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陵,字达夫,本汉太尉震之裔。 父太清,倦宦,客河朔,死安禄山之乱。 于陵始六岁,间关至江左,逮长,有奇志。 十八擢进士,调句容主簿。 节度使韩滉刚严少许可,独奇于陵,谓妻柳曰:「吾求佳婿,无如于陵贤。 」因以妻之。 辟鄂岳、江西使府。 滉居宰相,领财赋,权震中外。 于陵随府罢,避亲不肯调,退庐建昌,以文书自娱乐。 滉卒,乃入为膳部员外郎。 以吏部判南曹,选者恃与宰相亲,文书不如式,于陵驳其违,宰相怒,以南曹郎出使吊宣武军。 未几,迁右司郎中,换吏部,出为绛州刺史。 德宗雅闻其名,留拜中书舍人。 时京兆李实恃恩暴横,于陵与所善许孟容不离附,为所谮短,徙秘书少监。 帝崩,宣遗诏于太原、幽州,节府献遗无所纳。 拜华州刺史,迁浙东观察使。 越人饥,请出米三十万石抍赡贫民,政声流闻。 入为京兆尹。 先是,编民多窜北军籍中,倚以横闾里。 于陵请限丁制,减三丁者不得著籍,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 迁户部侍郎。 元和初,牛僧孺等以贤良方正对策,于陵被诏程其文,居第一,宰相恶其言,出为岭南节度使。 辟韦词、李翱等在幕府,咨访得失,教民陶瓦易蒲屋,以绝火患。 监军许遂振者,悍戾贪肆,惮于陵,不敢挠以私,则为飞语闻京师,宪宗不能无惑,有诏罢归。 遂振领留事,笞吏剔抉其赃,吏呼曰:「杨公尚拒他方赂遗,肯私官钱邪?」宰相裴垍亦为帝别白言之,乃授吏部侍郎,而遂振终得罪。 初,吏部程判,别诏官参考,齐抗当国,罢之。 至是,尚书郑余庆移疾,乃循旧制。 于陵建言:「他官但第判能否,不知限员,有司计员为留遣之格,事不相谋,莫如勿置。 」于是有诏三考官止较科目选,至常调悉还吏部。 又请修甲历,南曹置别簿相检实,吏不能为奸。 始奏选者纳直给符告,居四年,凡调三千员,时谓为适。 以兵部兼御史大夫,判度支。 王师讨淮西,于陵用所亲为供军使,主唐、邓,而高霞寓腾牒度支,以饷道乏。 及战败,诏责之,指以为言。 帝怒,贬于陵郴州刺史。 徙原王傅,复以户部侍郎知吏部选。 李师道平,诏宣慰淄青。 朝廷始议分其地,而刘悟节度滑州,未出郓,于陵趣使上道。 还奏,帝悦其能。 会浙西观察使李阉死,皇甫镈素忌于陵,荐以代翛,帝不之可。 穆宗立,迁户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数上疏乞身,不许。 授太子少傅,封弘农郡公。 俄以尚书左仆射致仕,诏赐实俸,让不受。 于陵器量方峻,进止有常度,节操坚明,始终不失其正,时人尊仰之。 太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册赠司空,谥曰贞孝。 四子:景复仕至同州刺史,绍复中书舍人,师复大理卿,中子嗣复位宰相,自有传。 马总,字会元,系出扶风。 少孤窭,不妄交游。 贞元中,辟署滑州姚南仲幕府,监军薛盈珍诬南仲不法,总坐贬泉州别驾。 盈珍入用事,福建观察使柳冕希旨欲诛之,会刺史穆赞保护,乃免。 徙恩王傅。 元和中,以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廉清不挠,用儒术教其俗,政事嘉美,獠夷安之。 建二铜柱于汉故处,镵著唐德,以明伏波之裔。 徙桂管经略观察使,入为刑部侍郎。 十二年,兼御史大夫,副裴度宣慰淮西。 吴元济禽,为彰义节度留后。 蔡人习伪恶,相掉讦,犷戾有夷貊风。 总为设教令,明赏罚,磨治洗汰,其俗一变。 始奏改彰义为淮西,寻擢拜淮西节度使,徙忠武,改华州防御、镇国军使。 李师道平,析郓、曹、濮等为一道,除总节度,赐号天平军。 长庆初,刘总上幽、镇地,诏总徙天平,而召扌怱还,将大用之。 会总卒,穆宗以郓人附赖总,复诏还镇。 二年,检校尚书左仆射,入为户部尚书。 总笃学,虽吏事倥偬,书不去前,论著颇多。 卒,赠右仆射,谥曰懿。 赞曰:巢父恃正义,触群不肖,谋不以权,遂丧其身。 宁、邠皆所谓邦之司直者,后世卒蕃衍。 公绰仁而勇,于陵方重,总沈懿,皆有大臣风,才堪宰相而用不至,果时有不幸邪?穆、崔、柳代为孝友闻家,君子之泽远哉!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 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 遭父丧 ,孝闻乡里。 调国子直讲。 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 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 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赞善大夫、史馆修撰、兼集贤殿校理,修国史、仪注。 以贫求解。 历同州长史、润州别驾。 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改主客员外郎,复兼修撰。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诏可。 又言:「东都太庙不当置木主,按《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作栗主则瘗桑主,犹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也。 东都太庙,本武后所建,以祀诸武,中宗去主存庙,以备行幸迁都之置。 且商迁都前八后五,不必每都别立神主也。 若曰神主已经奉祀,不得一日而废,则桑主以虞,至练祭而埋之,明是不然。 」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 」诏礼官儒者杂议。 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而火为母,故火用事之末而祭之,三季月则否。 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 」又议:「五人帝于国家为前后,无君臣义,天子祭宜毋称臣,祭而称臣,于天帝无异。 」又:「春秋释奠孔子,祝版皇帝署,北面揖,以为太重。 宜准武王受丹书于师尚父,行东面之礼。 」事皆施行。 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吊祭册立新罗使。 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 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 还,授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 第6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6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