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長,習通文字。 王為太子,守贇典工作事。 及即位,授右侍禁。 李繼遷叛,命使綏、夏伺邊釁,遷西頭供奉官、寄班祗候。 帝幸大名,為駕前走馬承受。 康保裔與賊戰,沒,部曲畏誅,聲言保裔降賊,密詔守贇往察之。 守贇變服入營中,廉問得狀,還奏稱旨。 詔恤保裔家,以守贇為真定路走馬承受公事。 帝幸澶淵及祀汾陰,皆為駕前巡檢,累遷東綾錦副使。 從幸亳州,命修行宮。 轉崇儀使、提舉倉草場。 帝甚親信之,遣中使問守贇曰:「欲管軍乎?為橫行使乎?」守贇曰:「臣得日近冕旒足矣。 」尋遷西上閣門使、提舉諸司庫務,以右千牛衛大將軍、昭州刺史為樞密都承旨,兼領三班院。 每契丹使至,與楊崇勛迭為館伴副使,凡十餘年。 擢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改馬軍、並代州都總管。 累遷步軍、馬軍殿前副都指揮使,建武、鎮東、保大軍節度使。 俄以修大內勞,除殿前都指揮使,徙定國軍節度使。 守恩坐臓廢,守贇亦以鎮海軍節度使罷管軍,之本鎮。 踰年,徙定州路都總管,召知樞密院事。 既入見,帝問西事,守贇言:「平時小障屯兵馬不及千餘,賊兵盛至,固守不暇,安能出門邪?宜並其兵以據衝要,伺便邀擊,功或可成。 」帝然之。 劉平、石元孫敗,人有以降賊誣告者。 守贇頗辨其枉,引康保裔事為質,自請將兵擊賊。 換宣徽南院使、陝西馬步軍都總管兼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命勾當禦藥院張德明、黎用信掌禦劍以隨之。 然守贇性庸怯,寡方略,不為士卒所服。 尋詔駐軍河中,居數月,徙屯鄜州。 其子隨為陝西緣邊招討副使。 時晏殊、宋綬知樞密院,又召守贇同知院事。 隨卒,守贇請罷,以宣徽南院使、天平軍節度使判澶州,以疾徙相州。 疾稍平,復為真定府定州等路都總管,未至,徙高陽關,就判瀛州。 卒,贈太尉,謚忠僖。 隨字君正,頗好儒術,多從士大夫游。 以父蔭為茶酒班殿侍,遷右班殿直。 仁宗在東宮,為率府副率兼春坊謁者。 及即位,除內殿承製、閣門祗候,累遷西上閣門使,出為天雄軍兵馬鈐轄。 以母疾召還,領三班院,再遷四方館使、營州刺史。 出知衛州,真拜韶州團練使。 徙邠州,遷泰州防禦使。 元昊反,為鄜延路副都總管。 隨本名元亨,與元昊有嫌,因奏改焉。 尋徙環慶路,未幾,復還鄜延。 元昊為書及錦袍、銀帶投境上,以遺金明李士彬,且約與同叛。 候人得之,諸將皆疑士彬,獨隨曰:「此行間爾。 士彬與羌世仇,若有私約,通贈遺,豈使眾知邪?」乃召士彬與飲,厚撫之。 士彬感泣,後數日,果擊賊,斬首獲羊馬自效。 及守贇知樞密院事,除耀州觀察使、知亳州。 劉平、石元孫敗,以隨知河中府。 守贇經略安撫陝西,留領會靈觀事。 守贇還,復為陝西副都總管兼緣邊招討副使。 帝曰:「朝廷方以邊事委卿,卿毋以父在機密為嫌。 」時隨已病,次陝州,卒。 贈昭信軍節度使,謚莊恪。 隨在邊陲無多戰功,然慎重少過。 論曰:「曹利用投身不測之淵,以口舌啖契丹,使河北七十年無鋒鏑之虞,勛業固偉矣。 嶺南之戰,亦豈可少哉!恃功怙寵,祝萌而弗悟,可悲也已!耆、崇勛二夏奮闒茸,位將相,皆驕侈貪吝,恃私恩,違清議,君子所不取也。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人。 善騎射。 初隷騎禦馬直,選為散直。 寶元初,趙元昊反,詔擇衛士從邊,以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 時偏將屢為賊敗,士卒多畏怯,青行常為先鋒。 凡四年,前後大小二十五戰,中流矢者八。 破金湯城,略宥州,屠SV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族,燔積聚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 又城橋子谷,築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賊要害。 嘗戰安遠,被創甚,聞寇至,即挺起馳赴,眾爭前為用。 