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儒雖不知書,好禮接儒士。 進士趙保雍登科覆落,客遊海陵。 罕儒問其所欲,保雍以將歸京師,且言緣江榷務以絲易茗有厚利。 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絲,得四千餘兩,盡以與之。 然好勇善戰,不顧勝負。 常欲削平太原,志未果而及于敗,人皆惜之。 罕儒兄延福。 延福孫嗣。 嗣,乾德初,應募為控鶴卒,從李繼勛討河東。 繼勛擇悍勇百人,間道截洛陽砦。 嗣出行間請行,手斬五十餘級,賊焚砦宵遁。 進薄汾河,賊將楊業扼橋路,嗣與眾轉戰,賊退逾橋。 殺業所部兵千計,射中業從騎,獲旗鼓鎧甲甚眾,業退保城。 進焚南門,奪羊馬城,矢集於面。 賊數千夜來薄砦,繼勛選勇敢五百人接戰,而嗣為冠。 及旦,戰數合,多所斬馘。 從太祖征太原,賊來拒,焚洞子。 遣殿前楊信領百人援之,嗣預焉,率先陷陣。 召見,補禦龍直。 太平興國初,三遷至天武軍校。 太宗再征太原,嗣自陳願率一隊先登,命主城西洞子。 車駕巡師,嗣登城,手刃數賊,足貫雙箭,中手炮,折二齒。 太宗見之,亟召賜錦袍、銀帶。 從征幽州,隷殿前崔翰,斬三十級,補龍猛副指揮使。 五年,契丹侵雄州,據龍灣堤。 嗣隷袁繼忠,繼忠令率千兵力戰奪路。 內侍有至州閲城壘者,出郛外,敵進圍之,亟出兵接戰,十數合,斬騎卒七百餘。 嗣軍夜相失,在古城莊外,三鼓突敵圍,壁于莫州城下,又領百人斧敵望櫓,斬五十級。 敵為橋界河,將遁,嗣邀擊之,殺獲甚眾。 六年,從崔彥進捍契丹于靜戎北,砦于慎興口。 彥進遣嗣率所部度河,與契丹戰,敗之,追奔二十餘里。 八年,李繼遷寇邊,嗣從袁繼忠、田欽祚戍三叉口,為前鋒,斬賊千餘,追之,獲牛羊、鎧甲、弓矢數千計。 進至萬井口、狐路谷,餘賊復來請戰。 初以雄武千人為後殿,為賊所掩。 繼忠命嗣援之,凡數戰,始與雄武合隊,因列陣格鬥,復奪人馬七百餘。 欽祚夜還,依山為營,賊亦砦其下。 募勁卒五十往襲之,嗣為其帥。 抵賊所,刺殺百餘人,焚其砦而還,詔賜錦袍、銀帶。 雍熙三年,從田重進、譚延美率師入遼境,疾戰飛狐口,遼師不利。 重進引全師合擊,遼騎引去。 進至飛狐城北,遼將大鵬翼率眾復至。 重進陣壓東偏,數戰不勝,命嗣出西偏,麾兵薄山崖,以短兵接戰。 遼兵敗,投崖而下,手斬百餘級。 散卒千餘在野,嗣呵止之,悉斷弦折筈來降,追至河槽,復擊退。 餘眾屯土嶺,裨將黃明與戰不勝,將退,嗣謂之曰:「汝且頓兵于此,為我聲援,我當奪此嶺。 」遂力戰,追奔五十餘里,抵倉頭而還。 又領招收卒千人,克倉頭、小治二砦。 黃明與戰,克直谷砦,命嗣屯焉。 數日,遼人復致師,重進與戰,奔突往來,大軍頗擾。 重進召嗣合戰,悉走之,奪炮具、鎧冑。 賊乘夜復圍直谷、石門二砦,重進遣嗣以精兵五百濟之,嗣曰:「敵二萬餘,今援師甚寡,難以解圍。 」重進頗憂之。 嗣曰:「譚師屯小治,綰兵二千,願間道以往,邀其策應。 」中夜,匹馬詣延美,延美曰:「敵勢若此,何可解也?」嗣曰:「請移全軍就平川,植旗立隊,別擇三二百人張白旗于道側。 彼見旗幟綿亙遠甚,謂大軍繼至,嗣自以所部五百疾驅往鬥,必克其砦。 」延美許焉。 一日凡五七戰,遼兵遂引去,咸如嗣所料。 蔚州之降也,重進先命嗣率勇士數十人縋入,見守將,得其實狀。 翌日,將受降,而敵反拒大軍所出之路,遂與鬥,殺傷甚眾,屢縋入城,取守將之歸服者。 