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壬申朔,詔復茶鹽市舶法。 似道諸不恤民之政,次第除之,以公田給佃主,令率其租戶為兵。 殿前指揮使韓震請遷都,陳宜中殺之。 震所部兵叛,攻嘉會門,射火箭至大內,急發兵捕之,皆散走。 癸酉,都統徐旺榮迎大元兵入建康府,鎮江統制石祖忠請降于建康。 命浙西提刑司準備差遣劉經戍吳江,兩浙轉運司準備差遣羅林、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張濡戍獨松關,山陰縣丞徐垓、正將鬱天興戍四安鎮,起趙淮為太府寺丞,戍銀樹東壩。 湖北安撫司計議官吳繼明攻通城縣,復取之,執縣令以歸。 遣使召章鑒還朝。 甲戌,以似道為醴泉觀使。 大元兵至無錫縣,知縣阮應得出戰,一軍皆沒,應得赴水死。 詔發兵戍吳江。 乙亥,發兵戍獨松嶺、銅嶺。 詔諭呂文煥、陳奕、範文虎使通和議息兵。 以王龠為左丞相兼樞密使。 閩中地復大震。 丙子,下詔罪己。 以陳宜中為特進、右丞相兼樞密使。 罷章鑒官,予祠。 侍御史陳過請竄賈似道並治其黨人翁應龍等,不俟報而去。 監察御史潘文卿、季可乞從過所請,乃命捕應龍下臨安府獄。 罷廖瑩中、王庭、劉良貴、游汶、朱浚、陳伯大、董樸。 責洪起畏鎮江自效。 丁丑,知滁州王應龍以城降。 己卯,杖翁應龍,刺配吉陽軍。 命王龠、陳宜中並都督諸路軍馬。 加呂文福福州觀察使。 庚申,贈唐震華文閣待制。 削萬道同三官,罷之。 壬午,復吳潛、向士璧官。 知常州趙與鑒聞兵至遁,常民錢訔以城降。 甲申,大元兵至西海州,安撫丁順降。 乙酉,知東海州施居文乞降于西海州。 知平江府潛說友、通判胡玉、林鏜以城降。 加張世傑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諸軍。 丙戌,知廣德軍令狐概以城降。 徙浙西提點刑獄司于平江府。 張世傑遣其將閻順、李存進軍廣德,謝洪永進軍平江,李山進軍常州。 丁亥,張德以下各轉官有差。 謝元等贈十官。 有星二斗于中天,頃之,一星隕。 己丑,滁人執王應龍歸於揚州,殺之。 加呂文福保康軍承宣使,趣入衛。 文福至饒州,殺使者,入江州降大元。 庚寅,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同知樞密院曾淵子、兩浙轉運副使許自、浙東安撫王霖龍相繼皆遁。 簽書樞密院文及翁、同簽書樞密院倪普諷台臣劾己,章未上,亟出關遁。 知安東州孫嗣武以城降。 雨土。 辛卯,命在京文武官並轉兩官,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 閻順戰安吉縣,復取鳳平。 張濡部曲害大元行人嚴忠范于獨松關,執廉希賢至臨安,重創死。 壬辰,岳州安撫高世傑軍洞庭中,大元兵攻之,世傑降。 癸巳,攻岳州,總制孟之紹以城降。 甲午,詔褒諭張世傑、閻順,諸將各轉官有差。 乙未,免安吉縣今年夏 田租,有戰沒者,縣令、丞恤之。 丙申,顧順攻廣德軍,復取之。 以陳合同簽書樞密院事。 丁酉,贈邊居誼利州觀察使。 戊戌,赦邊城降將罪,能自拔而歸者錄之,復一州者予知州,復一縣者予知縣,所部僚吏將卒及土豪立功者同賞。 罷章鑒祠官並奪宰輔恩數,曾淵子削兩官,奪執政恩數,陳過、陳堅、徐卿孫各削兩官,奪侍從恩數。 趙與鑒追兩官罷之,遇赦永不收敘。 罷許自、王霖龍。 