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高清者,庫部郎中士宏之子,景德中舉進士,宰相寇準以弟之女妻之。 寇氏卒,故相李沆家復婿之。 歷官以賄聞,頗恃姻援驕縱,被服如公侯家,以是欺蠹小民。 知太康縣,民有詣府訴家產者,清納其賄,時已罷任,即逃居他所。 鋭嘗就清貸白金七十兩,清以多納賄賂,事將敗,求以為助。 時方鞫盧氏獄,從吉請對,發其事,欲以自解。 逮清等系獄,命比部員外郎劉宗吉、御史江仲甫劾之。 清枉法當死,特杖脊黥面,配沙門島;鋭又削衛尉寺丞。 從吉坐首露在已發,當贖銅,特削諫議大夫。 天禧三年,起為衛尉卿。 明年,判登聞鼓院。 坐與寇準善,以光祿卿致仕。 未幾卒,年七十。 從吉喜為詩,時有警語。 兼工醫術。 子孫登仕者甚眾,第進士升朝曳朱紱者數人。 家富於財,尤能治生,多作負販器僦賃,以至鬻棺櫝于市。 又善為饌具,分遺權要。 晚年進趨彌篤,以至于敗,物論鄙之。 子鏞,金部度支員外郎、秘閣校理。 鍇,太常博士。 論曰:八政之首食貨,以國家之經費不可一日而無也。 然生之有道而用之有節,則存乎其人焉爾。 張鑒將命西蜀,處制得宜,庶乎可與行權者也。 子輿裁損經制,索湘議罷鬻茶,許驤謹守儒行,知禮篤信經學,國華不辱君命,皆有足稱者焉。 太初自謂達性命之藴,而卒流于釋、老之歸,文寶久任邊郡,而不免以生事蒙黜,劉綜著勞朔、易而短於經術,從吉勤於公務而疏於訓子,固未得為盡善也。 自余諸子,之翰虧潔白之操,卞袞乏仁恕之道,冕之棄其城守,坦之疏於輔導,則君子所不取也。 列傳第三十七 ○馬全義子知節雷德驤子有終孫孝先曾孫簡夫王超子德用 馬全義,幽州薊人。 十餘歲學擊劍,善騎射。 十五,隷魏帥范延光帳下。 延光叛,晉祖征之,以城降,悉籍所部來上。 全義在籍中,因補禁軍。 以不得志,遂遁去。 漢乾祐中,李守貞鎮河中,召置帳下。 及守貞叛,周祖討之,全義每率敢死士,夜出攻周祖壘,多所殺傷。 守貞貪而無謀,性多忌克,全義屢為畫策,皆不能用。 城陷,遂變姓名亡命。 周廣順初,世宗鎮澶淵,全義往事之。 從世宗入朝,周祖召見,補殿前指揮使,謂左右曰:「此人忠於所事,昔在河中,屢挫吾軍,汝等宜效之。 」世宗即位,遷右番行首。 從世宗戰高平,以功遷散員指揮使。 從征淮南,以功遷殿前指揮使、右番都虞候。 恭帝即位,授鐵騎左第二軍都校,領播州刺史。 宋初,歷內殿直都知、控鶴左廂都校,領果州團練使。 從征李筠,筠退保澤州,城小而固,攻之未下,太祖患之,召全義賜食禦榻前問計,對曰:「筠守孤城,若併力急攻,立可殄滅,儻緩之,適足長其奸爾。 」太祖曰:「此吾心也。 」即麾兵急擊之。 全義率敢死士數十人乘城,攀堞而上,為飛矢貫臂,流血被體。 全義拔鏃臨敵,士氣益奮,遂克其城。 遷虎捷左廂都校,領睦州防禦使。 又從征李重進,領控鶴、虎捷兩軍為後殿。 賊平班師,錄功居多,改龍捷左廂都校,領江州防禦使,俄被疾。 太祖遣太醫診視,仍諭密旨曰:「俟疾間,當授以河陽節制。 」全義疾已亟,但叩頭謝。 數日卒,年三十八。 特贈檢校太保、大同軍節度使。 子知節。 知節字子元,幼孤。 太宗時,以蔭補供奉官,賜今名。 年十八,監彭州兵,以嚴蒞眾,眾憚之如老將。 又監潭州兵,時何承矩為守,頗以文雅飾吏治,知節慕之,因折節讀書。 雍熙間,護兵博州,契丹入邊,敗我師于君子館。 先是,知節完城繕甲,儲積芻粟,吏民以為生事。 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備,引去。 徙知定遠軍。 