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中大饗明堂,帝謂輔臣曰:「明堂直端門,而致齋于內,奏嚴於外,恐失靖恭之意。 」詔禮官議之,咸言:「警場本古之鼛鼓,所謂夜戒守鼓者也。 王者師行、吉行皆用之。 今乘輿宿齋,本緣祀事,則警場亦因以警眾,非徒取觀聽之盛,恐不可廢。 若以奏嚴之音去明堂近,則請列于宣德門百步之外,俟行禮時,罷奏一嚴,亦足以稱虔恭之意。 」帝曰:「既不可廢,則祀前一夕邇于接神,宜罷之。 」 熙寧中,親祠南郊,曲五奏,正宮《導引》、《奉禋》、《降仙台》;祠明堂,曲四奏,黃鐘宮《導引》、《合宮歌》:皆以《六州》、《十二時》。 永厚陵導引、警場及神主還宮,皆四曲,虞主祔廟、奉安慈聖光獻皇后山陵亦如之。 諸後告遷、升祔、上仁宗、英宗徽號,迎太一宮神像,亦以一曲導引,率因事隨時定所屬宮調,以律和之。 元豐中,言者以鼓吹害雅樂,欲調治之,令與正聲相得。 楊傑言:「正樂者,先王之德音,所以感召和氣、格降上神、移變風俗,而鼓吹者,軍旅之樂耳。 蓋鼓角橫吹,起於西域,聖人存四夷之樂,所以一天下也;存軍旅之樂,示不忘武備也。 ‘鞮鞻氏掌夷樂與其聲歌,祭祀則龠而歌之,燕亦如之。 ’今大祀,車駕所在,則鼓吹與武嚴之樂陳于門而更奏之,以備警嚴。 大朝會則鼓吹列于宮架之外,其器既異先代之器,而施設概與正樂不同。 國初以來,奏大樂則鼓吹備而不作,同名為樂,而用實異。 雖其音聲間有符合,而宮調稱謂不可淆混。 故大樂以十二律呂名之,鼓吹之樂則曰正宮之類而已。 乾德中,設鼓吹十二案,制氈床十二,為熊羆騰倚之狀。 每案設大鼓、羽葆鼓、金錞各一,歌、簫、笳各二。 又有叉手笛,名曰拱宸管,考驗皆與雅音相應,列于宮縣之籍,編之令式。 若以律呂變易夷部宮調,則名混同而樂相紊亂矣。 」遂不復行。 元符三年七月,學士院奏:「太常寺鼓吹局應奉大行皇帝山陵鹵簿、鼓吹、儀仗,並嚴更、警場歌詞樂章,依例撰成。 靈駕發引至陵所,仙呂調《導引》等九首,已令樂工協比聲律。 」從之。 政和七年三月,議禮局言:「古者鐃歌、鼓吹曲各易其名,以紀功烈。 今所設鼓吹,唯備警衛而已,未有鐃歌之曲,非所以彰休德、揚偉績也。 乞詔儒臣討論撰述,因事命名,審協聲律,播之鼓吹,俾工師習之。 凡王師大獻,則令鼓吹具奏,以聳群聽。 」從之。 十二月,詔《六州》改名《崇明祀》,《十二時》改名《稱吉禮》,《導引》改名《熙事備成》,六引內者,設而不作。 紹興十六年,臣僚言:「國家大饗、乘輿齋宿必設警場,肅儀衛而嚴祀事。 樂工隷太常,歌詞備三疊,累朝以來皆用之。 比者郊廟行事,率代以鉦、鼓,取諸殿司。 夫軍旅、祭祀,事既異,宜樂聲清濁,用以殊尚。 鉦、鼓、鳴角列于鹵簿中,所以示觀德之盛,宜詔有司更制,兼籍鼓吹樂工以時閲習,遇熙事出而用之。 」有司請下軍器所造節鼓一,奏嚴鼓一百二十,鳴角亦如之,金鉦二十有四。 太常前後部振作通用一千八百五十七人,而鼓吹益盛。 孝宗隆興二年,兵部言:「奉明詔,大禮乘輿服禦,除玉輅、平輦等外,所用人數並從省約。 內鼓吹合用八百四十一人,止用五百八十八人;警場合用二百七十五人,止用一百三十人。 」淳熙中大閲,帝自祥曦殿戎服而出,皇太子、親王、執政以下並從,諸將皆介冑乘馬導駕,軍器分衛前後,奏隨軍鼓管大樂。 上尋易金甲,乘馬升將台,殿帥舉黃旗,諸軍呼拜,奏發嚴,中軍鳴角。 馬步簇隊,連三鼓。 至四鼓,舉白旗,中軍鼓聲旗應,乃變方陣。 別高一鼓,馬步軍出陣。 別高一鼓,各歸部隊。 五鼓舉黃旗,變員陣。 又鼓,舉赤旗,變鋭陣;青旗變直陣。 