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于太學,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金輅,至太學酌獻文宣王。 三祭酒,再拜,歸禦幄。 比車駕初出,量時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 三老、五更俱服朝服,乘安車,導從至太學就次;國老、庶老,有司預戒之,各服朝服,集於其次。 大樂正帥工人、二舞入,立於庭。 東上閣門、御史台、太常寺、客省、四方館自下分引百官、宗室、客使、學生等,以次入就位,如視學班。 太常博士贊三老、五更俱出次,引國老、庶老立於後,重行異位。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輔奏請中嚴,少頃,又奏外辦,皇帝出大次,侍衛如常儀。 大樂正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跪,俯伏,舉麾興,宮架《乾安》之樂作,皇帝即禦坐,樂止。 典儀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三老、五更杖而入,各左右二人夾扶,太常博士前引,史臣執筆以從。 三老、五更入門,宮架《和安》之樂作,至宮架北,北向立,以東為上。 奉禮郎引群老隨入,位於其後,樂止。 博士揖進,三老在前,五更在後,仍杖夾扶,宮架《和安》之樂作,至西階下,樂止。 博士揖三老、五更自西階升堂,國老、庶老立堂下。 三老、五更當禦坐揖,群老亦揖,皇帝為興。 次奉禮郎揖國老升堂,博士引三老、五更,奉禮郎引國老以下,各于席後立。 典儀贊各就坐,贊者承傳,宮架《尊安》之樂作,三老、五更就坐。 三公授幾、九卿正履訖,殿中監、尚食奉禦進珍羞及黍稷等,先詣禦坐前進呈,遂設于三老前,樂止。 尚食奉禦詣三老坐前,執醬而饋訖。 尚醖奉禦詣酒尊所,取爵酌酒,奉禦執爵,奉於三老。 次太官、良醖令以次進珍羞酒食于五更、群老之前,皆食。 大樂正引工人升,登歌奏《惠安》之樂,三終。 史臣既錄三老所論善言、善行,宮架作《申安》之樂。 《憲言成福》之舞畢,文舞退,作《受成告功》之舞,畢,三老以下降筵,博士引三老、五更于堂下,當禦坐前,奉禮郎引群老複位,俱揖,皇帝為興。 三老、五更降階至堂下,宮架《和安》之樂作,出門,樂止。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輔前奏禮畢,退,複位。 興儀贊拜訖,皇帝降坐,太常卿導還大次,百僚以次退,車駕還宮。 三老、五更升安車,導從還,翼日詣闕表謝。 視學。 哲宗始視學,遂幸國子監,詣至聖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 禦敦化堂,召從官賜坐,禮部、太常寺、本監官承事郎以上侍立,承務郎以下、三學生坐于東西廡,侍講吳安詩執經,祭酒豐稷講《尚書》無逸終篇,覆命宰臣以下至三學生坐,賜茶,豐稷賜三品服,本監官、學官等賜帛有差。 遂幸昭烈武成王廟,酌獻肅揖。 徽宗幸太學,遂幸闢雍,奠獻如上儀。 詔司業吳絪等轉官改秩,循資賜章服,文武學生授官,免省試、文解,賜帛有差。 所司預設次於敦化堂後,又于堂上稍北當中兩間設次,南向設禦坐。 又設從官及講筵講書、執經官並太學官坐禦坐之南,東西重行異位。 太學生坐于兩廡,相向並北上。 宰臣以下從官之次,設于中門外。 皇帝酌獻文宣王畢,幸太學,降輦入次,簾垂更衣。