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改元,始郊見天地。 太常洪适奏:「聖上踐阼,務崇乾德,郊丘講禮,專以誠意交于神明。 竊謂古今不相沿樂,金石八音不入俗耳,通國鮮習其藝,而聽之則倦且寐,獨以古樂嘗用之郊廟爾。 昔者,竽工、鼓員不應經法,孔光、何武嘗奏罷于漢代,前史是之。 今樂工為數甚夥,其鹵簿六引、前後鼓吹,有司已奏明,詔三分減一,惟是肄習尚逾三月之淹。 夫驅游手之人振金擊石,安能盡中音律,使鳳儀而獸舞?而日給虛耗,總為緡錢近二百萬。 若從裁酌,用一月教習,自可應聲合節,不至闕事。 」於是詔郊祀樂工,令肄習一月。 太常寺復言:「郊祀合用節奏樂工、登歌宮架樂工、引舞舞工,其分詣社稷及別廟,並番輪應奉,更不添置。 」尋以禮官裁減壇下宮架二百七人,省十之一;琴二十人,瑟十二人,各省其半;笙、簫、笛可省者十有八人;篪、塤可省者十人。 其分詣給祠凡一百十四,止用八十人。 鐘、磬凡四十八架,止設三十有二人,其宮架鐘、磬仍舊。 排殿閒慢樂色量省人數,悉報如章。 禮部郎官蕭國梁又言:「議禮者嘗援紹興指揮,時饗亞獻既入太室,即引終獻行事,雖便于有司侍祠,免至跛倚,而其流將至于簡。 宗廟用之郊饗尤為非宜。 蓋有獻必有樂,卒爵而後樂闋。 今亞、終獻樂舞雖同,而其作有始,其成有終,不可亂也。 若使之相繼行事,雜然于酌獻之間,則其為樂舞者,不知亞獻之樂耶,終獻之樂耶?」詔從其請訂定。 淳熙六年,始舉明堂禋禮,命五使按雅樂並嚴更、警場于貢院,奉詔將樂器依堂上、堂下儀制排設,五使及應赴官僚從旁立觀按閲,仍聽往來察視。 時大禮使趙雄言:「前例,閲樂至皇帝詣飲福位一曲,即五使以下皆立,而每閲奠玉幣及酌獻等樂,皆坐自如,于禮未盡,不當襲用前例。 」故有是詔。 既而禮官討論,自紹興以來,凡五饗明堂,禮畢還輦,並未經用樂,即無作樂節次可考。 乃參酌禮例,成禮稱賀及肆赦用樂導駕,並用皇祐大饗典故施行。 其南郊、明堂儀注,實述紹興成憲,又命有司兼酌元豐、大觀舊典,為後世法程。 其用樂作止之節,粲然可觀: 前三日,太常設登歌樂於壇上,稍南,北向,設宮架于壇南內壝之外,立舞表於酇綴之間明堂登歌設于堂上前楹間,宮架設于庭中 。 前一日,設協律郎位二:一于壇上樂虡西北,一于宮架西北。 押樂官位二:太常丞于登歌樂虡北,太常卿于宮架北。 省牲之夕,押樂太常卿及丞入行樂架,協律郎展視樂器。 祀之日,樂正帥工人、二舞以次入。 皇帝乘輿,自青城齋殿出,樂正撞景鐘,降輿入大次,景鐘止明堂不用景鐘 。 服大裘袞冕,自正門入,協律郎跪,俯伏,舉麾,興。 工鼓柷,宮架《乾安》之樂作,凡升降、行止皆奏之明堂奏《儀安》。 至午階版位,西向立,協律郎偃麾戛敔,樂止明堂至阼階下,樂止 。 凡樂,皆協律郎舉麾而後作,偃麾而後止。 禮儀使奏請行事,宮架作《景安之樂》。 明堂作《誠安》。 文舞進,左丞相等升,詣神位前,樂作,六成止。 皇帝執大圭再拜,內侍進禦匜帨,宮架樂作,帨手畢,樂止。 禮儀使前導升壇,宮架樂作,至壇下,樂止。 升自午階,明堂並升自阼階。 登歌樂作,至壇上,樂止。 登歌《嘉安》之樂作明堂至堂上作《鎮安》 。 奠鎮圭、奠玉幣于上帝,樂止。 詣皇地祗、太祖、太宗神位前,如上儀。 禮儀使導還版位,登歌樂作,降階,樂止明堂降自阼階 。 宮架樂作,至版位,樂止。 奉俎官入正門,宮架《豐安》之樂作明堂作《禧安》。 跪,奠俎訖,樂止。 內侍以禦匜帨進,宮架樂作,帨手拭爵,樂止。 