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瓚,閩人也,唐末舉進士及第。 莊宗為太原節度使,闢為判官。 莊宗每出征伐,留張承業守太原,承業卒,瓚代知留守事。 瓚為人明敏,通於吏事,外若疏簡而內頗周密。 莊宗建大號于鄴都,拜瓚諫議大夫,瓚慮莊宗事不成,求留守北京。 瓚與明宗有舊,明宗即位,召還,見于內殿,勞問久之,已而以瓚為西川節度副使。 是時,孟知祥已有二志,方以副使趙季良為心腹,聞瓚代之,亟奏留季良,遂改瓚行軍司馬。 瓚恥于自辭,不得已而往,明宗賜予甚厚。 初,知祥在北京為馬步軍都虞候,而瓚留守太原,知祥以軍禮事瓚,瓚常繩以法,知祥初不樂,及瓚為司馬,猶勉待之甚厚。 知祥反,罷瓚司馬,置之私第,瓚飲恨而卒。 ********晉臣傳第十七 ○桑維翰 桑維翰,字國僑,河南人也。 為人醜怪,身短而面長,常臨鑒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慨然有志于公輔。 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桑」「喪」同音。 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佗求仕者,維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 又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佗仕。 」卒以進士及第。 晉高祖闢為河陽節度掌書記,其後常以自從。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異謀,以問將佐,將佐皆恐懼不敢言,獨維翰與劉知遠贊成之,因使維翰為書求援于契丹。 耶律德光已許諾,而趙德鈞亦以重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 高祖懼事不果,乃遣維翰往見德光,為陳利害甚辯,德光意乃決,卒以滅唐而興晉,維翰之力也。 高祖即位,以維翰為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事,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天福四年,出為相州節度使,歲余,徙鎮泰寧。 吐渾白承福為契丹所迫,附鎮州安重榮以歸晉,重榮因請與契丹絶好,用吐渾以攻之。 高祖重違重榮,意未決。 維翰上疏言契丹未可與爭者七,高祖召維翰使者至臥內,謂曰:「北面之事,方撓吾胸中,得卿此疏,計已決矣,可無憂也。 」維翰又勸高祖幸鄴都。 七年,高祖在鄴,維翰來朝,徙鎮晉昌。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 而景延廣用事,與契丹絶盟,維翰言不能入,乃陰使人說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維翰不可。 」乃出延廣于河南,拜維翰中書令,復為樞密使,封魏國公,事無鉅細,一以委之。 數月之間,百度浸理。 初,李瀚為翰林學士,好飲而多酒過,高祖以為浮薄。 天福五年九月,詔廢翰林學士,按《唐六典》歸其職于中書舍人,而端明殿學士、樞密院學士皆廢。 及維翰為樞密使,復奏置學士,而悉用親舊為之。 維翰權勢既盛,四方賂遺,歲積巨萬。 內客省使李彥韜、端明殿學士馮玉用事,共讒之。 帝欲驟黜維翰,大臣劉昫、李崧皆以為不可,卒以玉為樞密使,既而以為相,維翰日益見疏。 帝飲酒過度得疾,維翰遣人陰白太后,請為皇弟重睿置師傅。 帝疾愈,知之,怒,乃罷維翰以為開封尹。 維翰遂稱足疾,稀復朝見。 契丹屯中渡,破欒城,杜重威等大軍隔絶,維翰曰:「事急矣!」乃見馮玉等計事,而謀不合。 又求見帝,帝方調鷹于苑中,不暇見,維翰退而嘆曰:「晉不血食矣!」 自契丹與晉盟,始成於維翰,而終敗於景延廣,故自兵興,契丹凡所書檄,未嘗不以此兩人為言。 耶律德光犯京師,遣張彥澤遺太后書,問此兩人在否,可使先來。 而帝以繼翰嘗議毋絶盟而己違之也,不欲使維翰見德光,因諷彥澤圖之,而彥澤亦利其貲產。 維翰狀貌既異,素以威嚴自持,晉之老將大臣,見者無不屈服,彥澤以驍捍自矜,每往候之,雖冬月未嘗不流汗。 初,彥澤入京師,左右勸維翰避禍,維翰曰:「吾為大臣,國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動。 彥澤以兵入,問:「維翰何在?」維翰厲聲曰:「吾,晉大臣,自當死國,安得無禮邪!」彥澤股慄不敢仰視,退而謂人曰:「吾不知桑維翰何如人,今日見之,猶使人恐懼如此,其可再見乎?」乃以帝命召維翰。 維翰行,遇李崧,立馬而語,軍吏前白維翰,請赴侍衛司獄。 維翰知不免,顧崧曰:「相公當國,使維翰獨死?」崧慚不能對。 是夜,彥澤使人縊殺之,以帛加頸,告德光曰:「維翰自縊。 」德光曰:「我本無心殺維翰,維翰何必自致。 」德光至京師,使人檢其屍,信為縊死,乃以屍賜其家,而貲財悉為彥澤所掠。 ○景延廣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人也。 父建善射,嘗教延廣曰:「射不入鐵,不如不發。 」由是延廣以輓強見稱。 事梁邵王友誨,友誨謀反被幽,延廣亡去。 後從王彥章戰中都,彥章敗,延廣身被數創,僅以身免。 明宗時,硃守殷以汴州反,晉高祖為六軍副使,主誅從守殷反者。 延廣為汴州軍校當誅,高祖惜其才,陰縱之使亡,後錄以為客將。 高祖即位,以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從領寧江軍節度使。 天福四年,出鎮義成,又徙保義,復召為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徙鎮河陽三城,遷馬步軍都指揮使,領天平。 高祖崩,出帝立,延廣有力,頗伐其功。 初,出帝立,晉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延廣獨不肯,但致書稱孫而已,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奪。 契丹果怒,數以責晉,延廣謂契丹使者喬瑩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衛子中國自冊,可以為孫,而不可為臣。 且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佗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 」瑩知其言必起兩國之爭,懼後無以取信也,因請載于紙,以備遺忘。 延廣敕吏具載以授瑩,瑩藏其書衣領中以歸,具以延廣語告契丹,契丹益怒。 天福八年秋,出帝幸大年莊還,置酒延廣第。 延廣所進器服、鞍馬、茶床、椅榻皆裹金銀,飾以龍鳳。 又進帛五千匹,綿一千四百兩,馬二十二匹,玉鞍、衣襲、犀玉、金帶等,請賜從官,自皇弟重睿,下至伴食刺史、重睿從者各有差。 帝亦賜延廣及其母、妻、從事、押衙、孔目官等稱是。 時天下旱、蝗,民餓死者歲十數萬,而君臣窮極奢侈以相誇尚如此。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五代史》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