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曰:帝在東宮,不見失德。 及其踐阼,聲技音樂一無所好。 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竄殛之,故金人聞帝內禪,將有卷甲北旆之意矣。 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惴惴然講和之不暇。 卒致父子淪胥,社稷蕪茀。 帝至於是,蓋亦巽懦而不知義者歟!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顯仁皇后韋氏。 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東京之大內,赤光照室。 八月丁丑,賜名,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 二年正月庚申,封廣平郡王。 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進封康王。 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輓弓至一石五斗。 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 朝廷方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 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 遂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 金帥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閒暇。 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泣,帝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 癸卯,肅王至軍中,許割三鎮地。 進邦昌為太宰,留質軍中,帝始得還。 金兵退,復遣給事中王雲使金,以租賦贖三鎮地。 又以蠟書結遼降將耶律余睹,為金人所得。 八月,金帥粘罕復引兵深入,陷太原。 斡離不破真定。 冬十月,王雲從吏自金先還,言金人須帝再至乃議和。 雲歸,言金人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都。 十一月,詔帝使河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為伯,上尊號十八字。 被命,即發京師。 以門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議,請與俱,乃以其子中書舍人延禧為參議官偕行。 帝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澤請曰:「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 」磁人以雲將挾帝入金,遂殺雲。 時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 從者以磁不可留,知相州汪伯彥亦以蠟書請帝還相州。 閏月,耿南仲馳至相,見帝致辭,以面受欽宗之旨,盡起河北兵入衛,帝乃同南仲募兵勤王。 初,朝廷聞金兵渡河,欲拜帝為元帥。 至是,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復申元帥之議,尚書右仆射何擬詔書以進,欽宗遣閣門祗候秦仔持蠟詔至相,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中山府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 仔于頂發中出詔,帝讀之嗚咽,兵民感動。 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命武顯大夫陳淬都統制軍馬。 閣門祗候侯章賫蠟書至自京師,詔帝盡發河北兵,命守臣自將。 帝乃下令諸郡守與諸將,議引兵渡河。 乙亥,帝率兵離相州。 丙子,履冰渡河。 丁丑,次大名府。 宗澤以二千人先諸軍至,知信德府梁揚祖以三千人繼至,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皆在麾下,兵威稍振。 會簽書樞密院事曹輔賫蠟詔至,雲金人登城不下,方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輕動。 汪伯彥等皆信和議,惟宗澤請直趨澶淵為壁,次第解京城之圍。 伯彥、南仲請移軍東平。 帝遂遣澤以萬人進屯澶淵,揚言帝在軍中。 自是澤不復預府中謀議。 帝決意趨東平。 庚寅,帝發大名。 建炎元年春正月癸巳,帝至東平。 初,帝軍在相州,京城圍久,中外莫知帝處。 及是,陳請四集,取決帥府。 壬寅,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亦部兵數千至東平。 命潛善進屯興仁,留惟忠為元帥都統制。 金人聞帝在澶淵,遣甲士及中書舍人張澂來召。 宗澤命壯士射之,澂乃遁。 伯彥等請帝如濟州。 二月庚辰,發東平。 癸未,次濟州。 時帥府官軍及群盜來歸者號百萬人,分屯濟、濮諸州府,而諸路勤王兵不得進。 二帝已在金人軍中。 三月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帝,稱大楚。 黃潛善以告,帝慟哭,僚屬欲奉帝駐軍宿州,謀渡江左,帝聞三軍籍籍,遂輒。 承製以宗澤為徽猷閣待制。 丁巳,斡離不退師,徽宗北遷。 戊午,承製以汪伯彥為顯謨閣待制,充元帥;潛善為徽猷閣待制,充副元帥。 夏四月,粘罕退師,欽宗北遷。 癸亥,邦昌尊元祐皇后為宋太后,遣人至濟州訪帝,又遣吏部尚書謝克家來迎。 耿南仲率幕僚勸進,帝避席流涕,遜辭不受。 伯彥等引天命人心為請,且謂靖康紀元,為十二月立康之兆。 帝曰:「當更思之。 」以知淮寧府趙子崧為寶文閣學士、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總管,統東南勤王兵。 邦昌遣閣門宣贊舍人蔣師愈等持書詣帝,自言從權濟事,及將歸寶避位之意。 帝亦貽諸帥書,以未得至京,已至者毋輒入。 聞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李綱在湖北,遣劉默持書訪之。 又諭宗澤等,以受偽命之人義當誅討,然慮事出權宜,未可輕動。 澤覆書謂邦昌篡亂蹤跡已無可疑,宜早正天位,興復社稷,不可不斷。 門下侍郎呂好問亦以蠟書來,言帝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 丁卯,謝克家以「大宋受命之寶」至濟州,帝慟哭跪受,命克家還京師,趣辦儀物。 戊辰,濟州父老詣軍門,言州四旁望見城中火光屬天,請帝即位於濟。 會宗澤來言,南京乃藝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 遂決意趨應天。 是夕,邦昌手書上延福宮太后尊號曰元祐皇后,入居禁中,以尚書左丞馮澥為奉迎使。 皇后又遣兄子衛尉少卿孟忠厚持手書遺帝。 皇后垂簾聽政。 邦昌權尚書左仆射,率在京百官上表勸進,不許。 甲戌,皇后手書告中外,俾帝嗣統。 乙亥,百官再上表,又不許。 丁丑,馮澥等至濟州,百官三上表,許以權聽國事。 戊寅,命宗澤先勒兵分駐長垣、韋城等縣,以備非常。 東道副總管朱勝非至濟州,宣撫司統制官韓世忠以兵來會。 庚辰,帝發濟州,鄜延副總管劉光世自陝州來會,以光世為五軍都提舉。 辛巳,次單州。 壬午,次虞城縣。 西道都總管王襄自襄陽來會。 癸未,至應天府。 皇后詔有司備法駕儀仗。 乙酉,張邦昌至,伏地慟 哭請死,帝慰撫之。 承製以汪伯彥為顯謨閣直學士,黃潛善為徽猷閣直學士。 權吏部尚書王時雍等奉乘輿服禦至,群臣勸進者益眾,命有司築壇府門之左。 第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