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彥,河中河東人。 少以趫勇應募從事,隷奉國營。 漢乾佑中,周祖領軍討李守貞,以彥置麾下,及鎮鄴,以為部直小將。 周廣順中,世宗在澶淵,遷為親事都校。 世宗尹京,改開封府步直指揮使。 顯德初,授內外步軍都軍頭,領泉州刺史。 未幾,改岳州防禦使。 從征壽州,為城北造竹龍都部署。 竹龍者,以竹數十萬竿,圍而相屬,上設版屋,載甲士數百人,以攻其城。 又命于渦口修橋,橋成,世宗幸焉,因立為鎮淮軍。 李繼勛以淮上失律,罷軍職,命彥為武信軍節度,權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又命為淮南道行營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賜衣服、金帶、鞍勒馬、鎧甲、器仗,遣赴軍前。 太祖下滁陽,禽皇甫暉、姚鳳,彥皆有勞績,詔褒之。 又令率師屯下蔡以逼壽春。 及劉仁贍降,從世宗攻濠、泗,又禽南唐將許文績、邊鎬等以獻。 師還,真授步軍都指揮使,領彰信軍節度。 六年春,發近畿丁壯浚五丈河,命彥董其役。 恭帝嗣位,移保義軍節度。 宋初,加檢校太尉。 是秋來朝,改鎮曹州。 乾德六年,為靜難軍節度。 開寶二年,移鄜州。 五年,罷鎮歸闕,卒,年六十六。 景德四年,特詔錄其孫昭慶為借職。 大中祥符八年,昭慶上彥周朝所受告敕有二聖名諱者,特遷殿直。 祁廷訓,本名廷義,避太宗舊名改焉。 河南洛陽人。 父珪,梁左監門衛大將軍。 廷訓善書計、騎射,隷周祖帳下。 廣順中,歷東西班右蕃行首、鐵騎都虞候。 世宗即位,改東西班都指揮使,遷內殿直都指揮使,繼領蘭、睦二州刺史。 從征淮南,賜以明光細甲,令董舟師巡江界。 吳人伏兵三江口葭荻中,掩擊廷訓,廷訓力戰大破之,俘馘千人,餘黨遁去。 江北平,以功遷吉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 月餘,遷嵐州防禦使,領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宋初,為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是秋,改河陽。 乾德二年,又改彰德軍節度留後,俄權知鄧州。 五年,就拜義武軍節度。 開寶二年,太祖征太原,以廷訓為北面副都部署。 太平興國元年來朝。 二年冬,改左領軍衛上將軍。 五年,坐私販竹木貴鬻入官,責本衛大將軍。 未幾,複舊官。 六年,卒,年五十八。 廷訓形質魁岸,無才略,臨事多規避,時人目為「祁橐駝」,以其龐大而無所取也。 張鐸,河朔人,少以材武應募隷軍籍。 漢初,為奉國右第六軍都指揮使,領澧州刺史。 周祖以樞密使鎮鄴,鐸以所部從行,及起兵,鐸預焉。 廣順初,鐸為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韓通為右廂都指揮使;俄併兼防禦使,鐸領永州,通領睦州。 會改奉國為虎捷,鐸仍領其職。 是冬,出為密州防禦使,改亳州。 三年,授鎮國節度。 郊祀畢,加檢校太傅。 世宗初,移彰義軍,未幾,加檢校太尉。 顯德三年,又移河中尹、護國軍節度。 宋初,加檢校太師,俄復鎮涇州。 州官歲市馬,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及擅借公帑錢萬餘緡,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餅。 事發,召歸京師,本州械繫其子保常及親吏宋習。 太祖以鐸宿舊,釋不問,罷鎮為左屯衛上將軍,奉朝請而已。 其所盜用,仍蠲除之,保常、習亦得釋。 鐸又嘗假晉邸錢百六十萬,太宗即位,詔貰之。 俄命判左金吾街仗。 及駕征河東,以鐸為京城內外都巡檢,鄜州刺史高繼充、閒廄副使張守明分為裡城左右廂巡檢。 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二。 