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唐帝禦札敕宰臣張文蔚等備法駕奉迎梁朝。 宋州刺史王皋進赤烏一雙。 又,宰臣張文蔚正押傳國寶、玉冊、金寶及文武群官、諸司儀仗法物及金吾左右二軍離鄭州。 丙辰,達上源驛。 是日,慶雲見。 令曰:「王者創業興邦,立名傳世,必難知而示訓,從易避以便人。 案:此下有闕文。 或稽其符命,應彼開基之義,垂諸象德之言。 爰考簡書,求于往代,周王昌、發之號,漢帝詢、衍之文,或從一德以徽稱,或為二名而更易。 先王令典,布在縑緗。 寡人本名,兼于二字,且異帝王之號,仍兼易之難,郡職縣官,多須改換。 況宗廟不遷之業,憲章百世之規,事葉典儀,豈憚革易。 寡人今改名晃,是以天意雅符于明德,日光顯契于瑞文,昭融萬邦,理斯在是。 庶順昊穹之意,永臻康濟之期。 宜令有司分告天地宗廟,其舊名,中外章疏不得更有迴避。 」時將受禪,下教以本名二字異帝王之稱,故改名。 己未,賜文武百官一百六十人本色衣一副。 戊辰,即位。 制曰: 王者受命于天,光宅四海,祗事上帝,寵綏下民。 革故鼎新,諒曆數而先定,創業垂統,知圖籙以無差。 神器所歸,祥符合應。 是以三正互用,五運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烏莫定,失鹿難追。 朕經緯風雷,沐浴霜露,四征七伐,垂三十年,糾合齊盟,翼戴唐室。 隨山刊木,罔憚胼胝;投袂揮戈,不遑寢處。 洎上穹之所贊,知廣運之不興,莫諧輔漢之謀,徒罄事殷之禮。 唐主知英華已竭,算祀有終,釋龜鼎以如遺,推劍紱而相授。 朕懼德弗嗣,執謙允恭,避駿命于南河,眷清風于穎水。 而乃列岳群後,盈廷庶官,東西南北之人,斑白緇黃之眾,謂朕功蓋上下,澤被幽深,宜應天以順時,俾化家而為國。 拒彼億兆,至于再三。 且曰七政已齊,萬幾難曠。 勉遵令典,爰正鴻名,告天地神祇,建宗廟社稷。 顧惟涼德,曷副樂推,慄若履冰,懍如馭朽。 金行啟祚,玉歷建元,方宏經治之規,宜布惟新之令。 可改唐天祐四年為開平元年,國號大梁。 《書》載虞賓,斯為令范,《詩》稱周客,蓋有明文。 是用先封,以禮後嗣,宜以曹州濟陰之邑奉唐主,封為濟陰王。 凡曰軌儀,並遵故實。 姬庭多士,比是殷臣;楚國群材,終為晉用。 歷觀前載,自有通規,但遵故事之文,勿替在公之效。 應是唐朝中外文武舊臣,見任前資官爵,一切仍舊。 凡百有位,無易厥章,陳力濟時,盡瘁事我。 古者興王之地,受命之邦,集大勛有異庶方,沾慶澤所宜加等。 故豐沛著啟祚之美,穰鄧有建都之榮,用壯鴻基,且旌故里,爰遵令典,先示殊恩。 宜升汴州為開封府,建名東都。 其東都改為西都,仍廢京兆府為雍州佑國軍節度使。 《五代會要》:四月,改京兆府為大安府,長安縣為大安縣,萬年縣為大年縣,仍置佑國軍節度使額。 始命韓建為佑國軍節度使。 是日大酺,賞賜有差。 《通鑒》:甲辰,唐昭宣帝降禦札禪位於梁。 以攝中書令張文蔚為冊禮使,禮部尚書蘇循副之;攝侍中楊涉為押傳國寶使,翰林院學士張策副之;御史大夫薛貽矩為押金寶使,尚書左丞趙光逢副之。 帥百官備法駕,詣大梁。 甲子,張文蔚、楊涉乘輅自上源驛至,從冊寶諸司各備儀衛鹵簿前導,百官從其後,至金祥殿前陳之。 王被袞冕,即皇帝位。 張文蔚、蘇循奉冊升殿進讀,楊涉、張策、薛貽矩、趙光逢以次奉寶升殿,讀已,降,帥百官舞蹈稱駕。 帝遂與文蔚等宴于元德殿。 帝舉酒曰:「朕輔政未久,此皆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慚懼,俯伏不能對,獨蘇循、薛貽矩及刑部尚書張禕盛稱帝功德,宜應天順人。 宋州刺史王皋進兩岐麥,陳州袁象先進白兔一,付史館編錄,兼示百官。 詔在京司及諸軍州縣印一例鑄換,其篆文則各如舊。 辛未,武安軍節度使馬殷進封楚王。 以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翔與帷幄之謀,故首擢焉。 追尊四代廟號:高祖媯州府君上謚曰宣元皇帝,廟號肅祖,太廟第一室,陵號興極陵,祖妣高平縣君范氏追諡宣僖皇后;皇曾祖宣惠王上謚曰光獻皇帝,廟號敬祖,第二室,陵號永安,祖妣秦國夫人楊氏追諡光孝皇后;皇祖武元王上謚曰昭武皇帝,廟號憲祖,第三室,陵號光天,祖妣吳國夫人劉氏追諡昭懿皇后;皇考文明王上謚曰文穆皇帝,廟號烈祖,第四室,陵號咸寧,皇妣晉國太夫人王氏追諡文惠皇后。 以宣武節度副使皇子友文為開封尹,判建昌院事。 友文,本康氏子也,帝養以為子。 是月,制宮殿門及都門名額:正殿為崇元殿,東殿為元德殿,內殿為金祥殿,萬歲堂為萬歲殿,門如殿名。 帝自謂以金德王,又以福建上獻鸚鵡,諸州相繼上白烏、白兔洎白蓮之合蒂者,以為金行應運之兆,故名殿曰金祥。 以大內正門為元化門,皇牆南門為建國門,滴漏門為啟運門,下馬門為升龍門,元德殿前門為崇明門,正殿東門為金烏門,西門為玉兔門,正衙東門為崇禮門,東偏門為銀台門,宴堂門為德陽門,天王門為賓天門,皇牆東門為寬仁門,浚儀門為厚載門,皇牆西門為神獸門,望京門為金鳳門,宋門為觀化門,尉氏門為高明門,鄭門為開明門,梁門為乾象門,酸棗門為興和門,封丘門為含耀門,曹門為建陽門。 升開封、浚儀為赤縣,尉氏、封丘、雍丘、陳留為畿縣。 《五代會要》:四月,改左右長直為左右龍虎軍,左右內衙為左右羽林軍,左右堅鋭夾馬突將為左右神武軍,左右親隨軍將馬軍為左右龍驤軍。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