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內降禦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 」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宮,高宗勉諭再三,乃止。 於是高宗出禦紫宸殿,輔臣奏事畢,高宗還宮。 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庭。 頃之,內侍掖帝至禦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 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於獨斷。 然此大位,懼不克當。 」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 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託得人,吾無憾矣。 」左右皆呼萬歲。 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以聞,在內諸司日輪官吏應奉德壽宮,增置,朝德壽宮提點、幹辦等官,德壽宮宿衛依皇城及宮門法。 戊寅,大赦。 詔宰相率百官月兩朝德壽宮。 己卯,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廟、社稷。 庚辰,詔五日一朝德壽宮。 以左武大夫龍大淵為樞密副都承旨,武翼郎曾覿帶禦器械。 癸未,始禦後殿。 甲申,詔中外士庶陳時政闕失。 丙戌,詔進宰執官二等。 丁亥,詔以太上皇不許五日一朝,自今月四朝。 復除名勒停人胡銓官、知饒州。 己丑,詔有司月奉德壽宮緡錢十萬。 辛卯,詔罷四川市馬。 壬辰,詔百官日一人入對。 癸巳,蝗。 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 乙未晦,金人屠原州。 秋七月戊戌,興州中軍統制吳挺復鞏州。 庚子,判建康府張浚入見。 以雨水、飛蝗,令侍從、台諫條上民間利害。 壬寅,詔戒飭諸郡守臣。 癸卯,以張浚為少傅、江淮宣撫使,封魏國公。 甲辰,以參知政事汪澈視師湖北、京西。 遣劉珙等使金告即位。 戊申,以四川宣撫使吳璘兼陝西河東路宣撫、招討使。 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 是夜,地震,大風拔木。 己酉,有事于太廟、別廟。 癸丑,馬軍司中軍統制趙撙、忠義軍統領皇甫倜復光州。 甲寅,朝獻景靈宮。 詔淮南諸州存恤淮北來歸之民,權免稅役。 丙辰,以少保、保康軍節度使吳益為少傅,太尉、寧武軍節度使吳蓋為開府儀同三司。 丁巳,罷李寶措置海道。 戊午,恩平郡王璩入見。 庚申,以禦前軍器所仍隷工部。 辛酉,詔後省看詳中外上書,有可採者以聞。 壬戌,以黃祖舜兼權參知政事。 罷諸路聖節進奉。 詔李顯忠軍馬聽張浚節制。 癸亥,增將士戰傷死者推恩格。 詔蠲四川積年逋負。 八月乙丑朔,四川馬軍統制高師中與金人戰于摧沙,敗死。 丙寅,吳璘與金人戰于德順軍。 己巳,以翰林學士史浩為參知政事。 戊寅,率群臣詣德壽宮,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冊寶。 于亥,班寬恤事十八條。 起居舍人洪邁、知閣門事張掄坐奉使辱命罷。 甲申,吳璘敗金人于北山。 戊子,追復李光資政殿學土,趙鼎、范沖並還合得恩數。 庚寅,以生日為會慶節。 追冊故妃郭氏為皇后。 九月甲午,以子愭為少保、永興軍節度使,進封鄧王;愷為雄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慶王;惇為鎮洮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恭王。 甲午,金人攻德順軍東山堡,中軍將李庠戰死。 丁酉,詔開講日召輔臣觀講。 川、陝宣諭使虞允文以論邊事不合罷。 己亥,詔侍從、台諫舉知四川利害可為都轉運使者。 