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為物也,以不見為神,以升雲行天為得志。 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不上于天而下見于水中,是失職也。 然其一何多歟,可以為妖矣!鳳凰,鳥之遠人者也。 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悅,命夔作樂,樂聲和,鳥獸聞之皆鼓舞。 當是之時,鳳凰適至,舜之史因並記以為美,後世因以鳳來為有道之應。 其後鳳凰數至,或出於庸君繆政之時,或出於危亡大亂之際,是果為瑞哉?麟,獸之遠人者也。 昔魯哀公出獵,得之而不識,蓋索而獲之,非其自出也。 故孔子書於《春秋》曰「西狩獲麟」者,譏之也。 「西狩」,非其遠也;「獲麟」,惡其盡取也。 狩必書地,而哀公馳騁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舉,故書「西」以包眾地,謂其舉國之西皆至也。 麟,人罕識之獸也,以見公之窮山竭澤而盡取,至于不識之獸,皆搜索而獲之,故曰「譏之也」。 聖人已沒,而異端之說興,乃以麟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讖緯詭怪之言。 鳳嘗出於舜,以為瑞,猶有說也,及其後出於亂世,則可以知其非瑞矣。 若麟者,前有治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世,未嘗一出,其一出而當亂世,然則孰知其為瑞哉?龜,玄物也,污泥川澤,不可勝數,其死而貴于卜官者,用適有宜爾。 而《戴氏禮》以其在宮沼為王者難致之瑞,《戴禮》雜出於諸家,其失亦以多矣。 騶虞,吾不知其何物也。 《詩》曰:「吁嗟乎騶虞!」賈誼以謂騶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 當誼之時,其說如此,然則以之為獸者,其出於近世之說乎? 夫破人之惑者,難與爭于篤信之時,待其有所疑焉,然後從而攻之可也。 麟、鳳、龜、龍,王者之瑞,而出於五代之際,又皆萃于蜀,此雖好為祥瑞之說者亦可疑也。 因其可疑者而攻之,庶幾惑者有以思焉。 據《前蜀書》、《運歷圖》、《九國志》,皆云建以唐大順二年入成都為西川節度使,天復七年九月建號,明年正月改元武成,今以為定。 惟《舊五代史》雲「龍紀元年入成都,天祐五年建號改元」者繆也。 至後唐同光三年蜀滅,則諸書皆同。 自大順二年至同光三年,凡三十五年。 ********後蜀世家第四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龍岡人也。 其叔父遷,當唐之末,據邢、洺、磁三州 ,為晉所虜。 晉王以遷守澤潞,梁兵攻晉,遷以澤潞降梁。 知祥父道,獨留事晉而不顯。 及知祥壯,晉王以其弟克讓女妻之,以為左教練使。 莊宗為晉王,以知祥為中門使。 前此為中門使者多以罪誅,知祥懼,求他職,莊宗命知祥薦可代己者,知祥因薦郭崇韜自代,崇韜德之,知祥遷馬步軍都虞候。 莊宗建號,以太原為北京,以知祥為太原尹、北京留守。 魏王繼岌代蜀,郭崇韜為招討使,崇韜臨訣,白曰:「即臣等平蜀,陛下擇帥以守西川,無如孟知祥者。 」已而唐兵破蜀,莊宗遂以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知祥馳至京師,莊宗戒有司盛供帳,多出內府珍奇諸物以宴勞之。 酒酣,語及平昔,以為笑樂,嘆曰:「繼岌前日乳臭兒爾,乃能為吾平定兩川,吾徒老矣,孺子可喜,然益令人悲爾!吾憶先帝棄世時,疆土侵削,僅保一隅,豈知今日奄有天下,九州四海,珍奇異產,充牣吾府!」因指以示知祥,曰:「吾聞蜀土之富,無異於此,以卿親賢,故以相付。 」 同光四年正月戊辰,知祥至成都,而崇韜已死。 魏王繼岌引軍東歸,先鋒康延孝反,攻破漢州。 知祥遣大將李仁罕會任圜、董璋等兵擊破延孝,知祥得其將李肇、侯弘實及其兵數千以歸。 而莊宗崩,魏王繼岌死,明宗入立。 知祥乃訓練兵甲,陰有王蜀之志。 益置義勝、定遠、驍鋭、義寧、飛棹等軍七萬餘人,命李仁罕、趙廷隱、張業等分將之。 初,魏王之班師也,知祥率成都富人及王氏故臣家,得錢六百萬緡以犒軍,其餘者猶二百萬。 任圜自蜀入為相,兼判三司,素知蜀所餘錢。 是冬,知祥拜侍中,乃以太仆卿趙季良賫官告賜之,因以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軍餘錢送京師,且制置兩川徵賦。 知祥怒,不奉詔。 然知祥與季良有舊,遂留之。 樞密使安重誨頗疑知祥有異志,思有以制之。 初,知祥鎮蜀,莊宗以宦者焦彥賓為監軍,明宗入立,悉誅宦者,罷諸道監軍。 彥賓已罷,重誨復以客省使李嚴為監軍。 嚴前使蜀,既歸而獻策伐蜀,蜀人皆惡之,而知祥亦怒曰:「焦彥賓以例罷,而諸道皆廢監軍,獨吾軍置之,是嚴欲以蜀再為功也。 」掌書記母昭裔及諸將吏皆請止嚴而無內,知祥曰:「吾將有以待其來!」嚴至境上,遣人持書候知祥,知祥盛兵見之,冀嚴懼而不來,嚴聞之自若。 天成二年正月,嚴至成都,知祥置酒召嚴。 是時,焦彥賓雖罷,猶在蜀,嚴於懷中出詔示知祥以誅彥賓,知祥不聽,因責嚴曰:「今諸方鎮已罷監軍,公何得來此?」目客將王彥銖執嚴下,斬之。 明宗不能詰。 初,知祥鎮蜀,遣人迎其家屬於太原,行至鳳翔,鳳翔節度使李從嚴聞知祥殺李嚴,以為知祥反矣,遂留之。 明宗既不能詰,而欲以恩信懷之,乃遣客省使李仁矩慰諭知祥,並送瓊華公主及其子昶等歸之。 知祥因請趙季良為節度副使,事無大小,皆與參決。 三年,唐徙季良為果州團練使,以何瓚為節度副使。 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許。 乃遣其將雷廷魯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而從之。 是時,瓚行至綿谷,懼不敢進,知祥乃奏瓚為行軍司馬。 是歲,唐師伐荊南,詔知祥以兵下峽,知祥遣毛重威率兵三千戍夔州。 已而荊南高季興死,其子從誨請命,知祥請罷戍兵,不許。 知祥諷重威以兵鼓噪,潰而歸,唐以詔書劾重威,知祥奏請無劾,由是唐大臣益以知祥為必反。 第1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五代史》
第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