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車駕將親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領前軍赴鎮、定與潛會。 潛卒逗遛不發,致敵騎犯德、棣,渡河湊淄、齊,劫人民,焚廬舍。 上駐大名而邊捷未至,且諸將屢請益兵,潛不之與。 有戰勝者,潛又抑而不聞。 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瓊單騎即軍中代之,令潛詣行在。 至,則下御史府,命錢若水同劾按,一夕獄具。 百官議法當斬,從駕群臣多上封請誅之。 上貸其死,下詔削奪潛在身官爵,並其家屬長流房州。 潛子內殿崇班從范亦削籍隨父流所,仍籍沒其貲產。 五年,會赦,徙汝州。 景德初,起為本州團練副使,改左千牛衛上將軍,分司西京。 大中祥符四年,車駕西巡至洛,因令從駕還京,遷左監門大將軍,還其宅。 久之,判左金吾街仗。 天禧元年,卒。 張昭允者,字仲孚,衛州人。 以父秉蔭,試大理評事。 潘美妻以女,奏換右班殿直,以久次,遷通事舍人。 端拱初,契丹內擾,命為雄州監軍。 敵騎乘秋掠境上,昭允與知州田仁朗選鋭卒襲其帳,敗走之。 進西上閣門副使,提總左右藏金銀錢帛。 昭允以諸州絹常度外長數尺,請裂取付工官備他用,歲獲羨餘。 既而土卒受冬服,度之不及程,出怨言,昭允坐免官。 俄起為崇儀副使,累遷西上閣門使、河西馬步軍鈐轄,屯石州。 會討李繼遷,王超出夏、綏州路,領後陣,超深入數百里,逾白池,道阻糧絶,昭允以所部援之,戎人大敗。 真宗即位,以昭允章懷皇后姊婿,頗被親信。 咸平二年,命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馬步都鈐轄。 時傅潛為都部署,畏忄耎城守,昭允屢勸其出兵,潛按兵不動。 潛既得罪,昭允亦削奪官爵,長流道州。 景德二年,起為楚州團練副使,改右神武將軍。 大中祥符元年,卒。 昭允喜筆札,習射,曉音律。 子正中、居中。 戴興,開封雍丘人。 年十餘歲,以勇力聞裡中。 及長,身長七尺餘,美髭髯,眉目如畫。 太宗在藩邸,興詣府求見,奇之,留帳下。 即位,補禦馬左直,遷直長,再遷禦龍直副指揮使。 從征太原,先登,中流矢,補禦龍弓箭直指揮使,遷都虞候。 一日,帝問興曰:「汝頗有尊屬否?」對曰:「臣父延正、兄進皆力田。 」即召延正為諸衛將軍,進為天武軍使。 俄以興領嚴州刺史,改天武左廂都指揮使、領勝州團練使。 雍熙三年,曹彬等北征失律,諸將多坐黜免,以興為侍衛步軍都虞候,領雲州防禦使。 契丹撓邊,命興屯澶州以備非常,改本州觀察使,充天雄軍副都部署。 端拱初,遷步軍都指揮使、領鎮武軍節度,賜襲衣、金帶、鞍勒馬。 歷澶州,天雄軍都部署,改殿前副都指揮使,出帥鎮、定二州。 時盜賊群起,會五巡檢兵討之,逾月不能克。 興陰勒所部潛出擊之,擒戮殆盡。 未幾,徙高陽關,遷殿前都指揮使,領定國軍節度,賜白金萬兩,歲加給錢七百萬。 淳化五年,出為定武軍節度,歲加給錢千萬。 西北未平,徙夏州路行營都部署、知州事。 時五路討李繼遷,興所部深入千餘里,不見賊。 會太宗崩,三上表求赴國哀,不俟報上道。 及至京師,以擅離所部,左遷左領衛上將軍。 咸平初,兼判左金吾街仗,俄出知京兆府,卒。 贈太尉,遣中使護其喪歸葬鄉裡。 錄其子永和、永豐。 王漢忠,字希傑,徐州彭城人。 少豪蕩,有膂力,形質魁岸,善騎射。 節帥高繼沖欲召至帳下,漢忠不往。 因毆殺裡中少年,遂亡。 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 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遷內殿直都知。 從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戰益急,上壯之,遷東西班指揮使。 劉繼元降,以所部安撫城中。 師還,改殿前左班指揮使,三遷右班都虞候、領涿州刺史。 雍熙中,改馬步軍都軍頭。 