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滄州清池人。 少魁梧有膂力。 周祖鎮大名,隷帳下。 廣順初,補控鶴都頭,改副指揮使。 宋初,遷禦馬直指揮使,俄領漢州刺史,改領眉州。 累遷控鶴右廂都指揮使、領瓊州團練使。 從征太原,以功遷虎捷右廂,改領蔚州防禦使。 開寶六年,轉侍衛步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 征江南,領步軍戰棹都指揮使。 時吳兵三萬屯皖口,遇會諸路兵破之,擒其將朱令贇、王暉等,獲戎器數萬,金陵以平,錄功加領大同軍節度。 車駕雩祀西洛,命率禁衛以從。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信軍節度。 四年,征太原,與史珪攻城北面,平之。 進攻范陽,師還,坐所部失律,責授宿州觀察使。 五年,從幸大名,復保靜軍節度、幽州行營都部署,護築保州、威虜、靜戎、平塞、長城五城。 八年,徙鎮滑州。 晨興方對客,足有灸瘡痛,其醫謂火毒不去,故痛不止。 遇即解衣,取刀割瘡至骨,曰:「火毒去矣。 」談笑如常時,旬餘乃差。 遇性淳謹,待士有禮,尤善射,太宗待之甚厚。 雍熙二年,卒,年六十六,贈侍中,歸葬京師。 李懷忠,涿州范陽人。 初名懷義。 太祖掌禁兵時,隷帳下為散都頭,累遷殿前都指揮使、都虞候、領開州刺史。 乾德中,授東西班都指揮使,改領富州。 開寶中,從太祖征晉陽,累月未下。 會盛暑,欲班師以休息士卒,懷忠謂:「賊嬰孤城,內無儲峙,外無援兵,其勢危困,若急攻之,破在旦夕,臣願奮鋭為士卒先。 」會大熱,戰不利,懷忠中流矢,力疾戰益奮。 還授散指揮使,遷富州團練使,改日騎左右廂都指揮使。 上幸西京,愛其地形勢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 懷忠乘間進曰:「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禁衛數十萬人仰給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 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遷徙,臣實未見其利。 」上嘉納之。 太宗即位,改領本州防禦使,稍遷侍衛步軍都虞候、領大同軍節度。 三年,改步軍都指揮使,五月,卒,贈侍中。 錄其子紹宗等三人為供奉官。 大中祥符三年,又錄其子德鈞為借職。 米信,舊名海進,本奚族,少勇悍,以善射聞。 周祖即位,隷護聖軍。 從世宗征高平,以功遷龍捷散都頭。 太祖總禁兵,以信隷麾下,得給使左右,遂委心焉,改名信,署牙校。 及即位,補殿前指揮使,遷直長。 平揚州日,信執弓矢侍上側,有遊騎將迫乘輿,射之,一發而斃。 遷內殿直指揮使。 開寶元年,改殿前指揮使、領郴州刺史。 太宗即位,轉散都頭指揮使,繼領高州團練使。 太平興國三年,遷領洮州觀察使。 四年,征太原,命為行營馬步軍指揮使,與田重進分督行營諸軍。 並人潛師來犯,信擊敗之,殺其將裴正。 并州平,遂移兵攻范陽。 師還,以功擢保順軍節度使。 時信族屬多在塞外,會其兄子全自朔州奮身來歸,召見,俾乘傳詣代州,伺間迎致其親屬,發勁卒護送之。 既而全宿留踰年,邊境斥候嚴,竟不能致。 信慷慨嘆曰:「吾聞忠孝不兩立,方思以身徇國,安能復顧親戚哉。 」北望號慟,戒子侄勿復言。 五年,命與郭守贇等同護定州屯兵。 六年秋,遷定州駐泊部署。 八年,改領彰化軍節度使。 雍熙三年,征幽薊,命信為幽州西北道行營馬步軍都部署,敗契丹于新城。 契丹率眾復來戰,王師稍卻,信獨以麾下龍衛卒三百禦敵,敵圍之數重,矢下如雨,信射中數人,麾下士多死。 會暮,信持大刀,率從騎大呼,殺數十人,敵遂小卻,信以百餘騎突圍得免。 坐失律,議當死,詔特原之,責授右屯衛大將軍。 明年,復授彰武軍節度。 