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而德光道殂,永康繼立,署穀給事中。 時契丹將麻答守真定,而李崧、和凝與家屬皆在城中。 會李筠、何福進率兵逐麻答,推護聖指揮使白再榮權知留後。 再榮利崧等家財,令甲士圍其居以求賂,既得之,復欲殺崧等滅口。 穀遽見再榮謂之曰:「今國亡主辱,公輩握勁兵,不能死節,雖逐一契丹將,城中戰死者數千人,非獨公之力也。 一朝殺宰相,即日中原有主,責公以專殺,其將何辭以對?」再榮甚懼,崧等獲免。 漢初,入拜左散騎常侍。 舊制,罷外郡歸本官,至是進秩,獎之也。 俄權判開封府。 時京畿多盜,中牟尤甚,穀誘邑人發其巢穴。 有劉德輿者,梁時屢攝畿佐,居中牟,素有幹材,穀即署攝本邑主簿。 浹旬,穀請侍衛兵數千佐德輿,悉禽賊黨,其魁一即縣佐史,一御史台吏。 搜其家,得金玉財貨甚眾,自是行者無患。 俄遷工部侍郎。 周祖西征,為西南面行營水陸轉運使。 關右平,改陳州刺史。 會有內難,急召赴闕。 周祖兵入汴,命權判三司。 廣順初,加戶部侍郎。 未幾,拜中書侍郎、平章事,仍判三司。 初,漢乾祐中,周祖討河中,穀掌轉運,時周祖已有人望,屬漢政紊亂,潛貯異志,屢以諷穀,穀但對以人臣當盡節奉上而已。 故開國之初,倚以為相。 是歲,淮陽吏民數千詣闕請立生祠,許之,穀懇讓得止。 先是,禁牛革法甚峻,犯者抵死。 穀乃校每歲用革之數,凡田十頃歲出一革,余聽民私用。 又奏罷屯田務,以民隷州縣課役,盡除宿弊。 穀父祖本居河南洛陽,經巢之亂,園廬蕩盡,穀生於外。 既貴,訪得舊地,建蘭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 詔改清風鄉高陽裡為賢相鄉勛德里。 二年,晨起仆階下,傷右臂,在告,旬中三上表辭相位,周祖不允,免朝參,視事本司,賜白藤肩輿,召至便殿勉諭。 穀不得已,起視事。 征兗州,為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 顯德初,加右仆射、集賢殿大學士。 從世宗征太原,遇賊于高平,匿山穀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輿,世宗慰撫之。 世宗將趨太原,命穀先調兵食,又代符彥卿判太原行府事。 師還,進位司空、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穀以史氏所述本於起居注,喪亂以來遂廢其職,上言請令端明、樞密直學士編記言動,為內廷日曆,以付史官。 是歲,河大決齊、鄆,發十數州丁壯塞之,命穀領護,刻期就功。 二年冬,議伐南唐,以穀為淮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兼知廬、壽等州行府事,忠武軍節度王彥副之,韓令坤以下十二將率從。 穀領兵自正陽渡淮,先鋒都將白延遇敗吳軍數千于來遠,又破千餘人于山口鎮,進攻上窯,又敗千餘眾,獲其小校數十人,長圍壽春。 南唐遣大將劉彥貞來援,穀召將佐謀曰:「今援軍已過來遠,距壽陽二百里,舟棹將及正陽。 我師無水戰之備,萬一斷橋樑,隔絶王師,則腹背受敵矣。 不如退守浮梁,以待戎輅之至。 」初,世宗至圉鎮,已聞此謀,亟走內侍乘驛止之。 穀已退保正陽,仍焚芻糧,回軍之際,遞相掠奪,淮北役夫數百悉陷于壽春。 世宗聞之怒,亟命李重進率師伐之,以穀判壽州行府。 是秋,詔歸闕,得風痹疾,告滿百日,累表請致仕,優詔不允。 每軍國大事,令中使就第問之。 四年春,吳人壁紫金山,築甬道以援壽春,不及者數里。 師老無功,時請罷兵為便,世宗令范質、王溥就穀謀之。 穀手疏請親征,有必勝之利者三,世宗大悅,用其策。 及淮南平,賞賜甚厚。 出穀疏,令翰林學士承旨陶穀為贊以賜之。 