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壬辰,申嚴鋪翠銷金及神祠僭擬之禁。 丁酉,李顯忠復靈壁縣。 邵宏淵次虹縣,金人拒之。 戊戌,顯忠東趨虹縣。 庚子,復虹縣,金知泗州蒲察徒穆及同知泗州大周仁降。 辛丑,命左右史日更立前殿。 壬寅,張浚渡江視師。 癸卯,金右翼軍都統蕭琦降于李顯忠。 甲辰,顯忠及宏淵敗金人于宿州。 乙己,史浩罷。 追復司馬康右諫議大夫。 丙午,復宿州,戮金兵數千人。 建康前軍統領官王珙巷戰,死之。 丁未,以辛次膺為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洪遵同知樞密院事。 督諸路開營田。 辛亥,詣德壽宮賀天申節。 金紇石烈志寧自睢陽引兵至宿州,李顯忠擊卻之。 壬子,欽宗大祥,帝服衰服詣幾筵,易祥服行祥祭禮。 顯忠與金人戰于宿州,邵宏淵不援,顯忠失利。 是夜,建康中軍統制周宏及邵宏淵之子世雄、殿前司統制官左士淵逃歸。 癸丑,進李顯忠開府儀同三司、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檢校少保、寧遠軍節度使、招討副使。 金人攻宿州城,顯忠大敗之。 殿前司統制官張訓通等七人、統領官十二人,以二將不葉而遁。 甲寅,李顯忠、邵宏淵軍大潰于符離。 乙卯,下詔親征。 丙辰,召汪澈。 以張浚兼都督荊、襄軍馬。 李顯忠、邵宏淵至濠州。 張浚以劉寶為鎮江諸軍都統制。 丁巳,以蒲察徒穆、大周仁、蕭琦併為節度使,徒穆大同軍、周仁彰國軍、琦威塞軍。 遣禦前忠勇軍赴都督府。 是月,成都地震三。 六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遣內侍趣上淮東將士功賞。 癸亥,汪澈罷。 張浚乞致仕,且請通好,皆不許。 丁卯,以觀文殿大學士湯思退為醴泉觀使兼侍讀。 戊辰,召虞允文。 以兵部侍郎周葵為參知政事。 汪澈落資政殿學士、台州居住。 庚午,張浚自盱眙還揚州。 辛未,李顯忠罷軍職。 壬申,以太傅、同安郡王楊存中為禦營使、節制殿前司軍馬。 癸酉,下詔罪己。 張浚降授特進,仍前樞密使、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官屬各奪二官。 邵宏淵降武義大夫,職仍舊。 詔楊存中先詣建康措置營砦,檢視沿江守備。 戊寅,詔展巡幸之期。 辛次膺罷。 己卯,李顯忠責授清遠軍節度副使、筠州安置。 辛巳,命浙西副都總管李寶兼禦營統制官、措置浙西海道。 甲申,右諫議大夫王大寶入封,論移蹕。 以敷文閣學士虞允文為兵部尚書兼湖北、京西宣諭使。 戊子,放宮人三十人。 以蕭琦為檢校少保、河北招撫使。 秋七月庚寅朔,以虞允文為湖北、京西制置使。 癸巳,以湯思退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李顯忠再責授果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 乙未,詔宿州棄軍將佐奪官、貶竄有差。 丙申,太白晝見,經天。 罷江、淮宣撫司便宜行事。 乙巳,以旱蝗、星變,詔侍從、台諫、兩省官條上時政闕失。 丁未,詔征李顯忠侵欺官錢金銀,免籍其家。 乙卯,裁減省、部、寺、監官吏。 戊午,給還岳飛田宅。 八月丙寅,張浚復都督江、淮軍馬。 庚午,以劉寶兼淮東招撫使。 丙子,以飛蝗、風水為災,避殿減膳。 罷借諸路職田之令。 戊寅,金紇石烈志寧又以書求海、泗、唐、鄧四州地及歲幣。 癸未,復以龍大淵知閣門事,曾覿同知閣門事。 丙戌,遣淮西安撫司幹辦公事盧仲賢等賫書至金帥府,戒勿許四州,差減歲幣。 仍命諸將毋遣兵人出境。 九月己酉,楊存中罷。 冬十月戊午朔,大臣奏金帥書言四事,帝曰:「四州地、歲幣可與,名分、歸正人不可從。 