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癸卯朔,孔彥舟入鼎州。 金人去平江,統制陳思恭以舟師邀敗其後軍于太湖。 呂頤浩請幸浙西。 丙午,趙鼎言金兵去未遠,遂緩其行。 丁未,命發運司說諭兩浙富民助米,以備巡幸。 辛亥,遣兵部員外郎馮康國等撫諭荊湖南北、廣南諸路。 壬子,金人入常州,守臣周杞棄城去。 甲寅,遣盧益及禦營都統制辛企宗奉迎太后東還。 丙辰,金人犯終南縣,經略使鄭恩戰敗,死之。 丁巳,金人至鎮江府,韓世忠屯焦山寺邀擊之。 詔侍從官各舉可充監司者一二人。 辛酉,禦舟發溫州。 宣撫司節制軍馬李允文部兵至鄂州。 禦營前軍將楊勍叛。 甲子,張浚請便宜闢官不許動改。 戊辰,孔彥舟擊敗鐘相,禽相及其子子昂,檻送行在。 己巳,戚方陷廣德軍,殺權通判王儔。 夏四月癸酉,蠲江西州縣兵盜賤破民家夏稅。 戊寅,吳玠及金人戰于邠州彭原店,敗績,部將楊晟死之。 己卯,以觀文殿學士朱勝非為江西、湖南北宣撫使。 是日,張浚引兵至房州,知金兵退,乃還。 癸未,帝駐越州。 甲申,下詔親征,巡幸浙西。 韓世忠駐軍揚子江,要金人歸路,屢敗之,兀引軍走建康。 乙酉,以御史中丞趙鼎為翰林學士,鼎固辭不拜。 戚方圍宣州。 劉光世遣統制王德誘誅劉文舜于饒州。 丙申,用趙鼎劾奏,呂頤浩罷為鎮南軍節度使、醴泉觀使。 命三省、樞密院同班奏事。 韓世忠及兀再戰江中,金人乘風縱火,世忠敗績。 兀渡江,屯六合縣。 丁酉,復以趙鼎為御史中丞。 戊戌,振明州被兵民家。 己亥,以張俊為浙西、江東制置使。 辛丑,王德破妖賊王宗石于信州貴溪縣,執其渠帥,諸縣悉平。 是月,金人犯江西者自荊門軍北歸,留守司同統制牛皋潛軍寶豐擊敗之。 五月甲辰,以范宗尹為尚書右仆射兼禦營使。 辛亥,統領赤心隊軍馬劉晏及戚方戰于宣州,敗死。 壬子,金人焚建康府,執李梲、陳邦光而去。 淮南宣撫司統制岳飛邀擊于靜安鎮,敗之。 是夜,紫微垣內有赤雲亙天,白氣貫其中。 癸丑,詔台諫等官各舉所知二人。 以張守參知政事、趙鼎簽書樞密院事。 以白金三萬兩賜韓世忠軍,贈戰歿將孫世詢、嚴永吉、張淵等官。 甲寅,金人陷定遠縣,執閭勍去,勍不屈,死之。 巨師古擊戚方于宣州,數敗之,方引去。 乙卯,王綯罷。 丁巳,命劉光世移軍捕戚方。 楊勍犯婺州。 戊午,復置權尚書六部侍郎。 癸亥,詔中原、淮南流寓士人,聽所在州郡附試。 甲子,周望罷,尋分司、衡州居住。 置京畿、淮南、湖北、京東西路鎮撫使。 乙丑,升高郵軍為承州。 以翟興、孟汝、趙立、劉位、趙霖、李成、吳翊、李彥先、薛慶併為鎮撫使:興河南府,唐州,立楚、泗州、漣水軍,位滁、濠州,霖和州、無為軍,成舒、蘄,翊光、黃州,彥先海州、淮陽軍,慶,承州、天長軍。 丁卯,慶及金人戰于承州城下,累敗之。 戊辰,命江、浙州縣祭戰死兵民。 分江東、西為鄂州、江州、池州三路,置安撫使。 罷諸路帥臣兼制置使、諸州守臣兼管內安撫使。 是月,劉超據荊南,分兵犯峽州,又合叛將彭筠犯復州。 淮西敗將崔增陷焦湖水砦。 