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大中祥符六年,選西川克寧、威棹兵立。 舊指揮五,皇祐及至和中,增置為八。 戎三,遂、梓、嘉、雅、江安各一。 忠節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軍之強壯者立。 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立為川忠節。 舊指揮二十四,後增教閲忠節總為六十。 雍丘、襄邑、寧陵各三,陳留、咸平、東明、亳、河陰、永城各二,南京五,太康、陽武、許、江寧、揚、廬、宿、壽、楚、真、泗、泰、滁、岳、澧、池、歙、信、太平、饒、宣、洪、虔、吉、臨江、興國、廣濟、南康、廣德、長葛各一,合流四。 神威咸平三年,選京師諸司庫務兵立。 上下指揮十三。 陳留三,許、鞏各二,雍丘、考城、咸平、河陽、廣濟、白波各一。 歸遠雍熙三年,王師北征,拔飛狐、靈丘,得其降卒立,咸平二年,選諸州雜犯兵增之。 舊指揮三,天聖中,增置為十六。 陳、許、亳、壽、宿、鄧、襄、鼎各一,荊南、澧、潭、洪各二。 雄略咸平六年,選諸州廂兵及香藥遞鋪兵立。 舊指揮十五,皇祐五年,增置為二十五。 荊南五,潭四,鼎、澧各二,廣、辰、桂各二,許、全、邵、容各一。 威猛咸平三年,選諸州廂兵及召募者立。 上下指揮十。 襄邑四,咸平、許、長葛各二。 神鋭咸平六年,料簡河東兵立。 大中祥符五年,以本軍及神虎兵年多者為帶甲剩員。 指揮二十六。 太原六,潞、晉各三,澤、汾、隰、平定各二,代、絳、忻、遼、邢、威勝各一。 神虎咸平五年,選陝西州兵馬立。 六年,又料簡河東州兵立,以西路河東兵之。 指揮二十六。 永興六,鳳翔、河中、忻、晉、威勝各二,太原、秦、延、鄜、華各一,潞州三。 保捷咸平四年,詔陝西沿邊選鄉丁保毅升充。 舊指揮四十五,慶歷中,揀鄉弓手增置,總一百三十五。 永興十二,同九,秦八,河中、汾、涇各七,渭、寧、耀各六,鳳翔、延、儀、華、隴、解、乾各五,陝、原、鄜各四,成三,慶、鳳、坊、晉、鎮戎各二,環、丹、商、虢、階、慶成、德順各一。 振武舊指揮四十,慶歷後,河北增置為指揮四十二,陝西增置為指揮三十九,總八十一。 北京、澶、相、懷、衛、霸、莫、祁、棣、趙、濱、洺、保安、永寧、通利、安肅、儀各一,真定、定、瀛、保、恩、邢、深、博、永靜、乾、寧陵、涇各二,延六,邠、隴各七,鄜、寧各五,磁四,滄、原各三。 橋道太平興國三年,選諸州廂兵次等者立。 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為川橋道。 總指揮十八。 襄邑、咸平、陽武各二,陳留、東明、尉氏、太康、西京、河陽、濮、鄆、鞏、河陰、白波、寧陵各一。 清塞太平興國初立。 左、右廂,舊指揮二十三,嘉祐中併為十三。 曹二,鄭、鄆、滑、通利、鞏、河陰、白波、汜水、長葛各一。 招收端拱中,獲通州大沙洲賊眾立,缺則以江、浙招致海賊補之。 又收端拱中逃軍來複者,原其罪為德壽軍,後改今名,隷保州巡檢司,慶歷初,升禁軍,為指揮十七。 保四,霸、信安各三,定、軍城砦各二,廣信、安肅、順安各一。 壯勇本招獲群盜配近京徒役者揀拔立,咸平三年,選諸雜犯兵增之。 至道三年,江、浙發運使楊允恭禽海賊送闕下增補,旋廢。 舊指揮三,慶歷中,增置為七。 耀、解、滑各二,許一。 宣效咸平三年,選六軍、窯務、軍營務、天駟監效役、店宅務、州兵立。 景德元年,又揀本軍材勇者為揀中宣效。 舊指揮五,後損為二。 京師。 來化雍熙中,以飛狐、靈丘歸附之眾立,又以朔州內附牽擺兵立,後廢。 舊指揮三,後損為二。 寧陵。 