禮儀使導升壇,宮架樂作,至午階,樂止。 升自午階,登歌樂作,至壇上,樂止明堂無升壇 。 登歌《禧安》之樂作明堂作《慶安》 ,詣神位前,三祭酒,少立,樂止。 讀冊,皇帝再拜。 每詣神位並如之。 禮儀使導還版位,登歌樂作,降階,樂止。 宮架樂作,至版位,樂止。 奏請還小次,宮架樂作,入小次,樂止。 武舞進,宮架《正安》之樂作明堂作《穆安》 。 舞者立定,樂止。 亞獻,升,詣酌尊所,西向立,宮架《正安》之樂作明堂皇太子為亞獻,作《穆安》。 三祭酒,以次酌獻如上儀,樂止。 終獻亦如之。 奏請詣飲福位,宮架樂作,至午階,樂止。 升自午階,登歌樂作,將至位,樂止。 登歌《禧安》之樂作明堂作《胙安》 。 飲福,禮畢,樂止。 禮儀使導還版位,登歌樂作,降階,樂止。 宮架樂作,至版位,樂止明堂不降階 。 徹豆,登歌《熙安》之樂作明堂作《歆安》 。 送神,宮架《景安》之樂作,一成止明堂作《誠安》 。 詣望燎、望瘞位,宮架樂作,至位,樂止明堂有燎無瘞 。 燎、瘞畢,還大次,宮架《乾安》之樂作明堂作《憩安》。 至大次,樂止。 皇帝乘大輦出大次,樂正撞景鐘明堂不用景鐘 ,鼓吹振作,降輦還齋殿,景鐘止。 百官、宗室班賀于端誠殿,奏請聖駕進發,軍樂導引,至麗正門,大樂正令奏《采茨》之樂,入門,樂止明堂就賀于紫宸殿,不奏《采茨》。 乃禦麗正門肆赦。 前期,太常設宮架樂於門之前,設鉦鼓于其西,皇帝升門至禦閣,大樂正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乾安》之樂作,升禦坐,樂止。 金鷄立,太常擊鼓,囚集,鼓聲止。 宣制畢,大樂正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皇帝還禦幄,樂止。 乘輦降門,作樂,導引至文德殿,降輦,樂止。 按大禮用樂,凡三十有四色:歌色一,笛色二,塤色三,篪色四,笙色五,簫色六,編鐘七,編磬八,鎛鐘九,特磬十,琴十一,瑟十二,柷、敔十三,搏拊十四,晉鼓十五,建鼓十六,鞞、應鼓十七,雷鼓祀天神用 。 十八,雷鞀鼓同上 一十九,靈鼓祭地祗用 二十,靈鞀鼓同上 二十一,露鼓饗宗廟用 二十二,露鞀鼓同上 二十三,雅鼓二十四,相鼓二十五,單鞀鼓二十六,旌纛二十七,金鉦二十八,金錞二十九,單鐸三十,雙鐸三十一,鐃鐸三十二,奏坐三十三,麾幡三十四。 此國樂之用尤大者,故具載于篇。 初,紹興崇建皇儲,詔有司備禮冊命,然在欽宗恤制,未及制樂。 乾道初元,詔立皇太子,命禮部、太常寺討論舊禮以聞。 受冊日,陳黃麾仗于大慶殿,設宮架樂於殿庭,皇帝升禦坐,作《乾安》之樂,升,用黃鐘宮,降,用蕤賓宮。 皇太子入殿門,作《明安》之樂,受冊出殿門亦如之,皆用應鐘宮。 至七年,易應鐘而奏以姑洗。 古者,太子生則太師吹管以度其聲,觀所協之律。 有虞典樂教冑子,自天子之元子皆以樂為教,所以養其性情之正,蕩滌邪穢,消融查滓而和順于道德,則陳金石雅奏,以重元良。 冊拜宜仿古誼,式昭盛禮。 由唐季世,儲貳罕定,國家益多故而禮廢樂闕。 至于建隆定樂,雖詔皇太子出入奏《良安》,至道始冊皇太子,有司言:「太子受冊,宜奏《正安》之樂。 百年曠典,至是舉行,中外胥悅。 至天禧冊命,禮儀院復奏改《正安》之樂。 乾道之用《明安》,實祖述天禧,而以姑洗為宮,則唐東宮軒垂奏樂舊貫雲。 第4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