贈太傅。 子熙載至左千牛衛大將軍。 熙載子禹珪字天錫,粗知書,有方略,幼事太宗藩邸,即位,補東西班承旨,改殿直,帶禦器械。 以材勇擢居禁衛,殿前散祗候都虞候。 咸平初,授內殿直都虞候,領恩州刺史。 三年,出為滁州刺史,知洺、瀛、霸三州。 併兼兵馬鈐轄,徙嵐州。 西人勒厥麻誘眾叛,禹珪率眾討之,俘六千餘人,獲名馬孳畜甚眾。 景德初,授高陽關行營副都部署。 契丹既請和,帝思守臣有武干能鎮靜邊郡者,親錄十餘人名付中書,禹珪預焉。 遂知石州,徙代、兗州,又移澶州,頗勤政治,以瑞麥生、獄空,連詔嘉獎。 會河堤決溢,禹珪率徒塞之,宰相王旦使兗州還,言其狀,優詔褒之。 就拜洺州團練使,尋知廣信軍。 天禧初,復為高陽關副都部署兼知瀛州。 明年召還,將授四廂之職,卒,年五十九。 錄其二子。 李萬全,吐谷渾部人。 善左右射,隷護聖軍為騎士,累遷至本軍都校,與田景咸、王暉等從周祖入汴,號十軍主。 顯德中,為彰武軍節度。 宋初,加檢校太尉、橫海軍節度。 乾德中代歸,太祖數召于苑中宴射。 萬全無將略,惟輓強弓,老而不衰,帝亦以此賞之。 田景咸、王暉,皆太原人。 景咸仕漢,為奉國右廂都校,從周祖入汴,為龍捷左廂都校,改安國軍留後。 俄真拜,升本軍節度。 世宗時,拜武勝軍節度。 宋初,為左驍衛上將軍。 開寶三年卒。 景咸性鄙吝,務聚斂,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 後罷鎮,常忽忽不樂。 妻識其意,引景咸遍閲囊儲,景咸方自釋。 在邢州日,使者王班至,景咸勸班酒曰:「王班請滿飲。 」典客曰:「是使者姓名也。 」景咸悟曰:「我意‘王班’是官爾,何不早諭我。 」聞者笑之。 暉性亦吝嗇,貲甚富,而妻子飯疏糲,縱部曲誅求,民甚苦之。 世宗以先朝功臣,知而弗問焉,至右神武統軍。 建隆四年,終右領軍衛上將軍。 論曰:太祖事漢、周,同時將校多聯事兵間,及分藩立朝,位或相亞。 宋國建,皆折其猛悍不可屈之氣,俛首改事,且為儘力焉。 揚雄有言:「禦之得其道,則狙詐咸作使。 」此太祖之英武而為創業之君也歟! 列傳第二十一 ○李穀昝居潤竇貞固李濤弟浣孫仲容王易簡趙上交子嚴張錫張鑄邊歸讜劉溫叟子燁孫幾劉濤邊光范劉載程羽 李穀,字惟珍,潁州汝陰人。 身長八尺,容貌魁偉。 少勇力善射,以任俠為事,頗為鄉人所困,發憤從學,所覽如宿習。 年二十七,舉進士,連闢華、泰二州從事。 晉天福中,擢監察御史。 少帝領開封尹,以穀為太常丞,充推官。 晉祖幸鄴,少帝居守,加穀虞部員外郎,仍舊職。 少帝為廣晉尹,穀又為府推官。 及即位,拜職方郎中,俄充度支判官,轉吏部郎中,罷職。 天福九年春,少帝親征契丹,詔許扈從,充樞密直學士,加給事中。 為馮玉、李彥韜所排。 會帝再幸河北,改三司副使,權判留司三司事。 開運二年秋,出為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 契丹入汴,少帝蒙塵而北,舊臣無敢候謁者,穀獨拜迎于路,君臣相對泣下。 穀曰:「臣無狀,負陛下。 」因傾囊以獻。 會契丹主發使至州,穀禽斬之,密送款于漢祖,潛遣河朔酋豪梁暉入據安陽,契丹主患之,即議北旋。 會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還攻安陽,陷其城,穀自郡候契丹,遂見獲。 契丹主先設刑具,謂之曰:「爾何背我歸太原?」穀曰:「無之。 」契丹主因引手車中,似取所獲文字,而穀知其詐,因請曰:「如實有此事,乞顯示之。 」契丹國製,人未伏者不即置死。 自後凡詰穀者六次,穀詞不屈。 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時,人云爾謂我必不得北還,爾何術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則致爾富貴。 」穀曰:「實無術,蓋為人所陷耳。 」穀氣色不撓,卒寬之。 第1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