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諒以母老思鄉裡,求解官歸養。 詔給長告,賜其母衣服、繒帛、茶藥、緡錢,假滿百日,令本州月給錢三萬,米面十五斛。 俄拜禮部侍郎,復為學士。 詔令侍母歸闕,崇諒再表以母老病乞終養,優詔不允。 世宗征高平,崇諒尚未至,陶谷乘間言曰:「魚崇諒逗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詔許歸陝州就養。 訖太祖朝不起。 太宗即位,詔授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致仕。 歲余卒。 張澹,字成文,其先南陽人,徙家河南。 澹幼而好學,有才藻。 晉開運初,登進士第。 宰相桑維翰器之,妻以女。 解褐校書郎,直昭文館,再遷秘書郎,充鹽鐵推官,歷左拾遺、禮部員外郎,並充史館修撰。 出為洛陽令,秩滿,授吏部員外,復充史館修撰。 周恭帝初,拜右司員外郎、知制誥。 建隆二年,加祠部郎中。 會秘書郎張去華上書自薦有文藝,願與澹及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殿中侍御史師頌並試,核定優劣。 太祖令並試于講武殿,澹所對不應策問,責授左司員外郎。 未幾,通判泰州兼海陵鹽監副使。 蜀平,通判梓州,復拜祠部郎中。 開寶初,就轉倉部郎中。 四年冬,以本官復知制誥。 六年,會李昉責授,盧多遜使江南,內署闕學士,太祖令澹權直學士院。 七年長春節,攝殿中監,進酒,命賜金紫。 六月,權點檢三司事。 不逾旬,疽發背卒,年五十六。 太祖聞其無子,甚愍之,命中使護葬于洛陽。 澹美風儀,善談論,歷官厘務,所至皆治。 初與詞臣校藝,黜居郎署,頗怏怏。 晚年附會盧多遜,方再獲進用。 淳化中,太宗論及文士,曰:「澹典書命而試以策,非其所長,此蓋陶谷、高錫黨、張去華以沮澹爾。 若使谷輩出其不意而遽試之,豈有不失律者邪?」 高錫,字天福,河中虞鄉人。 家世業儒,幼潁悟,能屬文。 漢乾祐中,舉進士。 王晏鎮徐州,闢掌書記;留守西洛,又闢河南府推官。 坐按獄失實奪官,遷置涇州,會赦得歸。 周顯德初,劉崇入寇,宰相請選將拒之。 世宗鋭意親征,破崇高平,誅敗將樊愛能等,由是政無大小悉親決之,不復責成有司。 錫徒步詣招諫匭上書,請擇賢任官,分治眾職,疏奏不報。 世宗嘗令翰林學士及兩省官分撰俳優詞,付教坊肄習,以奉游宴。 錫覆上疏諫。 後為蔡州防禦推官。 宋初,棄官歸京師,詣匭上疏,請禁兵器,疏入不報。 建隆五年,又以書干宰相范質,質奏用為著作佐郎。 明年春,遷監察御史。 秋,拜左拾遺、知制誥,加屯田員外郎。 乾德初,賜緋。 太宗尹京,石熙載在幕中,錫弟銑應進士舉,干熙載,望首薦。 銑辭藝淺薄,熙載不許,錫深銜之,數于帝前言熙載裨贊無狀。 帝具以語太宗,且曰:「當為汝擇人代之。 」太宗曰:「熙載勤於乃職,聞高錫嘗求薦其弟,熙載拒之,慮為錫所構。 」帝大悟,雖怒之,未有以發。 會使青州,私受節帥郭崇賂遺;又嘗致書澧州刺史為僧求紫衣,為人所告。 事下御史府核實,責貶萊州司馬。 遇赦,改均州別駕,移陳州。 太平興國八年,卒。 兄子冕。 冕字子莊,周顯德中,詣闕上書,稱旨,擢為諫議大夫。 宰相范質以為超擢太過,詔特授將仕郎,守右補闕,賜賚加等。 宋初,由膳部都官員外郎累至膳部郎中,出知益州。 雍熙二年,卒,年五十。 贈右諫議大夫,錄其子垂休為固始主簿。 論曰:自唐以來,翰林直學士與中書舍人對掌訓辭,頌宣功德,箴諫闕失,不專為文墨之職也。 宋興,亦采詞藻以備斯選,若谷之才雋,著之敏達,澹之治跡,錫之策慮,冕之敦質,咸有可觀。 然豫成禪代之詔,見薄時君,終身不獲大用。 及夫險詖忌前,酣鳷少檢,附勢希榮,構讒謀己,皆無取焉。 蒙博洽長厚,繼竇儀裁定儀制,惜乎南郊之議,請去太祖以宣祖配天,為識者所非。 昭儉抗論跋扈,志除驕將,而多言歷詆,自取惡名,抑好訐為直者與?崇諒奉親篤至,反罹間毀,終身歸養,而不復起,後蒙旌賁之典,則為善者聳動矣。 