收鼓訖,一金止,重鼓鳴角,簇隊放教。 此其凡也。 開寶元年南郊三首 《導引》 氣和玉燭,睿化著鴻明,緹管一陽生。 郊禋盛禮燔柴畢,旋軫鳳凰城。 森羅儀衛振華纓,載路溢歡聲。 皇圖大業超前古,垂象泰階平。 歲時豐衍,九土樂昇平,睹寰海澄清。 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 《嘉禾》、《甘露》登歌薦,雲物煥祥經。 兢兢惕惕持謙德,未許禪雲、亭。 《六州》 嚴夜警,銅蓮漏遲遲。 清禁肅,森陛戟,羽衛儼皇闈。 角聲勵,鉦鼓攸宜。 金管成雅奏,逐吹逶迤。 薦蒼璧,郊祀神祇,屬景運純禧。 京坻豐衍,群材樂育,諸侯述職,盛德服蠻夷。 殊祥萃,九苞丹鳳來儀。 膏露降,和氣洽,三秀煥靈芝。 鴻猷播,史冊相輝。 張四維,卜世永固丕基。 敷玄化,蕩蕩無為,合堯、舜文思。 混並寰宇,休牛歸馬,銷金偃革,蹈詠慶昌期。 《十二時》 承寶運,馴致隆平,鴻慶被寰瀛。 時清俗阜,治定功成,遐邇詠《由庚》。 嚴郊祀,文物聲明。 會天正,星拱奏嚴更,布羽儀簪纓。 宸心虔潔,明德播惟馨。 動蒼冥,神降享精誠。 燔柴半,萬乘移天仗,肅鑾輅旋衡。 千官雲擁,群後葵傾,玉帛旅明庭。 《韶》、《濩》薦,金奏諧聲,集休亨。 皇澤浹黎庶,普率洽恩榮。 仰欽元後,睿聖貫三靈。 萬邦寧,景貺福千齡。 真宗封禪四首 《導引》 民康俗阜,萬國樂昇平,慶海晏河清。 唐堯、虞舜垂衣化,詎比我皇明!九天寶命垂丕貺,雲物效祥英。 星羅羽衛登喬岳,親告禪雲、亭。 汾陰云:「星羅羽衛臨汾曲,親享答資生。 」 我皇垂拱,惠化洽文明,盛禮慶重行。 登封、降禪燔柴畢,汾陰云:「告虔睢上皇儀畢。 」 天仗入神京。 雲雷布澤遍寰瀛,遐邇振歡聲。 巍巍聖壽南山固,千載賀承平。 《六州》 良夜永,玉漏正遲遲。 丹禁肅,周廬列,羽衛繞皇闈。 嚴鼓動,畫角聲齊。 金管飄雅韻,遠逐輕颸。 薦嘉玉,躬祀神祇,祈福為黔黎。 升中盛禮,增高益厚,登封檢玉,《時邁》合《周詩》。 汾陰云:「方丘盛禮,精嚴越古,陳牲檢玉,《時邁》展鴻儀。 」 玄文錫,慶雲五色相隨。 甘露降,醴泉湧,汾陰云:「嘉禾合。 」 三秀髮靈芝。 皇猷播,史冊光輝。 受鴻禧,萬年永固丕基。 吾君德,蕩蕩巍巍,邁堯、舜文思。 從今寰宇,休牛歸馬,耕田鑿井,鼓腹樂昌期。 《十二時》 聖明代,海縣澄清,惠化洽寰瀛。 時康歲足,治定武成,遐邇賀昇平。 嘉壇上,昭事神靈。 薦明誠,報本禪雲、亭,汾陰云:「蠲潔答鴻寧。 」 俎豆列犧牲。 宸心蠲潔,明德薦惟馨。 紀鴻名,千載播天聲。 燔柴畢,汾陰云:「親祀畢。 」 雲罕回仙仗,慶鑾輅還京。 八神卮蹕,四隩來庭,嘉氣覆重城。 殊常禮,曠古難行,遇文明。 仁恩蘇品彙,沛澤被簪纓。 祥符錫祚,武庫永銷兵。 育群生,景運保千齡。 告廟《導引》 明明我後,至德合高穹,祗翼勵精衷。 上真紫殿回飈馭,示聖冑延鴻。 躬承寶訓表欽崇,慶澤布寰中。 告虔備物朝清廟,荷景福來同。 奉祀太清宮三首 《導引》 穹旻錫祐,盛德日章明,見地平天成。 垂衣恭己幹戈偃,億載祐黎氓。 羽旄飾駕當春候,款謁屆殊庭。 精衷昭感膺多福,夷夏保咸寧。 聖君禦宇,祗翼奉三靈,已偃革休兵。 區中海外鴻禧浹,恭館勵虔誠。 九斿七萃著聲明,徯後徇輿情。 丕圖寶緒承繁祉,率土仰隆平。 《六州》 第4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4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