酋爭持寶貨以獻,皆慰遣之。 後為禦台推直官,累遷秘書監、分司南京,管勾祖廟,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 後道輔卒,年八十九。 道輔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數與州將爭事。 有蛇出天慶觀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之,欲上其事。 道輔徑前以笏擊蛇,碎其首,觀者初驚,後莫不歎服。 遷大理寺丞、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 孔氏故多放縱者,道輔一繩以法。 上言廟制庳陋,請加修崇,詔可。 再遷太常博士。 章獻太后臨朝,召為左正言。 受命日,論奏樞密使曹利用,尚禦藥羅崇勛竊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 立對稱刻,太后可其言,乃退。 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 奉使契丹,道除右司諫、龍圖閣待制。 契丹晏使者,優人以文宣王為戲,道輔艴然徑出。 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輔還坐,且令謝之。 道輔正色曰:「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文相接。 今俳優之徒,慢侮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也。 道輔何謝!」契丹君臣默然,又酌大卮謂曰:「方天寒,飲此,可以致和氣。 」道輔曰:「不和,固無害。 」既還,言者以為生事,且開爭端。 仁宗問其故,對曰:「契丹比為黑水所破,勢甚蹙。 平時漢使至契丹,輒為所侮,若不較,恐益慢中國。 」帝然之。 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 坐糾事不當,出知鄆州,徙青州。 還判流內銓,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 明道二年,召為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 會郭皇后廢,道輔率諫官孫祖德、范仲淹、宋郊、劉渙,御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段少連十人,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絀廢。 願賜對,盡所言。 」帝使內侍諭道輔等至中書,令宰相呂夷簡以皇后當廢狀告之。 道輔語夷簡曰:「大臣之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夷簡曰:「廢后有漢、唐故事。 」道輔復曰:「人臣當道君以堯、舜,豈得引漢、唐失德為法邪?」夷簡不答,即奏言:「伏閣請對,非太平美事。 」於是出道輔知泰州。 明日晨,入至待漏,聞有詔,亟馳出城。 頃之,徙徐州,又徙兗州,進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 在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 道輔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出入風采肅然,及再執憲,權貴益忌之。 初,道輔與其父裡中僦郭贄舊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輔家近太廟,出入傳呼,非所以尊神明。 」即詔道輔他徙。 集賢校理張宗古上言,漢內史府在太廟耎垣中,國朝以來,廟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謂不須避。 帝出宗古通判萊州。 道輔嘆曰:「憸人之言入矣!」 會受詔鞠馮士元獄,事連參知政事程琳。 宰相張士遜素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將逐之,察帝有不悅琳意,即謂道輔:「上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見上,為辨之。 」道輔入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 帝果怒,以道輔朋黨大臣,出知鄆州。 已而道輔知為士遜所賣,頗憤惋。 時大寒上道,行至韋城,發病卒,天下莫不以直道許之。 皇祐三年,王素因對語及道輔,仁宗思其忠,特贈尚書工部侍郎。 子宗翰。 宗翰字周翰。 登進士第,知仙源縣,而為治有條理,遇族人有恩,不以私故骫法。 王珪、司馬光皆上章論薦,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判官,提點京東刑獄、知虔州。 城濱章、貢、兩江,歲為水嚙。 宗翰伐石為址,冶鐵錮之,由是屹然,詔書褒美。 歷陝、揚、洪、兗州,皆以治聞。 哲宗初立求言,吏民上書以千數,詔司馬光采閲其可用者十五人,獨稱獎其二,乃宗翰與王鞏也。 第3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