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晝晦如夜。 昝萬壽以嘉定及三龜、九頂、紫雲城降。 知敘州李演將兵援嘉定府,遂解歸,戰羊雅江,兵敗被執。 辛丑,太皇太后詔削尊號「聖福」字以應天戒。 復魏克愚官,太學生蕭規、唐棣並補承信郎。 知嘉興府余安裕坐聞兵求去,貽書朝中,語涉不道,削一官送徽州。 徐卿孫削一官貶吉州。 命侍從官已上各舉才堪文武者五人,余廷臣各舉三人,雖在謫籍,亦聽舉之。 丙午,王應麟言:「開慶之禍,始於丁大全,請凡大全之黨,在謫籍者皆勿宥。 」從之。 己酉,免廣德軍今年田租及諸郡縣未納綱解。 王應麟繳還章鑒、曾淵子錄黃,言韓震為逆,二人實芘之;且淵子芘翁應龍致有逸罰,又嘗竊府庫金以遁。 庚戌,命削鑒一官,放歸田裡,淵子再削一官,徙吉州,誅翁應龍,籍其家。 辛亥,銓試。 甲寅,留夢炎入朝,王龠請相夢炎,乞以經筵備顧問,陳宜中請相夢炎,乞祠,詔二相毋藉此求閒。 以龠為平章軍國重事,一月兩赴經筵,五日一朝;宜中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夢炎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 乙卯,詔求言。 知敘州郭漢傑以城降。 丙辰,疏決在京罪人。 免引見。 戊午,知瀘州梅應春以城降。 己未,以李庭芝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庚申,知富順監王宗義以城降。 王應麟復繳還曾淵子貶吉州錄黃,癸亥,貶韶州。 丙寅,吳繼明諸將各轉官有差。 丁卯,朱禩孫除名,籍其家。 秋七月庚午朔,江西制置黃萬石移治撫州,詔還隆興府。 辛未,張世傑諸軍戰焦山下,敗績。 甲戌,徙似道居婺州,廖瑩中除名貶昭州,王庭除名貶梅州,徙曾淵子雷州。 寧國吏楊義忠率義兵出戰死,乙亥,贈武功大夫。 丁丑,徙似道建寧府。 太白入東井。 庚申,加知高郵軍褚一正閣門宣贊舍人,知懷遠軍金之才帶禦器械,知安淮軍高福閣門祗候,知泗州譚與閣門宣贊舍人,知濠州孫立右衛大將軍,賞守邊功。 壬午,太白晝見。 詔饒州被兵,令免今年田租。 路鈐劉用調兵入靖州,知州康玉劫之,通判張起岩入殺玉,復靖州。 癸未,拘內司局錢餉兵。 丙戌,令權糴公田今年租,每石以錢十貫給佃主,十貫給種戶,其鎮江、常州、江陰被兵者勿糴。 庚寅,謫似道為高州團練副使、貶循州,籍其家。 糴浙西邸第、寺觀田米十之三。 追復皮龍榮官。 監司、郡守避事不即到官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 辛卯,王龠子嗾京學生劉九皋等伏闕上書言:宜中擅權,黨似道,芘趙溍、潛說友,使門客子弟交通關節,其誤國將甚于似道。 宜中去,遣使四輩召之,皆不至。 謝堂乞罷兩浙鎮撫司,不從。 張世傑乞濟師,不報。 壬辰,下劉九皋等臨安獄,罷王龠為醴泉觀使。 癸巳,以夏貴知揚州,朱煥知廬州。 甲午,遣使召宜中還朝。 乙未,以陳文龍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通判婺州張鎮孫聞兵遁,罷其官。 貶胡玉連州、林鏜韶州,併除名。 沿江招討大使汪立信卒。 丙申,削李珏兩官、貶潮州。 以開慶兵禍,追罪史嵩之奪其謚。 戊戌,遣使召宜中還朝。 八月己亥朔,總制毛獻忠將衢州兵入衛。 辛丑,疏決臨安府罪人。 壬寅,右正言徐直方遁。 加夏貴樞密副使、兩淮宣撫大使,李芾湖南鎮撫大使。 總制戴虎破大南砦,轉三官。 加張起岩太府寺丞、知靖州,劉用以下立功人各轉官有差。 大元兵駐巴陵縣黃沙。 乙巳,吳繼明復平江縣。 戊申,試太學上捨生。 己酉,拘閻貴妃集慶寺、賈貴妃演福寺田還安邊所。 庚戌,劉師勇攻呂城,破之。 癸丑,復《嘉定七司法》。 丁巳,遣使召宜中還朝。 加張世傑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總都督府諸兵。 戊午,加劉師勇和州防禦使。 