歸恩雍熙中,平塞陷邊之民黥面放還立,分有家屬者隷左廂,無者隷右廂。 指揮二。 亳。 順化太平興國三年,以兩浙兵之次等者立。 指揮二。 河陽、鄆各一。 左右清衛大中祥符八年立,以奉諸宮觀灑掃之役。 指揮二。 此下至強壯軍員凡八軍,天聖後無。 川員僚直本西蜀賊全師雄所署將領,乾德中立。 造船務乾德初,平荊湖,選其軍善治舟楫者立。 歸明羽林太平興國四年,征幽州,獲其兵立。 新立清河緣河舊置鋪兵以備河決,後揀閲立。 指揮二。 保寧大中祥符元年,馬步軍都虞候王超請以病軍經行陣者立。 新立歸化開寶七年,以江南李從善所領部曲水軍立,八年,平江南,又以降兵增之。 指揮一。 強壯軍員咸平六年置,指揮一。 澄海弩手慶歷二年置,隷海州都巡檢司。 指揮二。 登。 此下至武嚴凡十三軍。 捉生延州廂兵,天聖五年升禁軍,指揮二。 清邊弩手寶元初,選陝西、河東廂軍之伉健者置,以弩手名。 指揮四十三。 太原九,秦五,涇四,河中、隴各三,永興、代、潞、晉各二,慶、環、滑、同、坊、鎮戎、慈、丹、隰、汾、憲各一。 制勝陝西廂兵,慶歷中,升禁軍。 指揮九。 永興、華各二,鳳翔、耀、同、解、乾各一。 定功陝西廂軍,慶歷四年,升禁軍增置,為指揮十。 永興、秦、慶、原、渭、涇、儀、鄜、延、鎮戎各一。 清澗慶歷初,募土人精悍者充,因其地名。 指揮二。 建威秦州廂兵,慶歷八年升禁軍。 指揮一。 效勇景祐中,募川峽流民增置,為指揮二十七。 陳留三,太康、尉氏、襄邑、河陽、曹、合流各二,咸平、鄭、亳、衛、許、單、澶、磁、廣濟、河陰、寧陵、白波各一。 宣毅慶歷中,京東、京西、河北、河東、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九路募健勇或選廂軍為之。 指揮二百八十八,至治平中,管一百七十四。 京東路:南京、鄆、徐、曹、齊各二,青、兗、密、濮、沂、單、濟、淄、萊、濰、登、淮陽、廣濟各一;京西路:西京、滑、許、河陽、陳、襄、鄭、潁、蔡、汝、隨、信陽各一,鄧二。 河北路:真定、德、棣、博、邢、祁、恩、磁、深、定、濱、通利、永靜、乾寧各一。 河東路:太原、汾各六,晉四,澤、絳、石、代各三,潞、嵐、忻、遼、威勝、平定各二,慈、隰、寧化各一。 淮南路:揚、亳各二,廬、宿、壽、楚、真、泗、蘄海、舒、泰、濠、和、光、黃、通、無為、高郵、漣水各一。 江南路:江寧、洪、虔、吉、撫、袁、筠、建昌、南安各一。 兩浙路:杭二,越、蘇、明、湖、婺、潤、溫、衢、常、秀、處各一。 荊湖路:潭、全、鼎各三,荊南、邵、衡、永、郴、道、安、鄂、岳、澧、復、峽、歸、辰、荊門、漢陽、桂陽各一。 福建路:建二,泉、南劍、漳、汀、邵武、興化各一。 宣毅床子弩炮手慶歷中置。 指揮一。 岢嵐。 建安府州廂兵,慶歷二年升禁軍。 指揮二。 府、嵐各一。 威果嘉祐四年置,指揮二十五。 荊南、江寧、杭、揚、廬、潭各三,洪、越、福各二,虔一。 武嚴指揮一。 京師。 禦前忠佐軍頭司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馬軍都軍頭、副都軍頭,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 其所轄散員,有副指揮使、軍使、副兵馬使、十將。 馬步直自指揮使而下,皆如殿前司之制。 禦前忠佐散員本許州員僚剩員,淳化中,立為軍頭司散員一班。 又五代以來,軍校立功無可門署者,第令與諸校同其飲膳,名健飯都指揮使,後唯被譴者居此。 大中祥符二年,改為散指揮使。 班一。 馬直雍熙四年置,指揮一。 步直端拱元年置,指揮一。 備軍一千九百六十人。 第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