端拱初,出為賓州團練使,歷冀、貝二州部署,徙天雄軍。 二年,入為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高陽關副都部署。 契丹南侵,漢忠合諸軍擊敗之,斬馘甚眾。 淳化初,徙定州。 五年,遷殿前都虞候。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歸。 俄復出為高陽關都部署,進領威塞軍節度。 咸平三年,又為涇原、環慶兩路都部署兼安撫使,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改鎮、定、高陽關都部署、三路都排陣使。 契丹掠中山,漢忠率諸將陣于野,契丹遁,追斬甚眾,獲其貴將。 加殿前副都指揮使,改領保靜軍節度。 五年,罷西面經略使,命漢忠為邠寧、環慶兩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為鈐轄,領戍兵二萬五千人,委漢忠分道控制。 數月召還,坐違詔無功,責為左屯衛上將軍、出知襄州,常奉外增歲給錢二百萬。 未上道,暴得疾卒。 贈太尉,以其長子內殿崇班從吉為閣門祗候,次子從政、從益為左右侍禁。 漢忠有識略,軍政甚肅,每行師,詰旦,必行香祝曰:「願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毫不貸。 」故所部無盜。 性剛果,不務小節,輕財樂施。 好讀書,頗能詩。 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帥不悅。 漢忠沒後,其子從吉詣闕上書訟父冤,因歷詆群臣有行賂樹黨及矇蔽邊防屯戍艱苦之事。 真宗命樞密王繼英等問狀,從吉止誦狀中語,他無所對。 上以從吉付御史,具伏,乃進士楊逢為之辭。 從吉坐除名,配隨州;逢杖配春州。 王能,廣濟定陶人。 初事州將袁彥,太宗在晉邸,召置左右。 即位,補內殿直,六遷至殿前左班指揮使,進散員都虞候。 久之,領潘州刺史,再遷殿前右班都虞候兼禦前忠佐馬步軍都軍頭。 咸平初,自捧日右廂都指揮使出為濟州團練使、知靜戎軍。 建議決鮑河,斷長城口,北注雄州塘水,為戎馬限,方舟通漕,以實塞下。 又開方田,盡靜戎、順安之境。 北邊來寇,能擊走之。 初,真宗詢軍校勤勇者,委以方面,因語宰相曰:「聞王能、魏能頗宣力公家,陳興、張禹珪亦有聲于時,才固難全,拔十得五,亦有助也。 」景德初,擢本州防禦使,與魏能、張凝並命出為邢洺路都部署,俄改鎮、定、高陽關三路行營都部署、押策先鋒。 護城祁州,躬率丁夫,旦暮不離役所,宴犒周洽。 會詔使自北至者言之,手詔褒飭,連徙天雄軍、高陽關二部署,改定州副都部署。 大中祥符二年,詔合鎮、定兩路部署為一,命能領之。 明年召入,拜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領曹州觀察使。 祀汾陰,留為京城巡檢兼留司殿前司事。 禮成,加領振武軍節度,復為鎮、定副都部署兼知定州。 八年,表求入覲,許之。 先是,節帥陛見,必飲于長春殿,掌兵者則不預。 至是,特令用藩臣例。 有司言:「能既赴坐,則殿前馬軍帥皆當侍立。 」由是特令諸帥預坐,自是掌兵者率以為例。 俄還屯所,改領靜江軍節度。 天禧元年,轉都指揮使、領保靜軍節度。 是冬代還,入見,以足疾免舞蹈,賜宴。 累表求解,特與告醫療。 二年,制授彰信軍節度,罷軍職赴鎮,以地近其鄉裡,寵之也。 明年,卒,年七十八。 贈太尉,而錄其子守信等官。 張凝,滄州無棣人。 少有武勇,倜儻自任。 鄉人趙氏子以材稱,凝恥居其下,因挾弓與角勝負。 約築土百步射之,凝一發洞過,矢激十許步,抵大樹而止,觀者歎服。 節帥張美壯之,召置帳下。 太宗在藩邸,聞其名,以隷親衛。 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稍遷散祗候班都虞候。 第2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