令淮東制置司用標由。 庚子,徙淮東總領所于江陰軍。 加吳繼明閣門宣贊舍人。 四月壬寅朔,贈趙卯發華文閣待制。 貶陳過平江府。 雄江軍統制洪福率眾復鎮巢軍。 甲辰,贈江萬里太師,謚文忠,輟視朝二日。 乙巳,大元兵入廣德縣,知縣王汝翼與寓居官趙時晦率義兵戰鬥山,路分孟唐老與其二子皆死,汝翼被執,至建康死之。 王大用贈三官,王虎臣贈兩官,官其二子。 丙午,大元兵破沙市城,都統孟紀死之,監鎮司馬夢求自經死。 戊申,京湖宣撫朱禩孫、湖北制置副使高達以江陵降,京湖北路相繼皆下。 張起岩提兵保飛山。 己酉,命劉師勇戍平江府。 辛亥,顧順諸將各轉三官,孟唐老贈三官。 壬子,以高斯得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 總統張敏與大元兵戰豐城,死之。 癸丑,贈五官,官其一子。 阮應得贈十官。 乙卯,以福王與芮為武康、寧江軍節度使、判紹興府。 丙辰,王龠來,令如文彥博故事,自朝參起居外並免拜。 以樞密副使召夏貴提兵入衛。 丁巳,總制霍祖勝攻溧陽縣,復取之。 戊午,贈張資眉州防禦使,侯興復州團練使。 乙未,文及翁、倪普並削一官,奪執政恩數;潛說友削三官,奪侍從恩數。 庚申,令狐概除名、配鬱林州牢城,籍其家。 知金壇縣李成大率義局官含山縣尉胡傳心、陽春主簿潘大同、濠梁主簿潘大PO、進士潘文孫潘應奎攻金壇縣,取之。 鎮江統制侯岩、縣尉趙嗣濱復助大元兵來戰,成大二子及大同等皆死,執成大以歸。 壬戌,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趙孟錦率兵大戰于老鸛觜。 癸亥,加知思州田謹賢、知播州楊邦憲並復州團練使,趣兵入衛。 有大星自心東北流入濁沒。 乙丑,熒惑犯天江。 提舉太平興國宮常楙請立濟王后。 丁卯,加李庭芝參知政事。 戊辰,詔宜興、溧陽民兵助戰有功,特免今年田租。 江陰民被兵,其租亦勿收責。 庚午,大元兵至揚子橋,揚州都撥發官雷大震出戰死。 是月,常德、鼎、澧皆降。 五月辛未朔,命宰執日赴朝堂治事。 旌德縣城守有功,免其民今年田租。 癸酉,大元兵至寧國縣,知縣趙與唐出戰死。 甲戌,淮安總制李宗榮、知慶遠府仇子真將兵來勤王。 乙亥,加苗再成濠州團練使,趙孟錦揚州都統司計議官。 以洪福知鎮巢軍。 丁丑,詔趙溍統軍民船屯江陰。 劉師勇攻常州,復取之,執安撫戴之泰,司戶趙必佮、總管陸春戰死。 戊寅,淮東兵馬鈐轄阮克己將兵來勤王,加左驍騎中郎將。 己卯,賜婺州處士何基謚文定,王柏承事郎。 加張珏檢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慶府。 庚辰,贈雷大震保康軍節度使。 辛巳,加劉師勇濠州團練使,其將劉圭以下各轉官有差。 戊子,贈潘大同等官,余有功人並轉兩官。 辛卯,貶潛說友南安軍,吳益汀州,並籍其家。 罷李珏,送婺州。 籍呂文煥、孟之縉、陳奕、範文虎家。 甲午,饒、信州饑,令民入粟補官。 罷市舶分司,令通判任舶事。 淮東、西官民兵各轉一官。 丙申,詔張世傑、張彥、阮克己、仇子真四道出兵、遣使告天地、宗廟、社稷諸陵、宮觀。 己亥,勞軍。 吳繼明復蒲圻、通城、崇陽三縣,加帶行帶禦器械、權知鄂州,令擇險為寓治。 贈鮑廉直華文閣,官其一子;趙與唐直華文閣。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