時議調河南十三州之民輸餉,河北轉運使樊知古適至軍議事,知節曰:「軍少粟多,簸其紅腐,尚當得十之六七。 」知古從之,果獲粟五十萬斛,分給諸屯,遂省河南之役。 時部民入保避寇,卒有盜婦女首飾者,護軍止笞遣之。 知節曰:「民避外患而來,反罹內寇,此而可恕,何以肅下?」即命斬之。 知深、慶二州,遷西京作坊使。 旋知梓州。 李順之叛,詔與王繼恩同討賊。 繼恩恃勢自任,惡知節不附己,遣守彭州,付以羸兵三百,彭之舊卒,悉召還成都。 知節累請益兵,不從。 賊眾十萬攻城,知節力戰,自晨抵晡,士多死,慨然嘆曰:「死賊手,非壯夫也。 」即橫槊潰圍出,遲明,援兵至,復鼓噪入,賊遂潰去。 太宗聞而嘆曰:「賊眾我寡,知節不易當也。 」授益州鈐轄,加益、漢九州都巡檢使,遷內園使。 會韓景祐帳下劉旰脅牙兵為亂,連下州縣,眾逾二千,知節領兵三百,追至蜀州,與戰,旰走邛州。 知節曰:「賊破邛州,必乘勝渡江薄我,既息而後戰,官軍雖倍,制之亦勞,不如乘其弊急擊之,破之必矣。 」遂行。 次方井鎮,與旰遇,殺之無噍類。 咸平初,領登州刺史、知秦州。 州嘗質羌酋支屬余二十人,逾二紀矣。 知節曰:「羌亦人爾,豈不懷歸?」悉遣之。 羌人感之,訖終,更不犯塞。 時州有銀坑,歲久礦竭,課額弗除,主吏破產,償之不足。 知節請蠲之,章三上,乃允。 遷西上閣門使,知益州兼本路轉運使。 自乾德後,歲漕蜀物,動逾萬計。 時籍富民以部舟運,坐沉覆破產者眾。 知節請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自是蜀人賴以免患。 徙知延州兼鄜延駐泊部署。 邊寇將至,方上元節,遽命張燈啟關,累夕宴樂。 寇不測,即引去。 會鎮州程德玄政事曠弛,徙知節代之。 詔發澶、魏等六州糧輸定武,時兵交境上,知節曰:「糧之來,是資盜也。 」止令于舟車所至收之,寇無所得而遁。 車駕在澶淵,時王超擁兵數十萬屯真定,逗留不進。 知節移書誚讓之,超始出兵,猶以中渡無橋為辭。 知節預命度材,一夕而具。 景德中,徙知定州,未幾,拜東上閣門使、樞密都承旨,擢拜簽書樞密院事。 當是時,契丹已盟,中國無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節每不然之,嘗言「天下雖安,不可忘戰去兵」以為戒。 自陳年齒未衰,五七年間尚可驅策,如邊方有警,願預其行,但得副都部署名及良馬數匹、輕甲一聯足矣。 上以為然,因命制銅鐵鎖子甲以賜焉。 進宣徽北院使,加兼樞密副使。 時王欽若為樞密使,知節薄其為人,遇事敢言,未嘗少屈。 每廷議,得其不直,輒面詆之。 時欽若寵顧方隆,知節愈不為下。 大中祥符七年,出為潁州防禦使、知潞州。 天禧初,移知天雄軍,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 以疾乞罷,除彰德軍留後、知貝州兼部署。 將行,真宗閔其癯瘁,止命歸鎮。 時上黨、大名之民已爭來迎謁。 未幾,卒,年六十五。 贈侍中,謚正惠。 知節將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謀自許,又能好書,賓友儒者,所與善厚,必一時豪傑,論事謇謇未嘗有所顧忌,故聞其風者,亦知其為正直雲。 雷德驤,字善行,同州郃陽人。 周廣順三年舉進士,解褐磁州軍事判官。 召為右拾遺,充三司判官,賜緋魚。 顯德中,入受詔均定隨州諸縣民田屋稅,稱為平允。 第2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