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員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屬與堂吏附會宰相趙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見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對,直詣講武殿奏之,辭氣俱厲。 太祖詰之,德驤對曰:「臣值陛下日旰未食,方震威嚴爾。 」帝怒,令左右曳出,詔置極典。 俄怒解,黜為商州司戶參軍。 刺史知德驤舊為省郎,以客禮之。 及奚嶼知州,希宰相旨,至則倨受庭參。 德驤不能堪,出怨言,嶼銜之。 適有言德驤至郡為文訕上者,嶼召德驤與語,潛遣吏紿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繫德驤,具狀以聞。 太祖貸其罪,削籍徙靈武。 數年,其子有鄰擊登聞鼓,訴中書不法事,趙普由是出鎮河陽。 召德驤為秘書丞,俄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 開寶七年,同知貢舉。 太祖崩,以德驤為吳越國告哀使。 還,遷戶部員外郎兼御史知雜事,改職方員外郎,充陝西、河北轉運使。 歷禮部、戶部郎中,入為度支判官。 太平興國四年,車駕征太原,為太原西路轉運使。 六年,同知京朝官考課,俄遷兵部郎中。 七年,以公累降本曹員外郎、出知懷州,未幾,複舊官,又命為兩浙轉運使。 其子殿中丞有終亦為淮南轉運使,父子同日受詔,搢紳榮之。 俄遷右諫議大夫。 雍熙二年,征歸朝,同知京朝官考課,初,帝謂宰相曰:「朕前日閲班籍,擇官為河北轉運使,所患不能周知群臣履行。 自今令德驤錄京朝官履歷功過之狀引對,既得漸識群臣,擇才委任,且使有官政者樂於召對,負瑕累者恥于顧問,可以為懲勸矣。 」 端拱初,遷戶部侍郎。 會趙普再入相,宣制之日,德驤方立班,不覺墜笏,遽上疏,乞歸田裡。 太宗召見,安諭之,賜白金三干兩,罷知考課,止以本官奉朝請。 會議事尚書省,乘酒叱起居員外郎鄭構為盜,御史奏劾,下御史台案問,具伏,帝止令罰月奉而釋之。 訖趙普出守西洛,帝終保全之。 淳化二年,為其婿如京副使衛濯訟有鄰子秘書省校書郎孝先內亂,帝素憐德驤,恐暴揚其醜,不以孝先屬吏,止除名配均州。 德驤坐失教,責授感德軍行軍司馬。 並其子少府少監有終責授衡州團練副使。 德驤因慚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有終為三司鹽鐵副使,表乞追複舊官,從之。 德驤無文采,頗以強直自任,性褊躁,多忤物,不為士大夫所與。 有鄰,開寶中,舉進士不第。 其父既竄靈武,意宰相趙普擠抑之。 時堂後吏胡贊、李可度在職歲久,或稱其請託受賕,而秘書丞王洞與德驤同年登第,有鄰每造謁洞,洞多以家事委之。 一日,洞令有鄰市白金半鋌,因曰:「此令吾子知,要與胡將軍。 」蓋謂贊也。 時又有詔,應攝官三任解由全者許投牒有司,即得召試錄用。 有鄰素與前攝上蔡主簿劉偉交遊,知偉雖嘗三攝,而一任失其解由,偉造偽印,令其兄前進士侁書寫之,因是得試送銓。 遂具章告其事,並下御史府按鞫。 有鄰出入贊家,故其事多實。 獄具,偉坐棄市,洞等並決杖除名,贊、可度仍籍其家。 有鄰授秘書省正字,賜公服靴笏、銀鞍勒馬、絹百匹,自是累上疏密告人陰事。 俄被病,白晝見偉入室,以杖箠其背。 有鄰號呼聞于外,數日而死。 賜德驤錢十萬,以給喪事。 