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州趨劍門,次益光。 全斌會諸將議曰:「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諸君宜各陳進取之策。 」待衛軍頭向韜曰:「降卒牟進言:‘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于江西置砦,對岸有渡,自此出劍關南二十里,至清強店,與大路合。 可于此進兵,即劍門不足恃也。 ’」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澤曰:「來蘇細徑,不須主帥親往。 且人屢敗,並兵退守劍門,若諸帥協力進攻,命一偏將趨來蘇,若達清強,北擊劍關與大軍夾攻,破之必矣。 」全斌納其策,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造浮梁于江上,蜀人見梁成,棄砦而遁。 昭遠聞延德兵趨來蘇,至清強,即引兵退,陣于漢源坡,留其偏將守劍門。 全斌等擊破之,昭遠、崇韜皆遁走,遣輕騎進獲,傳送闕下,遂克劍州,殺蜀軍萬餘人。 四年正月十三日,師次魏城,孟昶遣使奉表來降,全斌等入成都。 旬餘,劉廷讓等始自峽路至。 昶饋遺廷讓等及犒師,並同全斌之至。 及詔書頒賞,諸軍亦無差降。 由是兩路兵相嫉,蜀人亦構,主帥遂不協。 全斌等先受詔,每制置必須諸將僉議,至是,雖小事不能即決。 俄詔發蜀兵赴闕,人給錢十千,未行者,加兩月廩食。 全斌等不即奉命,由是蜀軍憤怨,人人思亂。 兩路隨軍使臣常數十百人,全斌、彥進及王仁贍等各保庇之,不令部送蜀兵,但分遣諸州牙校。 蜀軍至綿州果叛,劫屬邑,眾至十餘萬,自號「興國軍」。 有蜀文州刺史全師雄者,嘗為將,有威惠,士卒畏服。 適以其族赴闕下。 綿州遇亂,師雄恐為所脅,乃匿其家于江曲民舍。 後數日為亂兵所獲,推為主帥。 全斌遣都監米光緒往招撫之,光緒盡滅師雄之族,納其愛女及橐裝。 師雄聞之,遂無歸志,率眾急攻綿州,為橫海指揮使劉福、龍捷指揮使田紹斌所敗;遂攻彭州,逐刺史王繼濤,殺都監李德榮,據其城。 成都十縣皆起兵應師雄,師雄自號「興蜀大王」,開幕府,置僚屬,署節帥二十餘人,令分據灌口、導江、郫、新繁、青城等縣。 彥進與張萬友、高彥暉、田欽祚同討之,為師雄所敗,彥暉戰死,欽祚僅免,賊眾益盛。 全斌又遣張廷翰、張煦往擊之,不利,退入成都。 師雄分兵綿、漢間,斷閣道,緣江置砦,聲言欲攻成都。 自是,邛、蜀、眉、雅、東川、果、遂、渝、合、資、簡、昌、普、嘉、戎、榮、陵十七州,並隨師雄為亂。 郵傳不通者月餘,全斌等甚懼。 時城中蜀兵尚餘二萬,全斌慮其應賊,與諸將謀,誘致夾城中,盡殺之。 未幾,劉廷讓、曹彬破師雄之眾于新繁,俘萬餘人。 師雄退保郫縣,全斌、仁贍又攻破之。 師雄走保灌口砦。 賊勢既衄,餘黨散保州縣。 有陵州指揮使元裕者,師雄署為刺史,眾萬餘,仁贍生擒之,磔于成都市。 俄虎捷指揮使呂翰為主將所不禮,因殺知嘉州客省使武懷節、戰棹都監劉漢卿,與師雄黨劉澤合,眾至五萬,逐普州刺史劉楚信,殺通判劉沂及虎捷都校馮紹。 又果州指揮使宋德威殺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劉渙、都監鄭光弼,遂州牙校王可璙率州民為亂。 仁贍等討呂翰于嘉州,翰敗走入雅州。 師雄病死於金堂,推謝行本為主,羅七君為佐國令公,與賊將宋德威、唐陶鱉據銅山,旋為康延澤所破。 仁贍又敗呂翰于雅州,翰走黎州,為下所殺,棄屍水中。 後丁德裕等分兵招輯,賊眾始息。 全斌之入蜀也,適屬冬暮,京城大雪,太祖設氈帷于講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視事,忽謂左右曰:「我被服若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衝犯霜雪,何以堪處!」即解裘帽,遣中黃門馳賜全斌,仍諭諸將,以不遍及也。 全斌拜賜感泣。 初,成都平,命參知政事呂餘慶知府事,全斌但典軍旅。 全斌嘗語所親曰:「我聞古之將帥,多不能保全功名,今西蜀既平,欲稱疾東歸,庶免悔吝。 