熒惑犯南鬥。 趙淇除大理少卿,王應麟封還錄黃,言昔內外以寶玉獻似道,淇兄弟為甚,己未,遂罷之。 甲子,以文天祥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乙丑,揚州文武官轉兩官。 加吳繼明湖北招討使,朱旺諸將各轉三官。 九月己巳,陳宜中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 左司諫陳景行請令講官坐講陪宿直,從之。 辛未,加田謹賢福州觀察使,楊邦憲利州觀察使,趣入衛。 己卯,陳宜中乞任海防,不允。 辛巳,有事于明堂,赦。 李成大被執,不屈死,壬午,贈五官。 丙戌,命文天祥為都督府參贊官,總三路兵。 會稽縣尉鄭虎臣部送似道之貶所,至漳州,殺之。 大元兵至泰州,知州孫虎臣自殺,庚寅,贈太尉。 免靖州今年田租。 辛卯,徙李珏梧州。 乙未,劉良貴再削兩官、貶信州。 張彥與大兵戰敗被執,以城降。 冬十月己亥,加張世傑沿江招討使,劉師勇福州觀察使,總統出戍兵。 壬寅,宜中來。 癸卯,玉牒殿災。 丁未,以夢炎為左丞相,宜中為右丞相,併兼樞密使、都督。 城臨安。 辛亥,以張世傑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陰軍兼浙西策應使。 丁巳,太白會填星。 戊午,領戶部財用常懋、中書舍人王應麟請立濟王后。 贈夏椅直秘閣。 征紹興府處士陸應月為史館編校文字。 壬戌,大元兵發建康,參政阿刺罕、四萬戶總管奧魯赤將右軍出四安鎮,趣獨松關,參政董文炳、範文虎將左軍出江入,江陰軍,丞相伯顏將中軍入常州。 熒惑犯壘壁陣。 癸亥,張全、尹玉、麻士龍援常州,士龍戰虞橋死,全奔五牧。 朱煥至廬州,貴不內。 煥歸,復以為淮東制置副使。 陳合坐匿廖瑩中家資,奪執政恩數。 甲子,尹玉戰五牧,死之,張全不戰遁。 丙寅,趣趙溍、趙與可、鄭所募兵。 詔中外官有習兵略者,各以書來上。 是月,李世修以江陰降。 十一月丁卯朔,銅關將貝寶、胡岩起攻溧水死,贈寶武翼郎,岩起朝奉郎。 庚午,以陳文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黃鏞同簽書樞密院。 命諸制司各舉才堪將帥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隷軍中者,許投匱自薦。 辛未,起居舍人曾唯辭官不允,去。 癸酉,贈尹玉濠州團練使、麻士龍高州刺史,免張全、朱華臨陳退師罪。 丁丑,詔被俘將士能率眾來歸者,以人數補官,能立功者予節鉞;諸閫以下官,以所招人多寡行賞。 戊寅,大元兵破廣德軍。 己卯,破四安鎮,正將胡明等死之。 召文天祥入衛。 辛巳,曾唯削一官免。 太白犯房。 壬午,大元兵至隆興府,黃萬石棄撫州遁,轉運判官劉槃以隆興降。 癸未,大元兵破興化縣,知縣胡拱辰自殺。 甲申,中書舍人王應麟辭免兼給事中,不允。 大元兵至常州,招降不聽,攻二日,破之,屠其城。 知州姚訔、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皆死,劉師勇潰圍奔平江。 乙酉,改宜興縣為南興軍。 禮部侍郎陳景行辭官不允,去。 丙戌,贈濟王太師、尚書令,進封鎮王,謚昭肅,令福王與芮擇後奉祀,賜田萬畝。 丁亥,獨松關告急,趣文天祥入衛。 戊子,調民兵出守餘杭、錢塘。 己丑,獨松關破,馮驥死之,張濡遁,鄰邑望風皆遁。 通判平江府鄭疇遁,庚寅,通判王矩之、都統制王邦傑遣人迎降于常州。 辛卯,大元兵趨撫州,都統密佑逆戰于璧邪,兵敗,死之。 癸巳,以張世傑為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 甲午,權禮部尚書王應麟遁,黃萬石提兵走建昌軍。 乙未,左丞相夢炎遁。 丙申,遣使召夢炎還朝。 賜餘杭、武康、長興縣民錢,並免今年田租。 鄭疇降一官,罷通判。 撫州施至道以城降。 第1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