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 户部侍郎萧炅,林甫所引,不知书,尝与挺之言,称蒸尝伏腊,乃为「伏猎」。 挺之白九龄:「省中而有伏猎侍郎乎!」乃出炅岐州刺史,林甫恨之。 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下除洛州刺史,徙绛州。 天宝初,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材可用。 」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 」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 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自养。 帝恨吒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都。 挺之郁郁成疾,乃自为文志墓,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嫁故人孤女数十人,当时重之。 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已乃自葬于其塔左,君子以为偏。 子武。 武,字季鹰。 幼豪爽。 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 武始八岁,怪问其母,母语之故。 武奋然以铁鎚就英寝,碎其首。 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 」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 」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 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廕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 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 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子,荐为给事中。 已收长安,拜京兆少尹。 坐琯事贬巴州刺史。 久之,迁东川节度使。 上皇合剑南为一道,擢武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还,拜京兆尹,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 迁黄门侍郎。 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 破吐籓七万众于当狗城,遂收盐川。 加检校吏部尚书。 武在蜀颇放肆,用度无艺,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 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 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 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 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 李白为《蜀道难》者,乃为房与杜危之也。 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年四十,赠尚书左仆射。 挺之从孙绶。 绶父丹,尝为剑南盐铁、青苗、租庸使,以武在蜀,辞不拜。 绶擢进士第,以侍御史副刘赞为宣歙团练使。 赞卒,绶总留事,悉库物以献,召为刑部员外郎。 宾佐进奉由绶始。 河东节度使李说病,军司马郑儋总其政,说卒,代为节度。 时德宗务姑息,方镇若帅死,不它命,即用军司马代之,以和厌众情。 至是,帝颇忆绶所献,故擢为河东司马。 明年,儋卒,即检校工部尚书,代其使。 宪宗立,杨惠琳反夏州,刘辟反蜀,绶建言:「天子始即位,不可失威,请必诛。 」选锐兵,遣大将李光颜助讨贼。 二贼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公,进司空。 在镇九年,尚宽惠,治称流闻,士马孳息。 尝大阅,旗帜周七十里,回鹘梅录将军在会,闻金鼓震伏。 入为尚书右仆射。 绶既名胄,于吏事有方略,然锐进趣,素议薄之。 始就廊下食,在百官上,帝使中人赐含桃,绶见拜之,为御史劾奏,绶惭惧待罪,诏释绶而贬中人。 出为荆南节度使,封郑国公。 溆州蛮张伯靖杀吏,据辰、锦州,连九洞自固,诏绶进讨。 绶勒兵出次,遣将赍檄开晓,群蛮悉降。 吴元济反,佥以绶明恕可大事,乃徙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淮西招抚使。 绶引师压贼境,多出金帛赏士,以厚赂谢中人,招声援,既未有以制贼,闭屯弥年不战。 宰相裴度谓绶非将才,以太子少保召还,检校司徒,判光禄卿事,进少傅。 卒,年七十七,赠太保。 绶才不逾中人,然历三镇,所奏辟及绶时位将相者九人。 初,绶未显,过于■乡尉李达,达不礼,方饭它客,不召绶。 后达罢彭城令,过并州,晨入谒,不知绶也。 绶方大宴宾客,召达至,戒客勿起,让曰:「吾昔羁旅■乡,君方召客食而不顾我,今我召客亦不敢留君。 」达惭,不得去,左右引出,悸而瘖,卧馆数月,其佐令狐楚为请,乃免。 河东李进贤者,善畜牧,家高赀,得幸于绶,署牙门将。 元和中,进贤累为振武节度使,辟绶子澈为判官。 澈年少,治苛刻,军中苦之。 回鹘入辟鹈泉,进贤发兵讨之,吏廪粮不实,次鸣砂,焚杀其将杨遵宪而还。 进贤大怒,众惧,因燔城门,攻进贤,左右拒战不胜,缒而去,奔靖边军。 乃杀澈而屠进贤家。 诏以夏绥银节度使张煦代之,诛乱首数百人乃定。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裴漼,绛州闻喜著姓。 父琰之,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年甚少,不主曹务 ,刺史李崇义内轻之,镌谕曰:「同,三辅,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琰之唯唯。 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乃命吏连纸进笔为省决,一日毕,既与夺当理,而笔词劲妙。 崇义惊曰:「子何自晦,成吾过耶?」由是名动一州,号「霹雳手」。 后为永年令,有惠政,吏刻石颂美。 以仓部郎中病废。 漼侍疾十余年,不肯仕。 琰之没,始擢明经,调陈留主簿,迁监察御史。 时崔湜、郑愔典吏部,坐奸赃,为李尚隐所劾,诏漼按讯,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为阿右,漼执正其罪,天下称之。 累进中书舍人。 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甚,役不止,漼上言:「春夏毋聚大众,起大役,不可兴土功,妨农事。 若役使乖度,则有疾疫水旱之灾,此天人常应也。 今自冬徂春,雨不时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而土木方兴,时之孽,职为此发。 今东作云始,丁壮就功,妨多益少,饥寒有渐。 《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时岁三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是时作南门。 陛下以四方为念,宜下明制,令二京营作、和市木石,一切停止。 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不报。 迁兵部侍郎。 以铨总劳,特授一子官。 开元五年,为吏部侍郎,甄拔士为多。 拜御史大夫。 漼雅与张说善,说方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自重焉,擢吏部尚书。 世俭素,而晚节稍畜伎妾,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改太子宾客。 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从祖弟宽。 第49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