庚子,以金人來索舊禮,詔宰執、侍從、台諫各陳應敵定論以聞。 辛丑,詔吳璘審度措置,保全川蜀。 乙巳,詔纂錄勛臣名次。 丙午,轉補朱震、范沖子孫官。 庚戌,謚皇后郭氏曰恭懷。 辛亥,振淮東義兵及歸正人。 以總領四川財賦軍馬錢糧王之望為戶部侍郎、川陝宣諭使,仍命將調兵同防守興州川口。 乙卯,詔虞允文赴吳璘軍議事。 辛酉,以吳璘為少師。 冬十月丙寅,詔朝臣舉堪監司、郡守者,戊辰,以岳陽軍節度使居廣開府儀同三司,史浩兼權知樞密院事。 己巳,葉義問罷。 詔登聞鼓院毋沮抑進狀。 庚午,以恩平郡王璩為少保。 詔會慶節權免上壽。 戊寅,詔張浚、陳俊卿覆實諸將所陳功賞。 改謚皇后郭氏曰安穆。 壬午,官岳飛孫六人。 甲申,契丹招討蕭鷓巴來奔。 金人攻德順城,吳璘擊走之,復遣兵追襲,遂為所敗。 乙酉,升建州為建寧府。 戊子,以資政殿學士張燾同知樞密院事。 己丑,安南都護、南平王同李天祚、闍婆國王悉裡地茶蘭固野、占城國王鄒時巴蘭並加食邑實封。 十一月庚子,以蕭鷓巴為忠州團練使。 乙巳,金人攻水洛城。 丙午,賜忠義軍統制皇甫倜軍帛五千匹、綿萬兩。 戊申,詔改明年為隆興元年。 辛亥,免楊存中所獻酒坊逋負錢四十萬緡。 甲寅,定內侍官額。 辛酉,史浩免權知樞密院事。 裁定文武臣宮觀、岳廟員數。 立措置京西營田司。 十二月乙丑,詔宰臣復兼樞密使。 金人攻隴城縣,官軍拒卻之,丙寅,詔帥臣、監司具部內知州治行臧否以聞。 詔棄德順城,徙兵民于秦州以裡屯住。 丁卯,以陳康伯兼樞密使。 令江、淮宣撫司增招武勇效用軍。 戊辰,詔侍從、台諫集議當今弊事,仍命盡率其屬,使極言無隱。 辛未,劉珙、張說還自盱眙。 戊寅,蠲四川登極赦前帶白契稅錢。 丙戌,詔觀察使已上各舉所知三人,三省、樞密院詳議立格以聞。 庚寅,罷建康、鎮江營田官兵。 辛卯,廣西賊王宣破藤州,守臣廖顒棄城遁。 是歲,諸路斷大闢四十一人。 隆興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群臣朝于文德殿。 帝朝德壽宮。 立武臣薦舉格。 甲午,四川宣撫司奉詔班師。 庚子,以史浩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張浚進樞密使、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 丙午,誅殿前司後軍謀變者。 戊申,詔禮部貢院試額增一百人。 丁巳,詔吳璘軍進退可從便宜。 璘已棄德順,道為金人所邀,將士死者數萬計。 二月壬戌朔,用史浩策,以布衣李信為兵部員外郎,賫蠟書間道往中原,招豪傑之據有州郡者,許以封王世襲。 安慶軍節度使士篯乞減奉賜之半,以助軍用。 自是,諸宗室有請,悉從之。 戊辰,宰執陳康伯等乞再減奉,止存舊格之半,許之。 己卯,振兩淮流民及山東歸正忠義軍。 癸未,黃祖舜罷。 庚寅,逐秦檜黨人,仍禁輒至行在。 三月壬辰朔,金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以書取侵地。 癸巳,以張燾為參知政事,御史中丞辛次膺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落端明殿學士、饒州居住。 丙申,雨雹。 丁酉,詔戶部置局,議節浮費。 己亥,楊存中等乞減半奉如宰執例,許之。 庚子,以龍大淵知閣門事,曾覿同知閣門事。 壬寅,陳康伯上欽宗陵名曰永獻。 乙巳,詔求遺逸。 丁未,詔修《太上皇帝聖政》。 罷龍大淵,別與差遣。 曾覿復帶禦器械。 召張浚。 己酉,張燾罷。 立選人減舉主法。 甲寅,復龍大淵知閤門事。 曾覿同閣門事,給事中、中書舍人留黃不行。 乙卯,詔飭郡縣吏。 庚申,以久雨,命有司振災傷,察刑禁。 夏四月乙丑,定選人改官歲額。 戊辰,張浚入見,議出師渡淮,三省、樞密院不預聞。 壬申,賜禮部進士木待問以下五百三十八人及第、出身。 乙亥,王之望罷。 壬午,詔戶部、台諫議節浮費。 癸未,詔以白金二十五萬兩給江、淮都督府軍費。 戊子,張浚命邵宏淵帥師次盱眙。 己丑,又命李顯忠帥師次定遠。 是月,金人拔環州,守臣強霓及其弟震死之。 第1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