重進之壘,糧運頗乏,嗣遣降卒輦州廩濟之。 遼援兵大至,副都指揮使江謙妄言惑眾,嗣即斬之。 悉收兵斂輜重還重進砦,與遼人轉戰。 時軍校五人,其四悉鬥死,至大嶺,嗣與戰,敗走之。 師還,太宗引見便殿,重進言其有勞,補本軍都虞候。 又從李繼隆禦敵于北平砦,將赴蒲城,道遇敵,疾戰,俘獲甚眾。 又戰于鸞女祠,繼隆遣步卒二千,伏定州古城,為敵所攻,命嗣援之。 至唐河橋,嗣扼橋路出戰,解敵圍數重,與伏兵合,分為三隊,背水為陣。 敵將於越率騎百餘隊臨烽台求戰,嗣整兵與戰,數合,得與繼隆會,又陣于東偏,大敗之。 繼隆以聞,詔嘉獎之,遷本軍都指揮使,領澄州刺史。 至道二年,加禦前忠佐馬步軍頭、屯定州。 遼人入侵,隷范廷召,提偏師捍遼兵于嘉山。 廷召徙高陽,命嗣以兵二千為殿。 過平敵城,遼眾十餘萬來,嗣屢出戰。 及桑贊、秦翰來援,夜二鼓,敵再至,嗣曰:「彼不利夜戰,我當破其砦,以趣大軍。 」即與贊、翰合勢,戒所部望敵炬火多處併力沖之,詰旦,至瀛州。 咸平三年,加領本州團練使,出為郎山路都巡檢使,破敵砦于蒲陰,俘獲甚眾。 四年,命嗣領萬人斷西山路。 會敵遽至,大兵不及進而止。 五年,真拜蔡州團練使、趙州部署。 踰年,徙滄州。 是冬,遼人入侵,命率所部自齊州抵淄、青警備。 景德初,又命與劉漢凝、田思明率兵至冀州防邊。 俄赴澶州行在所。 會遼人請和,復遣還任。 歷鄆州、鳳翔、永興部署。 車駕幸亳州,留為舊城內同都巡檢使。 大中祥符七年,改虢州防禦使、邠寧環慶副部署,卒。 嗣起行間,以勞居方面,經百五十餘戰,歿。 兄子信、貴,併為左侍禁,貴至內殿崇班。 曹光實,雅州百丈人。 父疇,為蜀靜南軍使,控扼邛崍,以捍蠻夷。 光實少武勇,有膽氣,輕財好施,不事細行,意豁如也。 疇卒,光實嗣職,遷永平軍節度管內捕盜游奕使。 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 俄而盜賊群起,夷人張忠樂者,嘗群行攻劫,且憾光實殺其徒黨,率眾數千,中夜奄至,環其居,鼓噪併進。 光實負其母,揮戈突圍以出,賊眾闢易不敢近,賊殺其族三百餘口。 又發塚墓,壞其棺槨。 光實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憤。 時蜀中諸郡未下,乃圖雅州地形要害,兼陳用兵攻取之策,請官軍先下之。 全斌壯其志,令率兵先導,果克其城,獲忠樂而甘心焉。 全斌乃署光實為義軍都指揮使。 殘寇猶據沈黎,光實以所部盡平之。 遂以光實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檢使,安集勞來,蠻族懷之。 六年秋,全斌遣入貢京師,遂言境內安乂,乞罷義軍歸農。 太祖喜,謂左右曰:「此蜀中傑俊也。 」詔升殿,勞問久之,以為黎州刺史。 開寶三年,改唐州刺史。 及平交、廣,群盜未息,以光實為嶺南諸州都巡檢使。 既至,捕逐群盜,海隅以寧。 太平興國二年,就遷本州團練使。 車駕征河東,以光實知威勝軍事,令調軍食。 光實入告,願提一旅奮鋭先登,帝曰:「資糧事重,亦足宣力也。 」河東平,命為汾、遼、石、沁等州都巡檢使。 五年,改汝州團練使。 大軍北征,與潘美分道出雁門。 光實為前鋒,遇敵迎擊,敗之,斬首數千級,優詔嘉獎。 第2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