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四月晦,晉師陷鄆州,中外大恐。 五月,以彥章代戴思遠為北面招討使。 拜命之日,促裝以赴滑台,遂自楊村寨浮河而下,水陸俱進,斷晉人德勝之浮梁,攻南城,拔之。 晉人遂棄北城,並軍保楊劉。 彥章以舟師沿流而下,晉人盡徹北城,拆屋木編筏,置步軍于其上,與彥章各行一岸。 每遇轉灘水匯,即中流交鬥,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沒,比及楊劉,凡百餘戰。 彥章急攻楊劉,晝夜不息,晉人極力固守,垂陷者數四。 六月,晉王親援其城,彥章之軍,重壕復壘,晉人不能入。 晉王乃于博州東岸築壘,以應鄆州。 彥章聞之,馳軍而至,急攻其柵,自旦及午,其城將拔,會晉王以大軍來援,彥章及退。 七月,晉王至楊劉,彥章軍不利,遂罷彥章兵權,詔令歸闕,以段凝為招討使。 先是,趙、張二族撓亂朝政。 彥章深惡之,性復剛直,不能緘忍。 及授招討之命,因謂所親曰:「待我立功之後,回軍之日,當盡誅奸臣,以謝天下。 」趙、張聞之,私相謂曰:「我輩寧死於沙陀之手,不當為彥章所殺。 」因協力以傾之。 時段凝以賄賂交結,自求兵柄,素與彥章不協,潛害其功,陰行逗撓,遂至王師不利,竟退彥章而用段凝。 未及十旬,國以之亡矣。 是歲秋九月,朝廷聞晉人將自兗州路出師,末帝急遣彥章領保鑾騎士數千于東路守捉。 且以鄆州為敵人所據,因圖進取,令張漢傑為監軍。 一日,彥章渡汶,以略鄆境,至遞坊鎮,為晉人所襲,彥章退保中都。 十月四日,晉王以大軍至,彥章以眾拒戰,兵敗,為晉將夏魯奇所擒。 魯奇嘗事太祖,與彥章素善,及彥章敗,識其語音,曰:「此王鐵槍也。 」揮槊刺之,彥章重傷,馬踣,遂就擒。 晉王見彥章,謂之曰:「爾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未?」又問:「我素聞爾善將,何不保守兗州?此邑素無城壘,何以自固?」彥章對曰:「大事已去,非臣智力所及。 」晉王惻然,親賜藥以封其創。 晉王素聞其勇悍,欲全活之,令中使慰撫,以誘其意。 彥章曰:「比是匹夫,本朝擢居方面,與皇帝十五年抗衡;今日兵敗力窮,死有常分,皇帝縱垂矜宥,何面目見人!豈有為臣為將,朝事梁而暮事晉乎!得死,幸矣!」晉王又謂李嗣源曰:「爾宜親往諭之,庶可全活。 」時彥章以重傷不能興,嗣源至臥內以見之,謂嗣源曰:「汝非邈佶烈乎?」邈佶烈,蓋嗣源小字也。 彥章素輕嗣源,故以小字呼之。 既而晉王命肩輿隨軍至任城,彥章以所傷痛楚,堅乞遲留,遂遇害,時年六十一。 彥章性忠勇,有膂力,臨陣對敵,奮不顧身。 嘗謂人曰:「李亞子鬥雞小兒,何足畏!」初,晉王聞彥章授招討使,自魏州急赴河上,以備衝突,至則德勝南城已為所拔。 晉王嘗曰:「此人可畏,當避其鋒。 」一日,晉王領兵迫潘張寨,大軍隔河,未能赴援,彥章援槍登船,叱舟人解纜,招討使賀瑰止之,不可。 晉王聞彥章至,抽軍而退,其驍勇如此。 及晉高祖遷都夷門,嘉彥章之忠款,詔贈太師,搜訪子孫錄用。 《五代史補》:王彥章之應募也,同時有數百人,而彥章營求為長。 眾皆怒曰:「彥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輩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彥章聞之,乃對主將指數百人曰:「我天與壯氣,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長耳。 汝等咄咄,得非勝負將分之際耶!且大凡健兒開口便言死,死則未暇,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眾初以為戲,既而彥章果然,眾皆失色,無敢效之者。 太祖聞之,以為神人,遽擢用之。 賀德倫,其先河西部落人也。 父懷慶,隷滑州軍為小校。 德倫少為滑之牙將。 太祖領四鎮,德倫以本軍從,繼立軍功,累歷刺史留後,遷平盧軍節度使。 及魏博楊師厚卒,朝廷以德倫代其任。 貞明元年三月二十九日夜,魏軍作亂,執德倫,囚于別館,盡殺其部眾,為亂首張彥所迫,遣使歸款于太原。 晉王自黃澤嶺東下,至臨清,德倫遣從事司空頲密啟晉王,訴以張彥凌辱之事。 晉王至永濟,斬彥等八人,然後入于魏,德倫即以符印上晉王。 《通鑒》:晉王既入,德倫上印節,請王兼領天雄軍。 王固辭,曰:「比聞汴寇侵逼貴道,故親董師徒,遠來相救,又聞城中新罹塗炭,故暫入存撫。 明公不垂鑒信,乃以印節見推,誠非素懷。 」德倫再拜曰:「今寇敵密邇,軍城新有大變,人心未安,德倫心腹紀綱為張彥所殺殆盡,形孤勢弱,安能撫軍!一旦生事,恐負大恩。 」王乃受之。 尋授雲州節度使,行次河東,監軍張承業留之不遣。 頃之,王檀以急兵襲太原,德倫部下多奔逸,承業懼其為變,遂誅德倫,並其部曲盡殺之。 列傳十二 楊師厚,潁州斤溝人也。 為李罕之部將,以猛決聞,尤善騎射。 及罕之敗,退保澤州,師厚與李鐸、何絪等來降,太祖署為忠武軍牙將,繼歷軍職,累遷檢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 唐天復三年,從太祖迎昭宗于岐下,李茂貞以勁兵出戰,為師厚所敗。 及王師範以青州叛,太祖遣師厚率兵東討,時淮賊王景仁以眾二萬來援師範,師厚逆擊,破之,追至輔唐縣,斬數百級,授齊州刺史。 將之任,太祖急召見于鄆西境,遣師厚率步騎屯于臨朐,而聲言欲東援密州,留輜重於臨朐。 師範果出兵來擊,師厚設伏于野,追擊至聖王山,殺萬餘眾,擒都將八十人。 未幾,萊州刺史王師誨以兵救師範,又大敗之。 自是,師範不復敢戰。 師厚移軍寨于城下,師範力屈,竟降。 天復四年三月,加檢校司徒、徐州節度使。 天祐元年,加諸軍行營馬步都指揮使。 二年八月,太祖討趙匡凝于襄陽,命師厚統前軍以進,趙匡凝嚴兵以備。 師厚至谷城西童山,刊材造浮橋,引軍過漢水。 一戰,趙匡凝敗散,攜妻子沿漢遁去。 翼日,表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舊唐書》:天祐三年六月甲申,敕:「襄州近因趙匡凝作帥,請別立忠義軍額,既非往制,固是縱權,忠義軍額宜停廢,依舊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即令南討荊州,留後趙匡明亦棄軍上峽,不浹旬,並下兩鎮,乃正授襄州節度使。 先是,漢南無羅城,師厚始興板築,周十餘里,郛郭完壯。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