臨敵被發、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尹洙為經略判官,青以指使見,洙與談兵,善之,薦于經略使韓琦、范仲淹曰:「此良將材也。 」二人一見奇之,待遇甚厚。 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 」青折節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 以功累遷西上閣門副使,擢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仁宗以青數有戰功,欲召見問以方略,會賊寇渭州,命圖形以進。 元昊稱臣,徙真定路副都總管,歷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遷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遷馬軍副都指揮使。 青奮行伍,十餘年而貴,是時面涅猶存。 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願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 」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 皇祐中,廣源州蠻儂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圍廣州,嶺外騷動。 楊畋等安撫經制蠻事,師久無功。 又命孫沔、余靖為安撫使討賊,仁宗猶以為憂。 青上表請行,翌日入對,自言:「臣起行伍,非戰伐無以報國。 願得蕃落騎數百,益以禁兵,覊賊首致闕下。 」帝壯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 時智高還據邕州,青合孫沔、余靖兵次賓州。 先是,蔣偕、張忠皆輕敵敗死,軍聲大沮。 青戒諸將毋妄與賊鬥,聽吾所為。 廣西鈐轄陳曙乘青未至,輒以步卒八千犯賊,潰于崑崙關,殿直袁用等皆遁。 青曰:「令之不齊,兵所以敗。 」晨會諸將堂上,揖曙起,並召用等三十人,按以敗亡狀,驅出軍門斬之。 沔、靖相顧愕眙,諸將股慄。 已而頓甲,令軍中休十日。 覘者還,以為軍未即進。 青明日乃整軍騎,一晝夜絶崑崙關,出歸仁鋪為陣。 賊既失險,悉出逆戰。 前鋒孫節搏賊死山下,賊氣鋭甚,沔等懼失色。 青執白旗麾騎兵,縱左右翼,出賊不意,大敗之,追奔五十里,斬首數千級,其黨黃師宓、儂建中智中及偽官屬死者五十七人,生擒賊五百餘人,智高夜縱火燒城遁去。 遲明,青按兵入城,獲金帛鉅萬、雜畜數千,招復老壯七千二百嘗為賊所俘脅者,慰遣之。 梟黃師宓等邕州城下,斂屍築京觀于城北隅。 時賊屍有衣金龍衣者,眾謂智高已死,欲以上聞。 青曰:「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 」初,青之至邕也,會瘴霧昏塞,或謂賊毒水上流,土飲者多死,青殊憂之。 一夕,有泉湧砦下,汲之甘,眾遂以濟。 復為樞密副使,遷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 還至京師,帝嘉其功,拜樞密使,賜第敦教坊,優進諸子官秩。 初,青既行,帝每憂之曰:「青有威名,賊當畏其來。 左右使令,非青親信者不可;雖飲食臥起,皆宜防竊發。 」乃馳使戒之。 及聞青已破賊,顧宰相曰:「速議賞,緩則不足以勸矣。 」 始,交阯願出兵助討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萬人糧于邕、欽待之。 詔以緡錢三萬賜交址為兵費,許賊平厚賞之。 青既至,檄余靖無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聲言將步兵五萬、騎一千赴援,非其情實。 且假兵于外以除內寇,非我利也。 以一智高而橫蹂二廣,力不能討,乃假兵蠻夷,蠻夷貪得忘義,因而啟亂,何以禦之?請罷交阯助兵。 」從之。 賊平,人服其有遠略。 第3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