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步軍都軍頭,從征澤州,力戰,目中流矢。 師還,策勛為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 建隆四年,充湖廣道行營前軍戰棹都指揮使。 潭州平,降璽書獎諭。 偽統軍黃從志據岳州,暉率舟師討平之,生禽從志及將校十四人,俘斬數千,溺死者眾。 改控鶴右第二軍都指揮使,領高州刺史。 乾德六年,詔領所部軍屯上黨,從李繼勛略太原。 開寶九年,破太原軍于境上,斬首千餘級,獲馬三十匹。 改均州刺史。 太平興國二年,詔于潞州北亂柳石圍中築城,名威勝軍,以暉為軍使。 從征并州,與尚食使石彥斌率所部先下隆州,殺并州三百餘,禽招討使李詢等六人以獻於行在所,賜予有加。 復令與彥贇督戰士隷城西行營,分攻太原。 劉繼元降,太宗以太原宮女三人賜暉,俄以功遷本州團練使、知霸州。 雍熙初,充雲、應、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檢使。 三年,代歸本郡。 淳化二年,被病,上章告老,改右千牛衛上將軍致仕。 詔未至而卒,年八十。 暉鷙猛木強,每受詔征伐,常身先之。 人所憚者,暉視之若甚易,由是頻立戰功,金創遍體。 時稱驍將。 子守顒,至內殿崇班、閣門祗候。 李韜,河朔人。 有勇力膽氣,善用槊,為禁軍隊長。 周祖征三叛,韜從白文珂攻河中,兵傅其城。 文珂夜詣周祖議犒軍,留韜城下。 時營柵未備,李守貞乘虛來襲,營中忽見火發,知賊聚至,惶怖失據。 客省使閻晉卿率左右數十人,遇韜于月城側,謂韜曰:「事急矣,城中人悉被黃紙甲,為火光所照,色俱白,此殊易辨,奈軍士無鬥志何?」韜憤怒曰:「豈有食君祿而不為國致死耶!」即援槊而進,軍中死士十餘輩隨韜犯賊鋒。 蒲有猛將躍馬持戈擬韜,韜刺之,洞胸而墜。 又連殺數十人,蒲軍遂潰,因擊,大破之,守貞自是閉壘不敢出。 俄驍將王三鐵降,城遂平,韜由此知名。 累遷軍校,出為趙州刺史,移慈州。 乾德六年卒。 王晉卿,河朔人。 少勇敢,為鄉裡所推。 周世宗在澶淵,晉卿以武藝求見,得隷帳下。 及即位,補東頭供奉官。 從戰高平,征淮甸,每遣宣傳密旨,甚親信之。 洎北征,為先鋒都監,督戰有功,詔權控鶴都虞候。 克關南,授軍器庫使。 顯德四年,為龍捷右第一軍都指揮使,領彭州刺史。 恭帝即位,出為濱州刺史。 乾德中,為興州刺史。 四年,移漢州。 時蜀初平,寇盜充斥,晉卿嚴武備,設方略,禽捕剪滅,靡有遺漏,自是雖劇賊無敢窺其境。 然以賄聞,太祖惜其才而不問。 秩滿歸闕,以疾求頤養,改左監門衛將軍、奉朝請。 貢重錦十匹、銀千兩以謝,詔不納,以其黷貨,愧之也。 未幾,詔戍北邊,疆場清肅。 開寶四年,復授莫州刺史。 在郡謹斥候,善撫循,士卒皆樂為之用,邊民安堵。 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七。 郭廷謂,字信臣,徐州彭城人。 父全義,仕南唐為濠州觀察使。 廷謂幼好學,工書,善騎射。 補殿前承旨,改濠州中軍使,李景每令偵中朝機事入奏。 全義卒,擢莊宅使、濠州監軍。 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屢敗,城中甚恐,廷謂與州將黃仁謙為固禦之計。 周師遣諜以鐵券及其壘,廷謂拒之。 城中負販之輩率不逞,廷謂慮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給日食,俾制防城具,隨其所習,以故周師卒不得覘城中虛實。 周師為浮梁渦口,命張從恩、焦繼勛守之,廷謂語仁謙曰:「此濠、壽之患也。 