祐以百口明符彥卿無他志,且言以猜忌殺無辜者享國不長,因以杜太宗之他疑,又卻盧多遜之傾趙普,以致被黜,仁者有後,宜乎子旦為宋元臣焉。 列傳第二十九 ○顏衎劇可久趙逢蘇曉高防馮瓚邊珝王明許仲宣楊克讓段思恭侯陟李符魏丕董樞 顏衎,字祖德,兗州曲阜人。 自言兗國公四十五世孫。 少苦學,治《左氏春秋》。 梁龍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聞。 再調臨濟令。 臨濟多淫祠,有針姑廟者,裡人奉之尤篤。 衎至,即焚其廟。 後唐天成中,為鄒平令。 符習初鎮天平,習,武臣之廉慎者,以書告屬邑毋聚斂為獻賀。 衎未領書,以故規行之,尋為吏所訟。 習遽召衎笞之,幕客軍吏咸以為辱及正人,習甚悔焉,即表為觀察推官,且塞前事。 長興初,召拜太常博士,習力奏留之。 習致仕,衎東歸養親。 未幾,房知溫鎮青州,復辟置幕下。 知溫險愎,厚斂多不法,衎每極言之,不避其患。 晉祖入洛,知溫恃兵力偃蹇,衎勸其入貢。 知溫以善終,衎之力也。 知溫諸子不慧,衎勸令以家財十萬餘上進。 晉祖嘉之,歸功于衎。 知溫子彥儒授沂州刺史,衎拜殿中侍御史。 俄遷都官員外郎,充東都留守判官,改河陽三城節度副使、檢校左庶子,知州事。 居半歲,得家問,父在青州有風痺疾,衎不奏棄官去侍疾,不復有仕宦意。 歲余,父疾不能起,衎親自掬矢,未嘗少倦。 晉祖聞之,召為工部郎中、樞密直學士,連使促召至闕,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 望放臣還,遂其私養。 」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 」俄廢樞密院,以本官奉朝請。 踰年,上表請還侍養,授青州行營司馬。 丁父憂,哀毀甚。 俄召為駕部郎中、鹽鐵判官。 以母老懇辭,有詔止守本官。 未幾,復出為天平軍節度副使。 開運末,授左諫議大夫,權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喪亂之後,朝綱不振,衎執憲頗有風采。 嘗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賓佐,復有以私故細事求假外拜,州郡無參謁之儀,出入失風憲之體,漸恐四方得以輕易,百闢無所準繩。 請自今藩鎮幕僚,勿得任台官;雖親王、宰相出鎮,亦不得奏充賓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雜務。 」詔惟闢召入幕如故,余從其請。 復抗表求侍養,改戶部侍郎。 衎又堅乞罷免,詔書褒許,即與其母東歸。 漢乾祐末,丁憂。 服除,詔鄆州高行周津遣赴闕,衎辭以足疾,不至。 周廣順初,起為尚書右丞,俄充端明殿學士。 太祖征兗州,駐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廟。 城平,以衎權知州事。 歸朝,權知開封。 時王峻持權,衎與陳觀俱為峻所引用。 會峻敗,觀左遷,衎罷職,守兵部侍郎。 顯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書,致仕還鄉裡,台閣縉紳祖餞都門外,冠蓋相望,時人榮之。 建隆三年春,卒於家,年七十四。 衎守章句,無文藻,然諒直孝悌,為時所推。 劇可久,字尚賢,涿州范陽人。 沉毅方正,明律令。 與馮道、趙鳳為友。 後唐同光初,鳳薦于朝,補徐州司法,以干職聞。 召為大理評事,賜緋。 踰年,遷大理正,坐誤治獄責授登州司戶。 遇赦,召為著作郎。 仕晉,歷殿中少監、太子右諭德、大理少卿,賜金紫。 晉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糾以不赴國哀,坐免。 未幾復官,遷大理卿。 第2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