有終字道成,幼聰敏,以蔭補漢州司戶參軍。 時侯陟典選,木強難犯,選人聽署于庭,無敢嘩者。 有終獨抗言,願為大郡治獄掾,陟叱之曰:「年未三十,安可任此官?」有終不為沮。 署萊蕪尉。 知監、左拾遺劉祺以有終年少,頗易之。 有終發其奸臓,祺坐罪杖流海島,以有終代知監事。 先是,三司補吏為冶官,率以貲進,多恣橫。 至是,受署者憚有終,率多避免。 太宗即位,聞其名,遣內侍伍守忠同掌監事,且察其治跡。 守忠至裁周月,即還奏有終強濟之狀,亟詔為大理寺丞。 會德驤任陝西轉運,奏為解州通判,特許德驤不巡察是州。 有終入奏鹽池利害,改贊善大夫,令還權知軍事,省通判。 太平興國六年,遷殿中丞、知密州,徙淮南轉運副使,賜緋魚,改太常博士。 時德驤主漕兩浙,往往省于境上,時人榮之。 雍熙中,王師北征,命為蔚州飛狐路隨軍轉運使。 入為鹽鐵判官,歷戶部、度支副使,賜金紫,出知升州。 淳化初,就遷少府少監、知廣州。 二年,女弟婿衛濯訟其家法不謹,有終坐親累,責授衡州團練副使,奪章服。 俄丁外艱,行及許田,召歸,入對,賜錢八十萬,起為都官員外郎,歷度支、鹽鐵副使,復金紫。 時以江南、嶺外茶鹽價不一,細民冒禁私販,多陷重闢。 詔有終領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茶鹽制置使,就出鹽產茶之地,以便宜裁製。 使還,改工部郎中、知大名府,不逾月,復為少府少監,徙知江陵。 李順之亂,王師西征,命與裴莊為峽路隨軍轉運使、同知兵馬事。 調發兵食,規畫戎事,皆有節制。 師行至峽中,遇盜格鬥,眾渴乏,會天雨,軍士以兜牟承水飲之,且行且戰,進至廣安軍,軍壘瀕江,三面樹柵。 會夜陰晦,賊眾奄至,鼓噪舉火,士伍恐懼,有終安坐櫛發自若。 賊圍既合,有終引奇兵出其後擊之,賊眾驚擾,赴水死者無算。 就拜右諫議大夫、知益州。 次簡州,寓佛舍,度賊必至,命左右重閉,召土人嚴更警備,初夕,間道而出。 賊圍守數重,及壞寺入,惟擊柝者在焉。 俄兼同招安使。 賊平,改知許州。 三年,改給事中、知并州。 真宗嗣位,加工部侍郎。 咸平二年,代還,知審刑院,俄授戶部使。 三年,將巡師大名,遣有終乘驛先詣澶州督納糧草。 車駕還,次德清軍,會益州奏至,神衛戍卒以正旦竊發,害兵馬鈐轄符昭壽,擁都虞候王均為亂,逐知州牛冕。 即日,拜有終瀘州觀察使、知益州兼川峽兩路招安捉賊事。 禦廚使李惠、洛苑使石普、供備庫副使李守倫併為招安巡檢使,給步騎八千,命往招討。 又以洺州團練使上官正為東川都鈐轄,西京作坊使李繼昌為峽路都鈐轄,崇儀副使高繼勛、王阮併為益州駐泊都監,供奉官、閣門祗候孫正辭為諸州都巡檢使。 正月三日,均率眾陷漢州,進攻綿州,旬日不能下,趣劍門。 先是,知劍州、秘書丞李士衡度寇必至,城不能守,悉徙官帑保劍門,焚其倉廩,及署榜招軍卒之流逸者,得數千人。 已而賊果至,士衡與劍門都監、左藏庫副使裴臻逆擊之。 時風雪連日,均眾無所掠,唯食敗糟,臻與戰,斬首數千級。 賊眾疲劇宵遁,還保益州。 士衡即馳騎入奏,上嘉之,拜士衡度支員外郎,賜緋;臻崇儀使、領峰州刺史,仍舊職。 知蜀州、供奉官、閣門祗候楊懷忠聞變,即調鄉丁會十一路巡檢兵,刻期進討。 蜀民不從賊者相率抗禦,儕伍謂之「清壇眾」。 擇「清壇」之魁七十餘人,悉補巡檢將,遣判官高本馳驛以聞。 十七日,懷忠率眾入益州,焚城北門,至三井橋。 時均尚留劍門,與賊將魯麻胡陣于江瀆廟前,自晨至晡,戰數合,懷忠兵勢不敵,退還所部。 懷忠部下多李順舊黨,頗貪剽劫,故敗績焉。 第2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