端拱初,詔置方田,以信為邢州兵馬都部署以監之。 二年,改鎮橫海軍。 信不知書,所為多暴橫,上命何承矩為之副,以決州事。 及承矩領護屯田,信遂專恣不法,軍人宴犒甚薄,嘗私市絹附上計吏,稱官物以免關征,上廉知之。 四年,召為右武衛上將軍。 明年,判左右金吾街仗事。 未逾月,吏卒以無罪被捶撻者甚眾。 強市人物,妻死買地營葬,妄發居民塚墓。 家奴陳贊老病,箠之致死,為其家人所告。 下御史鞫之,信具伏。 獄未上而卒,年六十七。 贈橫海軍節度。 子繼豐,內殿崇班、閣門祗候。 田重進,幽州人。 形質奇偉,有武力。 周顯德中,應募為卒,隷太祖麾下。 從征契丹,至陳橋還,遷禦馬軍使,積功至瀼州刺史。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還,錄功擢為天德軍節度使。 六年,改侍衛步軍指揮使。 八年,改領靜難軍節度使。 九年,河決滑州韓、房村,重進總護其役,以劉吉為之副,河遂塞。 雍熙中,出師北征,重進率兵傅飛狐城下,用袁繼忠計,伏兵飛狐南口,擒契丹驍將大鵬翼及其監軍馬贇、副將何萬通並渤海軍三千餘人,斬首數千級,俘獲以萬計,逐北四十里,連下飛狐、靈州等城。 進攻蔚州,其牙校李存璋等殺酋帥蕭啜理、執耿紹忠,率吏民來附。 會曹彬之師不利,乃命重進董師駐定州,遷定州駐泊兵馬都部署。 三年,率師入遼境,攻下岐溝關,殺守城兵千餘及獲牛馬輜重以還。 四年春,改彰信軍節度。 淳化三年,改真定尹、成德軍節度。 未幾,移京兆尹、永興軍節度。 五年,改知延州,復還鎮。 至道三年,卒,年六十九,贈侍中。 重進不事學,太宗居藩邸時,愛其忠勇,嘗遺以酒炙不受,使者曰:「此晉王賜也,何為不受?」重進曰:「為我謝晉王,我知有天子爾。 」卒不受。 上知其忠樸,故終始委遇焉。 子守信六宅使,守吉閣門祗候。 劉廷翰,開封浚儀人。 父紹隱,後唐末隷兵籍。 晉天福中,以隊長戍魏博。 范延光反,紹隱力戰死焉。 周世宗鎮澶淵,廷翰以膂力隷帳下;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從征伐,以戰功再遷至散指揮第一直都知。 宋初,預平上黨、維揚,遷鐵騎都指揮使、領廉州刺史。 太宗即位,遷右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遷雲州觀察使。 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領鎮州駐泊都鈐轄。 太宗北伐,既班師,上以邊備在於得人,乃命廷翰、李漢瓊率兵屯真定,崔彥進屯關南,崔翰屯定州。 冬,契丹果縱兵南侵。 廷翰先陣于徐河,彥進率師出黑蘆堤北,銜枚躡契丹後,崔翰、漢瓊兵繼至,合擊之,大敗其眾于滿城。 廷翰以功領大同軍節度、殿前都虞候。 八年,改領彰信軍節度。 雍熙四年春,改鎮滑、邢。 端拱中,鎮州駐泊馬步軍都部署郭守文卒,上特命廷翰代之。 淳化三年,改大名尹、天雄軍節度。 三年,以病求解官,還闕,上親臨問,賜賚有加。 未幾卒,年七十,贈侍中。 廷翰自衛士至上將,頗以武勇自任,寬厚容眾,雖不事威嚴,而長於禦下。 為殿前都指揮使,入朝,常行眾中,每歷宮殿門,少識之者。 嘗與郊祀恩,當追封三世,廷翰少孤,其大父以上皆不逮事,忘其家諱,上為撰名親書賜之。 子贊元,宮苑使、澄州刺史;贊明,皇城使、勤州團練使。 崔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 少有大志,風姿偉秀,太祖見而奇之,以隷麾下。 從周世宗征淮南,平壽春,取關南,以功補軍使。 宋初,遷禦馬直副指揮使,從征澤、潞。 開寶初,遷河東降民以實陝西地,晉人勇悍,多習武藝,命翰差擇之。 及閲試河北鎮兵,取其驍果者以分配天武兩軍。 九年,領端州刺史。 第1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