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後,乘輿出入,初未有儀。 高宗將迎韋太后于郊,因制常行儀仗,用黃麾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孝宗朝德壽宮,減一千人,用殿前司六百二十九人,皇城在內巡檢司三百九十一人,崇政殿四百四十九人,凡一千四百六十九人。 四孟詣景靈宮,用殿前司八百七十五人,皇城在內巡檢司五百二十八人,崇政殿五百二十一人,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 九年正月,詔:駕出禦後殿坐,宰執、百官、儀衛等赴後殿,起居殿上;登輦,出後殿門,駕回,入祥曦殿門。 太上皇儀衛。 隆興元年,孝宗嗣位,詔有司討論德壽宮輿輦儀衛。 先是,紹興三十二年六月,詔:「上皇日常朝殿,差禦龍直四十三人,執仗排立,並設傘扇,鳴鞭。 宰執退朝,仍赴德壽宮起居。 如遇行幸,令禁衛所隨以祗應。 」兩奉上皇旨,卻而不受,故復有是詔。 尋有司上言:「漢之未央,唐之興慶,其車輦儀衛不載。 今父堯子舜,事親典禮,凡往古來今所未備者,當以義起,極其尊崇,為萬世法。 」遂定宰執、百官詣德壽宮起居,則禁衛所依後殿坐儀排列,禁衛二百九十七人祗應。 行幸,則禁衛所差行門、禁衛諸班直、天武親從官及傘扇、鳴鞭、燭罩等合五百人,隨行扈從。 前引七十人:內行宮殿前崇政殿親從一十人,都下親從二十人,快行親從二十人,殿前指揮使二十人。 中道六十人:編排禁衛行子一十人,執從物禦龍直三十人,執傘扇天武一十人,崇政殿親從攔前一十人。 禁衛圍子四重四百人:第一,崇政殿親從一百人;第二,禦龍直、骨朵直、弓箭直三十人,東西班七十人;第三,執燭罩都下親從一百人;第四,內殿直一十人,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鎗、銀鎗班各一十人,後從殿前指揮使二十人。 皇太后儀衛。 自乾興元年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侍衛始盛。 用禮儀院奏,制皇太后所乘輿,名之曰「大安輦」。 天聖元年,有司言:「皇太后車駕出,合設護衛:禦龍直都虞候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一人,十將、長行五十人;骨朵子直都虞候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二人,十將、長行八十人;弓箭直指揮使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二人,十將、長行五十人;弩直指揮使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二人,十將、長行五十人。 殿前指揮使兩班:左班都虞候一人,都知一人,行門三人,長行二十人,帶器械;右班指揮使一人,都知一人,行門三人,長行二十人,帶器械。 皇城司禁衛二百人,寬衣天武二百人,供禦輦官六十二人,寬衣天武百人。 余諸司祗應、鳴鞭、侍衛,如乘輿之儀。 」詔依。 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禮院言:「準詔再詳定皇太后出入儀衛:禦龍直都頭二人,長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頭二人,長行四十人;弓箭直都頭二人,長行二十五人;弩直都頭二人,長行二十五人。 殿前指揮使兩班,各都知一人,行門各二人,長行各一十人,帶器械。 皇城司禁衛一百人,寬衣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 入內都知、禦藥院官各一員,內東門司使臣二員。 禦輦院短鐙、教駿、攏馬親事官,入內院子,諸司併入內內侍省祗應內品,入數不定。 」詔依。 治平元年,詔皇太后出入唯不鳴鞭,他儀衛如章獻明肅故事。 四年,神宗嗣位,詔太皇太后儀範已定,皇太后合設儀衛:禦龍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頭、副都頭各一人,十將、長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各一人,十將、長行各共二十人。 皇城司親從官一百人,執骨朵寬衣天武官百五十人,充圍子行宮司人員共一百人,入內院子五十人,充圍子皇城司親事官八十人。 打燈籠、短鐙馬、攏馬親從官,金銅車、棕車隨車子祗應人,擎擔子供禦輦官,執擎從物等供禦、次供禦並下都輦直等,人數不定。 都知一員,禦藥院使臣二員,內東門司使臣二員,內酒坊、禦廚、法酒庫、儀鸞司、乳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車子院、禦膳素廚、化成殿果子庫,並從。 遇出新城門,添差帶器械內臣。 哲宗即位,元祐元年,詔太皇太后出入儀衛,並依章獻明肅皇后故事。 其不可考者,則依慈聖光獻皇后之例。 既而又詔:太皇太后出入儀衛,添禦龍骨朵子直三十六人,禦龍弓箭直四十五人,禦龍弩直四十五人,皇城司禁衛五十人,馬隊三百五十人,東西班、茶酒班殿侍共一百人,快行增至二十人。 軍頭引見司監官二員,並將帶承局、等子,依隨駕例祗應;鈞容直並動樂殿侍,則候開樂取旨。 仁、英、哲之世,太后臨朝垂簾,儀從亦不崇侈,止曰儀衛,無鹵薄名也。 南渡後尤簡,其車以輿不以輦,余惟傘、扇而已。 紹興奉迎太母,極意備禮,然猶曰太后天性樸素,不敢過飾儀從。 器物惟涂金,輿前用黃羅傘扇二,緋黃綉雉扇六,紅黃緋金拂扇二,黃羅暖扇二。 朝謁景靈宮、太廟,則用禁衛諸班直、天武親從五百人。 其前引、中道、圍子,同上皇儀衛而差省焉。 皇太妃出入儀衛。 哲宗紹聖元年,三省、樞密院言:「增崇皇太妃出入儀衛:龍鳳扇二十,侍從官入內省都知或押班一員,內侍省都知或押班一員,皇城司、禦藥院、內東門司各一員,帶禦器械內侍八員,引喝內侍一員。 殿前指揮使三十二人,內人員二人,禦龍直三十三人,骨朵子直三十三人,弓箭直二十三人,弩直二十三人,天武官一百五十四人,皇城司禁衛一百人,入內院子五十人,行宮司一百人,輦官供禦六十二人,次供禦四十九人,下都五十八人,燭籠七十,諸司禦燎子、茶床、快行親從四人。 」禮部太常寺又言:「元祐三年,詔皇太妃傘用紅黃羅。 參議得皇太后出入兼用紅黃,今皇太妃若亦用黃,則非差降之意。 伏請紅黃兼用,從皇太后出入,則止用紅。 」 徽宗崇寧元年,臣僚言:「元符皇后,先帝皇后也,其曲禮宜極褒崇。 」於是約聖瑞皇太妃之制,出入由宣德正門,增龍鳳扇二十,禦龍直十二人,禦龍骨朵子直十七人,禦龍弓箭直十二人,禦龍弩直二十二人,殿前指揮十三人,皇城司禁衛二十人,快行親從官四人,執燭、皇城司親從官、金銅車並棕車,隨時定數供須。 行幸藥架一坐,勾當官、吏人二員,封題一員,藥童三人,抬擎藥架輦官十一人,秤、庫子親事官,量差人數祗應。 從之。 第4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4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