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三年,奉安欽成皇后神禦坤元殿欽聖憲肅皇后之次,欽慈皇后又次之。 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禦于重光殿。 昭懷皇后神禦殿成,詔名正殿曰柔儀,山殿曰靈娭。 於是兩宮合為前殿九,後殿八,山殿十六,閣一,鐘樓一,碑樓四,經閣一,齋殿三,神廚二,道院一,及齋宮廊廡,共為二千三百二十區。 初,東京以來奉先之制,太廟以奉神主,歲五享,宗室諸王行事;朔祭而月薦新,則太常卿行事。 景靈宮以奉塑像,歲四孟皇帝親享,帝后大忌,則宰相率百官行香,后妃繼之。 遇郊祀、明堂大禮,則先期二日,親詣景靈宮行朝享禮。 紹興十三年二月,臣僚言:「竊見元豐五年,神宗始廣景靈宮以奉祖宗衣冠之遊,即漢之原廟也。 自艱難以來,庶事草創,始建宗廟,而原廟神遊猶寄永嘉。 乃者權時之宜,四孟薦獻,旋即便朝設位以享,未副廣孝之意,乞命有司擇爽塏之地,仿景靈宮舊規,隨宜建置。 俟告成有日,迎還晬容,奉安新廟,庶幾四孟躬行獻禮,用副罔極之恩。 」從之。 初築三殿,聖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諸帝居中殿,元天大聖後與祖宗諸後居後。 掌宮內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 上元結燈樓,寒食設鞦韆,七夕設摩羅。 簾幕歲時一易,歲用酌獻二百四十羊。 凡帝后忌辰,用道、釋作法事。 十八年,增建道院,初本劉光世賜第,後以韓世忠第增築之。 天興殿九楹,中殿七楹,後殿十有七楹,齋殿、進食殿皆備焉。 神禦殿,古原廟也,以奉安先朝之禦容。 宣祖、昭憲皇后于資福寺慶基殿。 太祖神禦之殿七:太平興國寺開元殿、景靈宮、應天禪院西院、南京鴻慶宮、永安縣會聖宮、揚州建隆寺章武殿、滁州大慶寺端命殿。 太宗神禦之殿七:啟聖禪院、壽寧堂、景福殿、鳳翔上清太平宮、并州崇聖寺統平殿及西院、鴻慶宮、會聖宮。 真宗神禦之殿十有四:景靈宮奉真殿、玉清昭應宮安聖殿、洪福院、壽寧堂、福聖殿、崇先觀永崇殿、萬壽觀延聖殿、澶州信武殿、西京崇福宮保祥殿、華州雲台觀集真殿及西院、鴻慶宮、會聖宮、鳳翔太平宮。 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神禦于景靈宮、應天院,章獻明肅皇后于慈孝寺彰德殿,章懿皇后于景靈宮廣孝殿,明德、章穆二後於普安院重徽殿,章惠太后于萬壽觀廣慶殿。 景德四年,奉安太祖禦容應天禪院,以宰臣向敏中為奉安聖容禮儀使,權安於文德殿。 百官班列,帝行酌獻禮,鹵簿導引,升彩輿進發,帝辭于正陽門外,百官辭于瓊林苑門外。 遣官奏告昌陵畢,群臣稱賀。 皇祐中,以滁州通判王靖請,滁、並、澶三州建殿奉神禦,乃宣諭曰:「太祖擒皇甫暉于滁州,是受命之端也,大慶寺殿名曰端命,以奉太祖。 太宗取劉繼元于并州,是太平之統也,即崇聖寺殿名曰統平,以奉太宗。 真宗歸契丹于澶州,是偃武之信也,即舊寺殿名曰信武,以奉真宗。 」既而統平殿災,諫官范鎮言:「并州素無火災,自建神禦殿未幾而輒焚,天意若曰祖宗禦容非郡國所宜奉安者。 近聞下并州復加崇建,是徒事土木,重困民力,非所以答天意也。 自并州平七十七年,故城父老不入新城,宜寬其賦輸,緩其徭役,以除其患,使河東之民不忘太宗之德,則陛下孝思,豈特建一神禦殿比哉?」先是,睦親、廣親二宅並建神禦殿,翰林學士歐陽修言神禦非人臣私家之禮。 下兩制、台諫、禮官議,以為「漢用《春秋》之義,罷郡國廟。 