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庚寅,赦天下,免河北被水民租賦。 辛卯,南平王李公藴卒,其子德政遣人來告,以為交阯郡王。 五月乙未朔,詔禮部貢舉。 庚申,詔戒文弊。 己巳,頒新令。 庚午,詔先朝文武官自刺史、少卿、監以上,並錄其後。 癸酉,錄繫囚。 庚辰,禦承明殿,臣僚請對者十九人,日昃乃罷。 六月壬辰,置益、梓、廣南路轉運判官。 丁未,大雷雨,玉清昭應宮災。 甲寅,王曾罷。 秋七月癸亥,以玉清昭應宮災,遣官告諸陵,詔天下不復繕修。 乙亥,詔殿直以上毋得換文資。 乙酉,罷諸宮觀使。 八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詔罷天下職田,官收其入,以所直均給之。 己丑,以呂夷簡為昭文館大學士。 辛卯,夏竦復為樞密副使,陳堯佐、王曙並參知政事。 己亥,詔命官犯正入臓,毋使親民。 冬十月壬寅,閲虎翼武騎卒習戰。 丙午,京師地震。 詔知州軍歲舉判、司、簿、尉可縣令者一人。 十一月癸亥,冬至,率百官上皇太后壽于會慶殿,遂禦天安殿受朝。 庚午,詔天下孤獨疾病者,致醫藥存視。 詔周世宗後,凡經郊祀,錄其子孫一人。 是歲,河北水。 遣使決囚,振貧,瘞溺死者,給其家緡錢,察官吏貪暴不恤民者。 龜茲、下溪州黔州蠻來貢。 八年春正月甲戌,曹瑋卒。 辛巳,作會聖宮于西京永安縣。 二月戊子,詔五代時官三品以上告身存者,子孫聽用蔭。 三月壬申,幸後苑,遂宴太清樓。 乙亥,禁以財冒士族娶宗室女者。 詔河北被水州縣毋稅牛。 是月,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八百二十二人。 五月甲寅,賜信州龍虎山張乾曜號澄素先生。 丙辰,大雨雹。 辛酉,錄繫囚。 六月癸巳,呂夷簡上新修國史。 己亥,詔御史台獄勿關糾察司。 乙巳,親試書判拔萃科及武舉人。 秋七月丙子,策制舉人。 八月丙戌,詔詳定鹽法。 丁亥,詔近臣宗室觀祖宗禦書於龍圖、天章閣,又觀瑞谷于元真殿,遂宴蕊珠殿。 戊子,詔流配人道死者,其妻子給食送還鄉裡。 九月癸丑,復置諸路提點刑獄官。 丙辰,罷轉對。 乙丑,姜遵卒。 己巳,以趙稹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壬辰,奉安太祖禦容于太平興國寺開先殿。 丙申,弛三京、河中府、潁、許、汝、鄭、鄆、濟、衛、晉、絳、虢、亳、宿等二十八州軍鹽禁。 壬寅,置天章閣待制。 十一月丙寅,朝饗景靈宮。 丁卯,饗太廟。 戊辰,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賀皇太后于會慶殿。 十二月癸未,加恩百官。 辛丑,西平王趙德明、交阯王李德政並加賜功臣。 是歲,高麗、占城、邛部川都蠻來貢。 九年春正月辛亥,詔諸路轉運判官員外郎以上,遇郊聽任子弟。 丙辰,長寧節,百官初上皇太后壽于會慶殿。 辛未,減畿內民租。 二月癸巳,詔復郡縣職田。 三月甲寅,奉安太祖、太宗、真宗禦容于會聖宮。 夏四月戊寅,詔以隴州論平民五人為劫盜抵死,主者雖更赦,並從重罰。 乙巳,閲大樂。 五月乙丑,錄繫囚。 六月庚辰,宋綬上《皇太后儀制》。 秋七月丙午朔,契丹使來告其主隆緒殂,遣使祭奠弔慰,及賀宗真立。 九月癸亥,祠西太一宮,賜道左耕者茶帛。 冬十月丙戌,詔公卿大夫勵名節。 乙未,詔常參官已授外任,毋得奏舉選人。 辛丑,罷益、梓、廣南路轉運判官。 閏月戊辰,翰林侍讀學士孫奭請老,命知兗州,曲宴太清樓送之。 十一月丁亥,馳兩川礬禁。 己丑,祈雪于會靈觀。 丁酉,出知雜御史曹修古,御史郭勸、楊偕,推直官段少連。 十二月甲寅,詔吏部銓選人父母年八十以上者,權注近官。 辛酉,大風三日。 是歲,契丹主及其國母遣使來致遺留物及謝弔祭。 南平王李德政遣人謝加恩。 龜茲、沙州來貢。 女真晏端等百八十四人內附。 本紀第十 ○仁宗二 明道元年春二月癸卯,呂夷簡上《三朝寶訓》。 丙午,詔仕廣南者毋過兩任,以防貪黷。 庚戌,以張士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戊午,錄故宰臣孫,並試將作監主簿。 甲子,詔員外郎以上致仕者,錄其子校書郎,三丞以上齋郎。 