彼以騎士勝,故利於陸;我以舟師鋭,故便于水。 今夏久雨,淮流泛溢,願假舟兵二千,斷其橋,屠其城,直抵壽春。 」仁謙初沮其議,不得已從之,即輕棹銜枚抵其橋,麾兵斷笮,悉焚之。 周師大衄,死者不可計,焚其資糧而還。 以功授武殿使。 周師退保定遠,又募壯士為負販狀入定遠,偵軍多寡及守將之名。 還曰:「武行德、周務勍也。 」廷謂曰:「是可圖也。 」又籍鄉兵萬餘洎卒五千,日夕訓練,依山銜枚設伏以破之,周師大潰,行德單騎脫走。 時有以玉帛子女餉廷謂者,悉拒之,唯取良馬二百匹以獻。 以功為滁州刺史、上淮巡檢應援兵馬都監。 及紫金山之戰,南唐諸將多歸降者,獨廷謂以全軍還守濠州,追不能及。 時濠守欲棄城走,廷謂止之。 俄加本州團練使,繕戈甲,治溝壘,常若敵至。 是秋,周師復至,表於景請援,且言周兵四臨,乞卑辭請和,以固鄰好。 夜出敢死士千餘襲周營,焚頭車洞屋,周師蹂躪死者甚眾。 既而援兵不至,周師急擊,廷謂集諸軍壘門之外,南望大慟而降于周。 至山陽,見世宗,特加宴勞,賜金帶、襲衣、良馬、器皿,拜亳州防禦使。 以其弟本州馬步都校廷贊為和州刺史。 命攻天長軍,降其將馬贇。 又為樓櫓戰棹左右廂都監,俄歸譙郡。 宋初,從征上黨,再知亳州。 乾德二年代還,改絳州防禦使。 兩川平,馮瓚知梓州,為仆夫所訟,召廷謂為靜江軍節度觀察留後以代之。 州承舊政,有莊宅戶、車腳戶,皆隷州將,鷹鷂戶日獻雉兔,田獵戶歲入皮革;又有鄉將、都將、鎮將輩互擾閭裡,廷謂悉除之。 開寶五年,卒,年五十四。 廷謂性恭謹,事母以孝聞,未嘗不束帶立侍。 子延濬。 廷謂兄廷諭,仕南唐為太子洗馬致仕,宋初至秘書監。 廷諭子延澤。 延濬字利川。 幼謙和。 廷謂為靜江軍節度使,延濬為桂州牙內都指揮使。 廷謂卒,太祖錄延濬為供奉官,屢使西北,宣諭機事。 太平興國初,以內庭宣索及殿前賜賫、移文庫務未有專領之者。 乃置合同憑由印,命延濬與內藏庫副使劉蒙正掌之。 又領八作司及督治汴河。 雍熙三年,改崇儀使。 詔與翟守素、田仁朗、王繼恩往河北,分路按行諸州城壘,發鎮兵葺之。 端拱二年,詔建河北方田,命延濬等五人共往規畫,會罷其務而止。 淳化四年,李順亂,改西京作坊使,充成都十州都巡檢使。 時成都將陷,延濬單騎入城,與郭載議募亡卒退保劍門,賊數千來躡其後,擊破之。 王繼恩率兵至,以延濬為先鋒壕砦使,即領兵倍道先進。 賊出探騎數十,延濬悉禽之,盡得賊機事。 延濬易旗變號,賊不知覺,斬關掩入,斬千餘級。 繼恩又請延濬知漢州,州經兵燹,廨舍、橋樑、城砦悉毀。 延濬募軍民葺之,又率州帑以應軍須。 錄功,改洛苑使。 又命率兵屯遂州,劍門鈐轄、轉運使劉錫言其勞,詔書嘉獎。 真宗初,改內園使。 代還,會河朔用兵,延濬馳往邊城,按視砦壘。 咸平二年,疾卒。 子有倫,為供奉官、閣門祗候。 延澤字德潤,南唐試秘書省正字。 乾德中,四遷著作佐郎,轉殿中丞、知建州。 淳化二年,太宗聞延澤洎右贊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學,博通典籍,詔宰相召問經史大義,皆條對稱旨,命為史館檢討。 歷國子《周易》博士、國子博士。 咸平中求休退,授虞部員外郎致仕。 居濠州城南,有小園以自娛,其詠牡丹千餘首。 聚圖籍萬餘卷,手自刊校。 范杲、韓丕皆與之遊。 景德初卒。 元亨亦至虞部員外郎,嘗纘《玄門碑誌》三十捲。 趙延進,澶州頓丘人。 父暉,周太子太師。 暉為偏將時,趙在禮據鄴。 延進頗親學,嘗與軍中少年入民家,競取財賄,延進獨持書數十編以歸,同輩哂之。 第2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