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加檢校太尉。 太祖平澤、潞,繼勛朝於行在,即以為昭義軍節度。 是秋,率師入河東,燔平遙縣,俘獲甚眾。 建隆二年冬,又敗並軍千餘人,斬首百餘級,獲其遼州刺史傅延彥及弟延勛來獻。 乾德二年,詔與康延沼、尹訓率步騎萬餘攻遼州,太原將郝貴超領兵來援,戰于城下,繼勛大敗之。 州將杜延韜危蹙,與拱衛都指揮使冀進、兵馬都監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繼勛。 即遣內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詔褒之。 未歲,並人誘契丹步騎六萬人來取遼州,復遣繼勛與羅彥瑰、郭進、曹彬等領六萬眾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軍于城下。 五年,加同平章事。 開寶初,將征河東,以繼勛為行營前軍都部署,敗並人于渦河。 二年,太祖親征河東,命繼勛為行營前軍都部署。 駕至城下,分軍四面,繼勛柵其南。 三年春,移鎮大名。 太平興國初,加兼侍中。 俄以疾求歸洛陽,許之,賜錢千萬、白金萬兩。 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師致仕,朝會許綴中書門下班。 尋卒,年六十二,贈中書令。 繼勛累歷藩鎮,所至無善政,然以質直稱。 信奉釋氏。 與太祖有舊,故特承寵遇。 弟繼偓,亦有武勇,周顯德末,補內殿直。 宋初,累歷軍職。 開寶中,為步軍副都軍頭。 太平興國三年,遷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 坐事改右衛率府率。 六年,加本衛將軍、領獎州刺史。 累至龍衛右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 繼勛子守恩至如京使。 守元至北作坊使,守徽為崇儀副使。 藥元福,并州晉陰人。 幼有膽氣,善騎射。 初事邢帥王檀為廳頭軍使,以勇敢聞。 事後唐,為拱衛、威和親從馬鬥軍都校,天平軍內外馬軍都指揮使。 晉天福中,為深州刺史。 開運初,契丹陷甘陵,圍魏郡,師次於河。 少帝駐軍澶淵,契丹陣于城北,東西連亙,掩城兩隅,登陴望之,不見其際。 元福以左千牛衛將軍領兵居陣東偏。 澶民有馬破龍者告契丹曰:「先攻其東,即浮梁可奪。 」契丹信之,盡鋭來戰。 元福與慕容鄴各領二百騎為一隊,躍出而鬥,元福奮鐵撾擊契丹,斃者數人,左右馳突,無不披靡,契丹兵潰。 少帝登城,見元福力戰,召撫之曰:「汝奮不顧命,雖古之忠烈無以過之。 」元福三馬皆中流矢,少帝擇名馬賜之。 明日將戰,面授元福鄭州刺史,為權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復入。 命元福與李守貞、符彥卿、皇甫遇、張彥澤等禦之於陽城,為右廂副排陣使。 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砦。 契丹以奇兵出陣後,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契丹順風揚塵,諸將皆曰:「彼勢甚鋭,俟風反與戰,破之必矣。 」守貞與元福謀曰:「軍中饑渴已甚,若俟風反出戰,吾屬為虜矣。 彼謂我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以擊之,此兵家之奇也。 」元福乃率麾下騎,開拒馬出戰,諸將繼至,契丹大敗,追北二十餘里,殺獲甚眾,敵帥與百餘騎遁去。 以元福為威州刺史。 會靈武節度王令溫以漢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謀為亂,三族酋長拓跋彥超、石存、乜廝褒率眾攻靈州。 令溫遣人間道入奏,乃以河陽節度馮暉鎮朔方,召關右兵進討,以元福將行營騎兵。 元福與暉出威州土橋西,遇彥超兵七千餘,邀暉行李。 