丁卯,以真宗順容李氏為宸妃,是日妃薨。 三月戊子,頒《天聖編敕》。 戊戌,以江、淮旱,遣使與長吏錄繫囚,流以下減一等,杖笞釋之。 己亥,除婺、秀州丁身錢。 夏四月丙午,錄繫囚。 戊午,知棣州王涉坐冒請官地為職田,配廣南牢城。 五月癸酉,遣使點檢河北城池器甲,密訪官吏能否。 壬午,廢杭、秀二州鹽場。 秋七月丙申,詔諸路轉運使舉國子監講官。 丁酉,王曙罷。 太白晝見,彌月乃滅。 八月辛丑,以晏殊為樞密副使。 丙午,晏殊參知政事。 甲寅,以楊崇勛為樞密副使。 辛酉,授唃廝囉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 壬戌,大內火,延八殿。 癸亥,移禦延福宮。 甲子,以呂夷簡為修內使。 乙丑,詔群臣直言闕失。 丁卯,大赦。 九月庚寅,重作受命寶。 丙申,皇太后出金銀器易左藏緡錢二十萬,以助修內。 冬十月庚子,黃白氣五貫紫微垣。 丁巳,詔漢陽軍發廩粟以振饑民。 十一月甲戌,以修內成,恭謝天地于天安殿,謁太廟,大赦,改元,百官進秩,優賞諸軍。 是日還宮。 己卯,冬至,率百官賀皇太后于文德殿,禦天安殿受朝。 壬辰,延州言夏王趙德明卒。 癸巳,以德明子元昊為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 十二月壬寅,以楊崇勛為樞密使。 戊午,詔獲劫盜者奏裁,毋擅殺。 壬戌,西北有蒼白氣亙天。 是歲,京東、淮南、江東饑。 二年春正月己卯,詔發運使以上供米百萬斛振江、淮饑民,遣使督視。 二月戊戌,含譽星見東北方。 庚子,詔江、淮民饑死者,官為之葬祭。 乙巳,皇太后服袞衣、儀天冠饗太廟,皇太妃亞獻,皇后終獻。 是日,上皇太后尊號曰應元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 丁未,祀先農于東郊,躬耕籍田,大赦。 百官上尊號曰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 丁亥,祈雨于會靈觀、上清宮、景德開寶寺。 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 乾興以來貶死者復官,謫者內徙。 甲午,皇太后崩,遺詔尊皇太妃為皇太后。 呂夷簡為山陵使。 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 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 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併兼追尊皇太后園陵使。 戊申,聽政于崇政殿西廂。 己酉,罷乾元節上壽。 壬子,詔臣僚、宗戚、命婦毋得以進獻祈恩澤,及緣親戚通表章。 罷創修寺觀。 帝始親政,裁抑僥倖,中外大悅。 癸丑,召還宋綬、范仲淹。 丙辰,內侍江德明等並坐交通請謁黜。 己未,呂夷簡、張耆、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皆罷。 以張士遜為昭文館大學士,李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隨參知政事,李諮為樞密副使,王德用簽書樞密院事。 壬戌,禦紫宸殿,以張士遜為山陵使兼園陵使。 癸亥,上大行太后謚曰莊獻明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謚曰莊懿。 五月戊辰,詔禮部貢舉。 癸酉,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 乙亥,罷群牧制置使。 丙子,命宰臣張士遜撰《謝太廟》及《躬耕籍田記》。 檢討宋祁言,皇太后謁廟非後世法,乃止撰《籍田記》。 戊寅,錄繫囚。 六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壬寅,錄周世宗及高季興、李煜、孟昶、劉繼元、劉鋹後。 癸卯,命審刑、大理詳定配隷刑名。 戊午,減天下歲貢物。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