河東、北經制使王俊舉兵及金人戰于襄城縣,敗之,復潁昌府。 張浚承製以金、房州隷利路。 六月辛未朔,蠲紹興府三縣湖田米。 詔侍從、台諫、諸將集議駐蹕事宜。 楊勍犯處州。 癸酉,遣統制陳思恭討勍。 合江南兩路轉運為都轉運使。 再貶周望昭化軍節度副使、連州安置。 甲戌,罷禦營司。 以范宗尹兼知樞密院事。 乙亥,王燮遣統領林閏等追襲楊勍于東陽縣,軍敗,裨將李在死之。 丁丑,以劉光世部兵為禦前巡衛軍,光世為都統制。 楊勍等焚建州。 戚方犯湖州安吉縣,詔張俊捕之。 戊寅,更禦前五軍為神武軍,禦營五軍為神武副軍。 以知建康府權邦彥為淮南等路制置發運使。 滁、濠鎮撫使劉位為賊張文孝所殺,命其子綱襲職。 庚辰,置鎮撫使六人:陳規,德安府、復州、漢陽軍;解潛,荊南府、歸、峽州、荊門、公安軍;程昌寓,鼎、澧州;陳求道,襄陽府、鄧、隨、郢州;范之才,金、均、房州;馮長寧,淮寧、順昌府、蔡州。 辛巳,慮囚。 申命有司,討論釐正崇寧以來濫賞。 罷諸州添差通判職官。 癸未,召劉光世赴行在。 甲申,岳飛破戚方于廣德軍。 乙酉,鐘相偽將胡源引兵入慈利縣,執其黨陳誠來降。 丙戌,以呂頤浩為建康路安撫大使,劉光世為兩浙路安撫大使,朱勝非為江州路安撫大使,郭仲威為真、揚州鎮撫使。 戚方詣張俊降。 庚寅,召韓世忠率兵赴行在。 辛卯,妖賊王宗石等伏誅。 壬辰,權密州都巡檢徐文率部兵泛海來歸。 甲午,置樞密院幹辦官四員。 乙未,郭仲威犯鎮江府,遣岳飛擊之。 是月,兀聞張浚在秦州,將舉兵北伐,自六合引兵趨陝西。 秋七月癸卯,劉光世援宣撫使例,乞便宜行事,不許。 詔軍興以來諸州得便宜指揮者並罷。 乙巳,馮長寧復順昌府。 張浚罷曲端都統制。 丁未,以劉光世為集慶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 戊申,以孔彥舟為辰、沅、靖州鎮撫使。 張浚獻黃金萬兩助軍用。 宣撫司遣統制官呂世存、王俊復鄜州,其餘州縣多迎降。 後軍將王闢叛,陷歸州,鈐轄田祐恭擊敗之。 己酉,王闢犯房州,守臣韋知幾棄城走。 庚戌,楊勍受劉光世招安,尋復叛去,迫泉州。 癸丑,崔增犯太平州,守臣郭偉拒卻之。 乙卯,金人徙二帝自韓州之五國城。 劉光世乞移司平江,不許。 丙辰,張俊合諸將戚方等兵萬餘赴行在。 丁巳,申命元祐黨人子孫于州郡自陳,盡還當得恩數。 韓世忠、張俊並罷。 己未,禁閩、廣、淮、浙海舶商販山東,慮為金人鄉導。 詔江、浙、福建州縣,諭豪右募民兵據險立柵,防遏外寇。 庚申,以岳飛為通、泰州鎮撫使。 辛酉,建州民范汝為作亂,命統制李捧捕之。 乙丑,復李邦彥以下十九人官職,聽自便。 復李綱銀青光祿大夫,許翰、顏岐端明殿學士。 張浚貶曲端階州居住。 丁卯,金人立劉豫為帝,國號齊。 戊辰,罷提領措置茶鹽司。 己巳,詔王燮部兵屯信州。 程昌寓遣將杜湛禽李合戎于松滋縣。 是月,張用據漢陽軍,沿江措置副使李允文招降之,以便宜徙鄂州路副總管,以右軍統制馬友知漢陽軍。 第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