」辛酉,禦殿復膳。 己巳,遣護聖軍戍江南。 丙子,詔慶上皇后教旨改稱聖旨。 立賢妃夏氏為皇后。 丁丑,地震。 辛巳,升洪州為隆興府。 詔:「江、淮軍馬調發應援,從都督府取旨,餘事悉以聞。 」十一月己丑,盧仲賢自宿州以金都元帥仆散忠義遺三省、樞密院書來。 庚子,遣王子望等為金國通問使。 辛丑,詔侍從、台諫于後省集議講和、遣使、禮數、土貢四事,仍各薦可備小使者。 丙午,盧仲賢擅許四州,下大理寺,奪三官。 召張浚。 癸丑,以胡昉、楊由義為使金通問國信所審議官。 十二月己未,陳康伯罷。 乙丑,張浚入見。 丁丑,以湯思退為尚書左仆射,張浚為右仆射,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浚仍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 壬午,西南方有白氣。 是歲,以兩浙大水、旱蝗,江東大水,悉蠲其租。 二年春正月辛卯,詔增德壽宮車輦儀衛。 壬辰,禦文德殿,冊皇后。 癸巳,修三省法。 乙未,及皇后朝德壽宮。 丙申,命虞允文調兵討廣西諸盜。 庚子,罷諸州招軍。 丙午,金仆散忠義復以書來。 庚戌,申嚴卿監、郎官更出迭入之制。 壬子,振歸正人。 甲寅,白氣亙天。 是月,福建諸州地震。 二月辛未,蠲秀州貧民逋租。 壬申,容州妖賊李雲作亂。 癸酉,復王權武義大夫,命權廣西路都鈐轄,專一措置盜賊。 丙子,詔飭將帥減文武官及百司吏郊賜之半。 罷兩浙、福建、江西、湖南、夔州路參議官。 丁丑,雨雹及雪。 獲李雲,其黨悉平。 乙酉,胡昉自宿州還。 初,金帥以昉等不許四郡,械繫之,昉等不屈,金主命歸之。 三月丙戌朔,詔張浚視師于淮。 又詔王之望等以幣還。 丁亥,詔荊襄、川陝帥臣嚴邊備,毋先事妄舉。 盧仲賢除名,械送郴州編管。 壬寅。 詔知光州皇甫倜毋招納歸正人。 丙午,王宣等降。 詔三衙戍兵歸司,建康、鎮江大軍更番歸砦。 庚戌,芝生德壽宮。 以戶部侍郎錢端禮為淮東宣諭使,吏部侍郎王之望為淮西宣諭使。 詔撫諭兩淮軍民。 壬子,以廣西賊平,詔減高、藤、雷、容四州雜犯死罪囚,釋杖以下,蠲夏秋稅賦。 以忠勇軍隷步軍司,神勁右軍隷鎮江都統司。 癸丑,以王彥為建康諸軍都統制兼淮西招撫使。 夏四月庚申,召張浚還朝。 甲子,以李顯忠侵欺官錢給還諸軍。 丁卯,以建康歸正人為忠毅軍,鎮江為忠順軍,命蕭琦、蕭鷓巴分領之。 戊辰,罷江、淮都督府。 高麗入貢。 丁丑,張浚罷。 癸未,言者論宰相、執政徇欺之弊,命書寘政事堂。 五月壬辰,復置環衛官。 丙申,詔吳璘毋招納歸正人。 辛丑,詔劉寶量度泗州輕重取捨事宜以聞。 江西總管邵宏淵責授靖州團練副使、南安軍安置,仍征其盜用庫錢。 乙巳,率群臣詣德壽宮賀天申節,始用樂。 丁未,蝗。 詔內外臓私不法官吏,尚書省置籍檢勘。 庚戌,罷招神勁效用軍。 辛亥,鬻兩淮所招戶馬。 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辛酉,以淫雨,詔州縣理滯囚。 戊辰,太白晝見。 壬申,命虞允文棄唐、鄧,允文不奉詔。 丁丑,振江東、兩淮被水貧民。 秋七月乙酉,召虞允文。 以戶部尚書韓仲通為湖北、京西制置使。 丁亥,洪遵罷。 己丑,以周葵兼權知樞密院事。 遣主管馬軍司公事張守忠以兵詣淮西,措置邊備。 庚子,太白經天。 詔內外文武官年七十不請致仕者,遇郊毋得蔭補。 乙巳。 命海、泗州徹戍。 丁未,雨雹。 戊申,蠲淮東內庫坊場錢一年。 庚戌,洪遵落端明殿學士。 癸丑,以江東、浙西大水,詔侍從、台諫、卿監、郎官、館職陳闕失及當今急務。 是月,罷內侍押班梁珂為在外宮觀。 移廣西提刑司于容州。 第1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