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聞之,痛惜甚,俄下詔曰:「執干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 儘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故雲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雲。 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自委戎乘,式資戰功。 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 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 獨以孤軍,陷于沙漠;勁果猋厲,有死不回。 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 魂而有靈,知我深意。 可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大將軍潘美降三官,監軍王侁除名、隷金州,劉文裕除名、隷登州。 」 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 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 代北苦寒,人多服氈罽,業但挾纊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侍者殆僵仆,而業怡然無寒色。 為政簡易,禦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 朔州之敗,麾下尚百餘人,業謂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 」眾皆感泣不肯去。 淄州刺史王貴殺數十人,矢盡遂死,余亦死,無一生還者。 聞者皆流涕。 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 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 幼沉默寡言,為兒時,多戲為軍陣,業嘗曰:「此兒類我。 」每征行,必以從。 太平興國中,補供奉官。 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鬥益急。 以崇儀副使出知景州。 時江、淮凶歉,命為江、淮南都巡檢使。 改崇儀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就加如京使。 咸平二年冬,契丹擾邊,延昭時在遂城。 城小無備,契丹攻之甚急,長圍數日。 契丹每督戰,眾心危懼,延昭悉集城中丁壯登陴,賦器甲護守。 會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為冰,堅滑不可上,契丹遂潰去,獲其鎧仗甚眾。 以功拜莫州刺史。 時真宗駐大名,傅潛握重兵頓中山。 延昭與楊嗣、石普屢請益兵以戰,潛不許。 及潛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屢得對,訪以邊要。 帝甚悅,指示諸王曰:「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 」厚賜,遣還。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鋭兵于羊山西,自北掩擊,且戰且退。 及山西,伏發,契丹眾大敗,獲其將,函首以獻。 進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並命。 帝謂宰相曰:「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 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與嗣提兵援之,未成列,為契丹所襲,軍士多喪失。 命李繼宣、王汀代還,將治其罪。 帝曰:「嗣輩素以勇聞,將收其後效。 」即宥之。 六年夏,契丹復侵望都,繼宣逗遛不進,坐削秩,復用延昭為都巡檢使。 時講防秋之策,詔嗣及延昭條上利害,又徙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詔益延昭兵滿萬人,如契丹騎入寇,則屯靜安軍之東。 令莫州部署石普屯馬村西以護屯田。 斷黑盧口、萬年橋敵騎奔沖之路,仍會諸路兵掎角追襲,令魏能、張凝、田敏奇兵牽制之。 時王超為都部署,聽不隷屬。 延昭上言:「契丹頓澶淵,去北境千里,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 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 」奏入,不報,乃率兵抵遼境,破古城,俘馘甚眾。 及請和,真宗選邊州守臣,御筆錄以示宰相,命延昭知保州兼緣邊都巡檢使。 二年,追敘守禦之勞,進本州防禦使,俄徙高陽關副都部署。 在屯所九年,延昭不達吏事,軍中牒訴,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頗為正所罔,因緣為奸。 帝知之,斥正還營而戒延昭焉。 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延昭智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 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于下,故人樂為用。 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護櫬以歸,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錄其三子官,其常從、門客亦試藝甄敘之。 子文廣。 文廣字仲容。 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 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 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禦器械。 治平中,議宿衛將,英宗曰:「文廣,名將後,且有功。 」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 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篳篥城,文廣聲言城噴珠,率眾急趣篳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 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 」文廣遣將襲之,斬獲甚眾。 或問其故,文廣曰:「先人有奪人之氣。 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 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 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 遼人爭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並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王貴者,并州太原人。 廣順初,補衛士。 宋初,累遷至散員都指揮使、馬步軍都軍頭,領勝州刺史。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淄州刺史。 受詔從潘美北征,攻沁州,頗立戰功。 及從楊業,為遼兵所圍,親射殺數十人,矢盡,張空弮又擊殺數人,遂遇害。 年七十三。 擢其子文晟供奉官、文昱殿直。 荊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 罕儒少無賴,與趙鳳、張輦為群盜。 晉天福中,相率詣范陽,委質燕王趙延壽,得掌親兵。 開運末,延壽從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漢初,改山南東道行軍司馬。 周廣順初,為率府率,奉朝請,貧不能振。 顯德初,世宗戰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驍勇士。 通事舍人李延傑以罕儒聞,即召赴行在,命為招收都指揮使。 會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敵境。 罕儒令人負束芻徑趨太原城,焚其東門。 擢為控鶴弩手、大劍直都指揮使。 從平淮南,領光州刺史,改泰州,為下蔡守禦都指揮使兼舒、蘄二州招安巡檢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鹽城兩監屯田使。 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為團練使,賜金帶、銀器、鞍勒馬。 六年春,軍吏耆艾詣闕請留,恭帝詔褒之。 建隆初,升鄭州防禦,以罕儒為使,改晉州兵馬鈐轄。 罕儒恃勇輕敵,嘗率騎深入晉境,人多閉壁不出,虜獲甚眾。 是年冬,復領千餘騎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劉鈞遣大將郝貴超領萬餘眾襲罕儒,黎明及之。 罕儒遣都監、氈毯副使閻彥進分兵以禦貴超。 罕儒錦袍裹甲據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聞彥進小卻,即上馬麾兵徑犯賊鋒。 並人攢戈舂之,罕儒猶格鬥,手殺十數人,遂遇害。 劉鈞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聞其死,求殺罕儒者戮之。 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勛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團練使王繼勛為率府率,閻彥進為殿直,斬其部下龍捷指揮使石進德等二十九人。 罕儒輕財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歲入鉅萬,詔聽十收其八,用猶不足。 家財入有籍,出不問其數。 有供奉官張奉珪使泰州,自言後唐張承業之子。 罕儒曰:「我生平聞張特進名,幸而識其子。 」厚加禮待,遺錢五十萬,米千斛。 第2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