」或曰:「今寇盜尚多,非有詔旨,不可輕去。 」全斌猶豫未決。 會有訴全斌及彥進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不法等事,與諸將同時召還。 太祖以全斌等初立功,雖犯法,不欲辱以獄吏,但令中書問狀,全斌等具伏。 詔曰:「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等被堅執鋭,出征全蜀,彼畏威而納款,尋馳詔以申恩。 用示哀矜,務敦綏撫,應孟昶宗族、官吏、將卒、士民悉令安存,無或驚擾;而乃違戾約束,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 以至再勞調發,方獲平寧。 洎命旋歸,尚欲含忍,而銜冤之訴,日擁國門,稱其隱沒金銀、犀玉、錢帛十六萬七百餘貫。 又擅開豐德庫,致失錢二十八萬一千餘貫。 遂令中書門下召與訟者質證其事。 而全斌等皆引伏。 其令御史台于朝堂集文武百官議其罪。 」 於是百官定議,全斌等罪當大闢,請準律處分。 乃下詔曰:「有征無戰,雖舉于王師;禁暴戢兵,當崇于武德。 蠢茲庸蜀,自敗奸謀,爰伐罪以宣威,俄望風而歸命。 遽令按堵,勿犯秋毫,庶德澤之涵濡,俾生聚之寧息。 而忠武軍節度王全斌、武信軍節度崔彥進董茲鋭旅,奉我成謀,既居克定之全功,宜體輯柔之深意。 比謂不日清謐,即時凱旋,懋賞策勛,抑有彞典。 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于偃革,職爾玩兵。 尚念前勞,特從寬貸,止停旄鉞,猶委藩宣。 我非無恩,爾當自省。 全斌可責授崇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彥進可責授昭化軍節度觀察留後,特建隨州為崇義軍、金州為昭化軍以處之。 仁贍責授右衛大將軍。 」開寶開,車駕幸洛陽郊祀,召全斌侍祠,以為武寧軍節度。 謂之曰:「朕以江左未平,慮征南諸將不尊紀律,故抑卿數年,為朕立法。 今已克金陵,還卿節鉞。 」仍以銀器萬兩、帛萬匹、錢千萬賜之。 全斌至鎮數月卒,年六十九。 贈中書令。 天禧二年,錄其孫永昌為三班奉職。 全斌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 黜居山郡十餘年,怡然自得,識者稱之」 子審鈞,崇儀使、富州刺史、廣州兵馬鈐轄;審鋭,供奉官、閤門祗候。 曾孫凱。 凱字勝之。 祖審鈞,嘗為永興軍駐泊都監,以擊賊死,遂家京兆。 饒于財,凱散施結客,日馳獵南山下,以踐蹂民田,捕至府。 時寇準守長安,見其狀貌奇之。 為言:「全斌取蜀有勞,而審鈞以忠義死,當錄其孤。 」遂以為三班奉職、監鳳翔盩厔稅。 歷左右班殿直、監益州市買院、慶州合水鎮兵馬監押、監在京草場。 先是,守卒掃遺稈自入,凱禁絶,而從欲害之。 事覺,他監官皆坐故縱,凱獨得免。 自右侍禁、雄州兵馬監押,擢閤門祗候、定邢趙都巡檢使。 元昊反,徙麟州都監。 嘗出雙烽橋、染枝谷,遇夏人,破之。 又破龐青、黃羅部,再戰于伺候烽,前後斬首三百餘級,獲區落馬牛、橐駝、器械以數千計。 夏人圍麟州,乘城拒鬥,晝夜三十一日,始解去。 特遷西頭供奉官。 代遷,邊寇猶鈔掠,以為內殿崇班、麟州路緣邊都巡檢使,與同巡檢張岊護糧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與岊相失。 乃分兵出其後夾擊之。 復與岊合,斬首百餘級。 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後六千陷圍,流矢中面,鬥不解,又斬首百餘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 遷南作坊副使,後為並、代州鈐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夏人二萬寇青塞堡,凱出鞋邪谷,轉戰四十里,至杜古川,大敗之,復得所掠馬牛以還。 第1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