是夏,世宗還,穀扶疾見便殿,詔令不拜,命坐禦坐側。 以抱疾既久,請辭相位。 世宗怡然勉之,謂曰:「譬如家有四子,一人有疾,棄而不養,非父之道也。 朕君臨萬方,卿處輔相之位,君臣之間,分義斯在,奈何以祿奉為言。 」穀愧謝而退。 俄以平壽州,敘功加爵邑。 是秋,穀抗表乞骸骨,罷相,守司空,加邑封,令每月肩輿一詣便殿,訪以政事。 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賜穀錢百萬、米麥五百斛、芻粟薪炭等。 恭帝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趙國公。 求歸洛邑,賜錢三十萬,從其請。 太祖即位,遣使就賜器幣。 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太祖聞之震悼,贈侍中。 穀為人厚重剛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談論,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辭氣明暢,人主為之聳聽。 人有難必救,有恩必報。 好汲引寒士,多至顯位。 與韓熙載善,熙載將南渡,密告穀曰:「若江東相我,我當長驅以定中原。 」穀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 」穀後果如其言。 李昉嘗為穀記室,在淮上被病求先歸。 穀視之曰:「子他日官祿當如我。 」昉後至宰相、司空。 周顯德中,扈載以文章馳名,樞密使王樸薦令知制誥。 除書未下,樸詣中書言之。 穀曰:「斯人薄命,慮不克享耳。 」樸曰:「公在衡石之地,當以材進人,何得言命而遺才。 」載遂知制誥,遷翰林學士,未幾卒。 世謂樸能薦士,穀能知人。 穀歸洛中,昭義李筠以穀周朝名相,遺錢五十萬,他物稱是,穀受之。 既而筠叛,穀憂恚而終。 子吉至補闕,拱至太子中允。 昝居潤,博州高唐人。 善書計。 後唐長興中,隷樞密院為小吏,以謹願稱。 晉初,出掌滑州廩庾,遂補牙職。 會景延廣留守西洛,署為右職。 延廣卒,居潤往依陝帥白文珂,文珂致仕,乃表薦居潤于周祖。 時世宗尹京,詔以補府中要職。 即位,擢為軍器庫使。 從征高平,以功遷客省使,知青州。 從向拱西征,為行營都監,秦、鳳平,以居潤為秦州,歷知鳳翔、河中府。 顯德三年秋,遷內客省使,代王樸知開封府。 四年,再幸壽州,命為副留守。 十月,幸淮上,以居潤為宣徽北院使兼副留守。 五年夏,南征還,覆判開封府。 六年,征關南,為東京副留守。 及吳廷祚出塞河,命居潤權知開封府事。 廷祚為樞密使,真判開封府,改左領軍衛上將軍。 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傅。 太祖立,加檢校太尉。 及征澤、潞,命赴澶州巡警。 師還,權知鎮州,加左領軍衛上將軍。 建隆二年,又權知澶州。 八月,拜義武軍節度,在鎮數年,得風痹,詔還京師。 乾德四年,卒,年五十九,贈太師。 居潤性明敏,有節概,篤於行義。 初,晉室將亡,景延廣委其族自洛赴難,至則為遼人所執。 遼人在洛者遽欲恣摽掠,延廣僚吏部曲悉遁,獨居潤力保護,其家以安。 居潤與太祖同事世宗,情好款浹,嘗薦沈倫于太祖,以為純謹可用,後至宰相,世稱其知人。 子惟質至內園使,弟居濟至水部員外郎。 大中祥符三年,錄其孫建中為三班借職。 竇貞固,字型仁,同州白水人。 父專,後唐左諫議大夫。 貞固幼能屬文,同光中舉進士,補萬全主簿。 丁內艱去官,服除,授河東節度推官。 時晉祖在藩,以貞固廉介,甚重之。 及即位,擢為戶部員外郎、翰林學士,就拜中書舍人。 第1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