今睦親宅、廣親宅所建神禦殿,不合典禮,宜悉罷。 」詔以廣親宅置已久,唯罷修睦親宅。 熙寧二年,奉安英宗禦容于景靈宮,帝親行酌獻,仍詔歲以十月望朝享,有期以上喪或災異,則命輔臣攝事。 知大宗正丞事李德芻言:「禮法:諸侯不得祖天子,公廟不設于私家。 今宗室邸第並有帝后神禦,非所以明尊卑崇正統也,望一切廢罷。 」下禮官詳定,請如所奏。 詔諸宗室宮院祖宗神禦迎藏天章閣。 自是,臣庶之家凡有禦容,悉取藏禁中。 元豐五年,作景靈宮十一殿,而在京宮觀寺院神禦,皆迎入禁中,所存惟萬壽觀延聖、廣愛、寧華三殿而已。 宣和元年,禮部奏:「太常寺參酌立到諸州府有祖宗禦容所在朔日諸節序降至御封香表及下降香表行禮儀註: 朔日諸節序奉香表行禮儀注。 齋戒,朝拜前一日,朝拜官及讀表文官早赴齋所,俟禮備,禮生引讀表文官、賫香表官集朝拜官聽,執事者以香表呈視。 禮生請讀表文官稍前習讀表,或密詞即讀封題,訖,禮生贊複位。 次以御封香、禮饌等呈視訖,各復齋所。 朝拜官用長吏,闕,以次官充,讀表文亦以次官充,執事者以有服色者充。 有司設香案、時果、牙盤食神禦前,又設奠醪茗之器于香案前之左,置御封香表案上;設朝拜官位於殿下,西向,讀表文官位於殿之南,北向,陪位官位於其後;設焚表文位於殿庭東,南向。 朝拜日,質明前,香火官先詣殿下,北向拜訖,升殿,東向侍立。 有司陳設訖,禮生先引陪位官入就位,北向,次引讀表文官入就位,次引朝拜官就位,西向立定。 禮生贊有司謹具,請行事。 禮生贊再拜,拜訖,引讀表文官先升殿,于香案之右東向立,次引朝拜官詣香案前,贊搢笏、上香、奠酒茗,拜、興,少立。 禮生贊搢笏、跪、讀表文,或密詞即讀封題,執笏興,降複位。 朝拜官再拜,降複位。 禮生贊再拜訖,引朝拜官、讀表文官詣焚表文位南向立,焚訖,退。 一遇旦、望諸節序下降香表薦獻行禮儀注。 一如上儀。 惟禮生引獻官上香訖,跪,執事者以所薦之物授薦獻官,受獻訖,復授執事者,置於神禦前,興、拜、退一如上儀。 」 詔頒行之。 東京神禦殿在宮中,舊號欽先孝思殿。 建炎二年閏四月,詔迎溫州神禦赴闕。 先是,神禦于溫州開元寺暫行奉安,章聖皇帝與後像皆以金鑄,置外方弗便,因愀然謂宰輔曰:「朕播遷至此,不能以時薦享,祖宗神禦越在海隅,念之坐不安席。 」故有是命。 三年二月,上覽禁中神禦薦享禮物,謂宰臣曰:「朕自省閲神禦,每位各用羊胃一,須二十五羊。 祖宗仁厚,豈欲多害物命?謹以別味代之,在天之靈亦必歆享。 」呂頤浩曰:「陛下寅奉宗廟,罔不盡禮,而又仁愛及物,天下幸甚。 」 紹興十五年秋,復營建神禦殿于崇政殿之東,朔望節序、帝后生辰,皇帝皆親酌獻行香,用家人禮。 其殿名:徽宗曰承元,欽宗曰端慶,高宗曰皇德,孝宗曰系隆,光宗曰美明,寧宗曰垂光,理宗曰章熙,度宗曰昭光。 功臣配享。 真宗咸平二年,始詔以太師、贈尚書令、韓王趙普配享太祖廟庭。 繼以翰林承旨宋白等議,又以故樞密使、贈中書令、濟陽郡王曹彬配享太祖,以司空贈太尉中書令薛居正、忠武軍節度使贈中書令潘美、尚書右仆射贈侍中石熙載配享太宗廟庭,仍奏告本室,禘祫皆配之。 祀日,有司先事設幄次,布褥位於廟庭東門內道南,當所配室西向,設位板,方七寸,厚一寸半,籩、豆各一,簠、簋、俎各一。 知廟卿奠爵,再拜。 乾興元年,詔從翰林、禮官參議,以右仆射贈太尉中書令李沆、贈太師尚書令王旦、忠武軍節度使贈中書令李繼隆配享真宗。 嘉祐八年,詔以尚書右仆射贈尚書令王曾、太尉贈尚書令呂夷簡、彰武軍節度使贈侍中曹瑋配享仁宗。 第3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