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侢召赴都堂審察,改宣教郎,通判湖州,尋除直秘閣,賜五品服。 孝宗既封建國公,就傅,子侢召對言:「宗室之寓于外者,當聚居官舍,選尊長鈐束之。 年未十五附入州小學,十五入大學,許依進士就舉,未出官者亦許入學聽讀,及一年,聽參選。 」高宗納其說。 遷朝奉郎、秘閣修撰,知處州。 已而乞祠,許之。 累官左朝奉大夫。 紹興十三年秋致仕,明年春,卒於秀州。 時孝宗為普安郡王,疑所服,詔侍從、台諫議。 秦熺等請解官如南班故事,普安亦自請持服,許之。 及普安建節,子侢以恩贈太子少師。 既為太子,加贈太師、中書令,封秀王,謚安僖。 配張氏,封王夫人。 孝宗受禪,稱皇伯,園廟之制未備。 紹熙元年,始即湖州秀園立廟,奉神主,建祠臨安府,以藏神貌,如濮王故事。 仍班偉 嗣秀王伯圭字禹錫,孝宗同母兄也。 初,以恩補將仕郎,調秀州華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幹辦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 孝宗受禪,上皇詔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 伯圭在郡,頗著政績,除敷文閣待制,改知明州,充沿海制置使。 蕃商死境內,遺貲巨萬,吏請沒入,伯圭不可,戒其徒護喪及貲以歸。 升敷文閣直學士,以憂去,服闋,再知明州。 新學宮,命宗子入學,閒以規矩。 詔徙戍定海兵于許浦。 伯圭奏:「定海當控扼之沖,不可撤備,請摘制司軍以實其地。 」從之。 海寇猖獗,伯圭遣人諭降其豪葛明,又遣明禽其黨倪德。 二人素號桀黠,伯圭悉撫而用之,賊黨遂散。 以功進一官,累升顯謨閣、龍圖閣學士。 在郡十年,政寬和,浚湖陂,均水利,辨冤獄。 嘗獲鑄銅者,不忍置諸法,諭令易業,民由是無再犯。 淳熙三年,授安德軍節度使,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 朝德壽宮,上皇賜玉帶,加少保,封滎陽郡王。 高宗崩,入臨,充攢宮總護使,除少傅。 光宗即位,升少師。 踰年召見,遷太保,封嗣秀王,賜甲第于安僖祠側。 臣僚上言:「治平中追崇濮邸,王子孫幾二十人,皆自環衛序遷其官。 今居南班者止師夔一人,非所以強本支而固磐石也。 前未建秀邸時,欲賦以祿,則不免責以吏事;今已建邸,而猶責吏事,他日或不免于議。 治則傷恩,不則廢法,曷歸之南班,俾無吏責而享富貴。 」遂詔伯圭諸子得換班。 紹熙二年,除判大宗正事,建請別立宗學,以教宗子。 超拜太師,免奉朝請。 尋兼崇信軍節度使,賜第還湖州,尋薨于家。 訃聞,帝為輟朝三日,追封崇王,謚憲靖。 伯圭性謙謹,不以近屬自居。 每日見,行家人禮,雖宴私隆洽,執臣節愈恭。 一日,孝宗問潛龍時事,伯圭辭曰:「臣老矣,不復能記。 」問至再三,終不言。 帝笑曰:「何太謹也。 」益愛重之。 嘗欲廣其居,並湖為復閣,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辭而止。 阜陵成,遷中書令,凡五讓。 寧宗嘉其志,詔別議褒崇之禮,贈贊拜不名,肩輿至殿門。 子九人:師夔、師揆、師垂、師禼、師禹、師皋、師岩、師彌、師貢。 師夔字汝一,初以祖恩補官,調太平州蕪湖簿。 隆興元年,改右承務郎,歷台州、秀州通判,直秘閣。 尋知徽州,新學舍,進直徽猷閣,知湖州。 時歸附從軍而廩于湖者眾,不能給,師夔請增廩,仍別給僦屋錢,以安其心。 帝稱善,詔諸郡行之。 除直龍圖閣,遷浙西提刑,改江東運判。 建康務場往往奪民利,為害滋甚,師夔首罷之。 守臣以郡計所資,詣師夔請複舊,不從。 池州軍帥霍政與守臣交上書相攻,詔師夔究曲直。 政密遣人求庇,師夔斥之,具言狀,政坐罷去。 改秘閣修撰、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加敷文閣待制,轉永慶軍承宣使。 紹熙元年,侍父入覲,除興寧軍節度使。 寧宗即位,加檢校少保,充阜陵橋道頓遞使。 阜陵成,遷開府儀同三司。 侍父歸,父薨未逾月,師夔亦卒,年六十一。 贈少師,追封新安郡王。 師揆字元輔,初補右承務郎奉祠。 除添差湖州簽判,改婺州通判,加直秘閣。 守臣韓元吉薦其材,上以問史浩,浩言其聰爽可任。 召對,除江東提舉。 奏免失陷常平人毋責償。 改淮南漕,尋遷淮西提刑兼提舉,領屯田事。 奏以荒圩給軍士,其屯田為民世業者勿奪,從之。 及代去,吏請獻羡錢二十萬,師揆曰:「後將病民矣。 」除直秘閣,改江東轉運副使,加秘閣修撰,知明州。 紹熙元年,授觀察使。 寧宗即位,除奉國軍承宣使,尋升節度使。 召見,賜肩輿,超檢校太保、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襲封。 開禧元年奉朝請,嘉定七年薨,贈太傅,追封澧王,謚恭惠。 弟師禹,由保康軍節度使除開府儀同三司,襲封。 十六年,薨,贈太傅,追封和王,謚端肅。 列傳第四宗室二 ○漢王元佐昭成太子元僖商王元份越王元傑鎮王元偓楚王元侢周王元儼悼獻太子濮王允讓 太宗九子:長楚王元佐,次昭成太子元僖,次真宗,次商恭靖王元份,次越文惠王元傑,次鎮恭懿王元偓,次楚恭惠王元侢,次周恭肅王元儼,次崇王元億。 漢恭憲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 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鍾愛之。 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 從征太原、幽薊。 太平興國中,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中書。 後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 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 雍熙二年,疾少間,帝喜,為赦天下。 重陽日內宴,元佐疾新愈不與,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 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 」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 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為庶人,均州安置。 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 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 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頓首請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猶不悛,汝等安能輔導耶?」 真宗即位,起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復封楚王,聽養疾不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 元佐生日,真宗賜以寶帶。 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預知。 帝嘗遣術士管歸真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歸真至矣。 」帝聞之曰:「豈非為物所憑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陰,遷太尉兼中書令。 又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遂拜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時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稟助完宮闕,不許。 加兼雍州牧。 仁宗為皇太子,兼興元牧。 仁宗即位,兼江陵牧。 薨,年六十二,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謚恭憲。 宗室子弟特給假七日,以鹵簿鼓吹導至永安,陪葬永熙陵。 明導二年,改封潞王。 又改魏王。 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 仁宗封王后,以允言子宗說恭憲王長孫,嗣封祁國公。 皇祐中,坐帷薄不修除名,又坐坑殺女仆,鎖閉宮室外宅。 其子仲旻,官右武衛大將軍、道州刺史,後因朝,叩頭殿下泣訴云:「父老且病,願納身官以贖。 」神宗亦愍之,而未俞其請。 出就馬,氣塞不能言,及家而卒。 贈同州觀察使、馮翊侯。 宗說幽死。 熙寧三年,以允升子宗惠襲封魏國公。 中書言宗惠不應封,以恭憲庶長孫允言子宗立嗣。 第1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