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講官與侍立官入就堂下,皆系鞋。 講書、執經官、學生各立堂下,東西相向。 俟報班齊,皇帝升坐,班首奏萬福,在位者皆應喏訖,閣門使承旨臨階宣升堂,通事舍人喝拜,應在位者再拜訖,分左右升堂,各就位少立。 起居郎、舍人分左右侍立。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講書及執經官就北向位,班首奏萬福,閣門使宣升堂,舍人喝再拜訖,分東西升堂,立於禦坐左右。 講書官在西,東向;執經官在東,西向;學生就北向位。 舍人喝拜,在位者皆再拜,立於東西兩廡。 內侍進書案,以經授執經官,稍前,進于案上。 舍人喝拜就坐,宰臣以下並堂上坐,如閣門所進坐點陣圖。 講書畢,通事舍人曰「可起」,群臣皆起,降階立。 執經官降,講書官于禦坐前致辭訖,亦降。 舍人喝拜,如有宣答,即再喝拜。 閣門宣坐賜茶,舍人喝拜訖,宰臣以下升堂,各立於位後,學生各就北向位。 舍人喝拜,在位者俱拜訖,各分東西廡,以北為上下。 舍人喝就坐,上下皆就坐。 賜茶畢,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堂上官降階就位,舍人喝拜,在位者俱拜訖,禮直官引之以次出。 學生就位,舍人喝拜,學生俱再拜,退。 紹興十三年七月,國學大成殿告成,奉安廟像。 明年二月,國子司業高閎請幸學,上從之。 詔略曰:「偃革息民,恢儒建學。 聲明丕闡,輪奐一新。 請既方堅,理宜從欲。 將款謁于先聖,仍備舉于舊章。 」三月,上服靴袍,乘輦入監,止輦于大成殿門外。 入幄,群臣列班于庭。 帝出幄,升東階,跪上香,執爵三祭酒,再拜,群臣皆再拜,上降入幄。 分奠從祀如常儀。 尚舍先設次於崇化堂之後,及堂上之中南向設禦坐。 閣門設群臣班于堂下,如月朔視朝之儀。 宰輔、從臣次於中門之外。 上乘輦幸太學,降輦于堂,入次更衣。 講官入就堂下講位,北向;執經官、學生皆立於堂下,東西相向。 帝出次,升禦坐,群臣起居如儀。 乃命三公、宰輔以下升堂,皆就位,左右史侍立。 講書及執經官北面起居再拜,皆命之升立於禦坐左右。 學生北面再拜,分立兩廡北上。 內侍進書案牙籤,以經授執經官,賜三公、宰輔以下坐。 講畢,群臣皆起,降階,東西相向立。 執經官降,講官進前致詞,乃降,北面再拜,左右史降。 乃賜茶,三公以下北面再拜,升,各立於位後。 學生北面再拜,分兩廡立,上下就坐。 賜茶畢,三公以下降階,學生自兩廡降階,北面再拜,群臣以次出。 上降坐還次,乘輦還宮。 時命禮部侍郎秦熺執經、司業高閎講《易》之《泰》,遂幸養正、持志二齋,賜閎三品服,學官遷秩,諸生授官免舉,賜帛有差。 上既奠拜,注視貌象,翼翼欽慕,覽唐明皇及太祖、真宗、徽宗所制贊文,命有司悉取從祀諸贊,皆錄以進。 帝遂作先聖及七十二子贊,冠以序文,親灑翰墨,以方載之,五月丙辰,登之彩殿,備儀衛作樂,命監學之臣,自行宮北門迎置學宮,揭之大成殿上及二廡。 序曰:「朕自睦鄰息兵,首開學校。 教養多士,以遂忠良。 繼幸太學,延見諸生。 濟濟在庭,意甚嘉之。 因作《文宣王贊》。 機政余閒,歷取顏回而下七十二人,亦為制贊。 用廣列聖崇儒右文之聲,復知‘師弟子間纓弁森森、覃精繹思’之訓,其于世道人心庶幾焉。 」二十六年十二月,言者謂:「陛下崇儒重道,製為讚辭,刻宸翰于琬琰,光昭往古。 寰宇儒紳,敦不顧瞻《雲漢》之章?請奉石刻於國子監,以碑本遍賜郡學。 」從之。 第3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