元福轉戰五十里,殺千級,禽三十餘人,又遣部校援出令溫,護送洛下。 朔方距威州七百里,無水草,號旱海,師須賫糧以行,至耀德食盡,比明,行四十里。 彥超等眾數萬,布為三陣,扼要路,據水泉,以待暉軍,軍中大懼。 暉遣人賂以金帛,求和解彥超許之。 使者往複數四,至日中,列陣如故。 元福曰:「彼知我軍饑渴,邀我于險,既許和解而日中未決,此豈可信哉?欲困我耳。 遷延至暮,則吾黨成禽矣。 」暉驚曰:「奈何?」元福曰:「彼雖眾而精兵絶少,依西山為陣者是也,余不足患。 元福請以麾下騎先擊西山兵,公但嚴陣不動,俟敵少卻,當舉黃旗為號;旗舉則合勢進擊,敗之必矣。 」暉然其策,遂率眾進擊,敵眾果潰。 元福即舉黃旗以招暉,暉軍繼進,彥超大敗,橫屍蔽野。 是夕,入清邊軍。 明日,至靈州。 元福還郡,詔賜暉、元福衣帶繒帛銀器。 漢乾祐中,從趙暉討王景崇于鳳翔。 時兵力寡弱,不滿萬人,蜀兵數萬來援,景崇至寶鷄,依山列柵。 都監李彥從以數千人擊蜀軍,眾寡不敵,漢軍少卻。 元福領數百騎自後驅之,下令還顧者斬,眾皆殊死戰,大敗蜀兵,追至大散關,殺三千餘人,余皆棄甲遁去。 鳳翔平,以功遷淄州刺史。 周廣順初,王彥超討徐州叛將楊溫,以元福為行營兵馬都監。 數月克之,率師還京,改陳州防禦使。 未幾,劉崇引契丹擾晉州,命樞密使王峻率兵拒之,以元福為西北面都排陣使。 軍過蒙坑,崇夜燒營遁。 峻令元福與仇超、陳思讓追至霍邑,既行,又遣止之。 元福謂思讓等曰:「劉崇召契丹擾邊,志在疲弊中國,今兵未交而遁,宜追奔深入,以挫其勢。 」諸將畏懦,遂止。 周祖知其事,明年,因調兵戍晉州,謂左右曰:「去年劉崇之遁,若從藥元福之言,則無邊患矣。 」 俄與曹英、向訓討慕容彥超於兗州,元福為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詔元福自晉州率所部入朝,即遣東行,賜六銖、袍帶、鞍馬、器仗。 周祖謂曰:「比用曹州防禦使鄭璋,我度彥超凶狡,多計謀,恐璋不能集事,選爾代之。 已敕曹英、向訓不令以軍禮見汝。 」及至軍中,英、訓皆尊禮之,當時有為宿將。 築連城以圍兗,彥超晝夜出兵,元福屢擊敗之,遂閉壁不敢出。 十餘日,元福營柵皆就,又穴地及築土山,百道攻其城。 會周祖親征,元福以所部先入羊馬城,諸軍鼓噪角進,拔之。 以功授建雄軍節度。 世宗高平之戰,劉崇敗走太原,遂縱兵圍其城。 以元福為同州節度,充太原四面壕砦都部署。 時攻具悉備,城中危急,以糧運不繼,詔令班師。 元福上言曰:「進軍甚易,退軍甚難。 」世宗曰:「一以委卿。 」遂部分卒伍為方陣而南,元福以麾下為後殿,崇果出兵來追,元福擊走之。 師還,加檢校太尉,移鎮陝州。 又歷定、廬、曹三鎮。 宋初,加檢校太師。 九月卒,年七十七,贈侍中。 元福雖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氣貌益壯,當復領兵,必大喜,曲致禮待,或加以贈遣,時稱驍將。 趙晁,真定人。 初事杜重威為列校。 重威誅,屬周祖鎮鄴中,晁因委質麾下。 周祖開國,擢為作坊副使。 慕容彥超據兗州叛,以晁為行營步軍都監。 兗州平,轉作坊使。 晁自以逮事霸府,復有軍功,而遷拜不滿所望,居常怏怏。 時樞密使王峻秉政,晁疑其軋己。 一日使酒詣其第,毀峻,峻不之責。 世宗嗣位,改控鶴左廂都指揮使、領賀州刺史。 從征劉崇,轉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兼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軍至河內,世宗意在速戰,令晁倍道兼行。 晁私語通事舍人鄭好謙曰:「賊勢方盛,未易敵也,宜持重以挫其鋭。 」好謙以所言入白,世宗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他人所教。 言其人,則舍爾;不言,當死!」好謙懼,遂以實對。 世宗即命並晁械于州獄,軍回始赦之。 第1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