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元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子仪,令悉军讨之。 同、华将吏闻军起,杀智光,传首阙下。 二年,吐蕃寇泾州,诏移屯泾阳。 邀战于灵州,败之,斩首二万级。 明年,还河中。 吐蕃复寇灵武,诏率师五万屯奉天,白元光破虏于灵武。 议者以吐蕃数为盗,马璘孤军在邠不能支,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使,屯邠州,徙璘为泾原节度使。 回纥赤心请市马万匹,有司以财乏,止市千匹。 子仪曰:「回纥有大功,宜答其意,中原须马,臣请内一岁奉,佐马直。 」诏不听,人许其忠。 九年,入朝,对延英,帝与语吐蕃方强,慷慨至流涕。 退,上书曰: 朔方,国北门,西御犬戎,北虞猃狁,五城相去三千里。 开元、天宝中,战士十万,马三万匹,仅支一隅。 自先帝受命灵武,战士从陛下征讨无宁岁。 顷以怀恩乱,痍伤雕耗,亡三分之二,比天宝中止十之一。 今吐蕃兼吞河、陇,杂羌、浑之众,岁深入畿郊,势逾十倍,与之角胜,岂易得邪?属者虏来,称四节度,将别万人,人兼数马。 臣所统士不当贼四之一,马不当贼百之二,外畏内惧,将何以安?臣惟陛下制胜,力非不足,但简练不至,进退未一,时淹师老,地广势分。 愿于诸道料精卒满五万者,列屯北边,则制胜可必。 窃惟河南、河北、江淮大镇数万,小者数千,殚屈禀给,未始搜择。 臣请追赴关中,勒步队,示金鼓,则攻必破,守必全,长久之策也。 又自陈衰老,乞骸骨。 诏曰:「朕终始倚赖,未可以去位。 」不许。 德宗嗣位,诏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前二千户,给粮千五百人,刍马二百匹,尽罢所领使及帅。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 薨,年八十五。 帝悼痛,废朝五日。 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 赠太师。 陪葬建陵。 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 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著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 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 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 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 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 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 幕府六十馀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 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子仪岁入官俸无虑二十四万缗。 宅居亲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胜纪。 代宗不名,呼为大臣。 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四。 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 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 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 子曜、旰、晞、昢、晤、暧、曙、映,而四子以才显。 曜,性沉静,资貌瑰杰。 累从节度府辟署,破虏有功,为开阳府果毅都尉。 至德初,推子仪功,授卫尉卿,累进太子詹事、太原郡公。 子仪专征伐,曜留治家事,少长无闲言。 诸弟或饰池馆,盛车服,曜独以朴简自处。 子仪罢兵,迁太子少保,昆弟六人,共制拜官。 子仪薨,以遗命簿上四朝所赐名马珍物,德宗复赐之,乃悉散诸弟。 居丧以礼,疾甚,或劝茹葱薤,终不属口。 后卢杞秉政,忌勋族,子仪婿太仆卿赵纵、少府少监李洞清、光禄卿王宰皆以次得罪。 奸人幸其危,多论夺田宅奴婢,曜大恐,独宰相张镒力保护。 德宗稍闻之,诏有司曰:「尚父子仪有大勋力,保乂王家,尝誓山河,琢金石,许宥十世。 前日其家市田宅奴婢,而无赖者以尚父殁,妄论夺之,自今有司毋得受。 」建中三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曰孝。 初,曜袭代国公,食二千户。 贞元初,诏减半以封晞、暧、映、曙,人二百五十户。 未几,复诏四人各减五十户,封曜子锋、晤子鐇各百户云。 晞,善骑射,从征伐有功,复两京,战最力,出奇兵破贼,累进鸿胪卿。 河中军乱,子仪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晞选亲兵昼夜警,以备非常,奸人不得发。 以功拜殿中监。 吐蕃、回纥入寇,加御史中丞,领朔方军援邠州,与马璘合军击虏,破之。 虏复来,阵泾水北,子仪遣晞率徒兵五千、骑五百袭虏。 晞以兵寡不进,须暮,贼半济,乃击,斩首五千级。 加御史大夫,子仪固让,乃止。 居父丧,值硃泚乱,南走山谷。 贼舁致之,欲污以官,佯暗不答;贼露兵胁之,不动。 数以城中事贻书李晟。 既而奔奉天。 天子还,改太子宾客。 子钢,从朔方杜希全幕府。 希全檄为丰州刺史,晞怜其弱不任事,丐罢。 德宗遣使者召钢,钢疑得罪,挺身走吐蕃,不纳。 希全执送京师,赐死。 晞坐免,寻复太子宾客。 累封赵国公。 卒,赠兵部尚书。 孙承嘏。 承嘏,字复卿,幼秀异,通《五经》。 元和中,及进士第,累迁起居舍人。 居母丧,以孝闻。 太和六年,为谏议大夫,言政事得失。 文宗以郑注为太仆卿,承嘏极论其非,注颇惧。 进给事中。 俄出为华州刺史,给事中卢载还诏书,且言:「承嘏数封驳称职,宜在禁闼。 」帝曰:「朕谓久次,欲优其稍入耳。 」乃复留给事中。 时江淮旱,用度不支,诏宰相分领度支、户部。 承嘏言:「宰相调和阴阳,安黎庶。 若使阅视簿书,校缗帛,非所宜。 」帝顺纳。 迁刑部侍郎。 帝尝称其儒素,无贵骄气,不类勋家。 每进对,恩接备厚。 方大任用,会卒。 家无馀赀,亲友为办丧祭。 赠吏部尚书。 第5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5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