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盗边,诸将数败,虏益张,秣骑内侵。 帝怒,欲自将兵讨之。 颋谏曰:「古称荒服,取荒忽之义,非常奉职贡也。 故来则拒,去则勿逐,以禽兽畜之,羁縻御之。 譬若猎然,羽毛不入服用,体肉不登郊庙,则王者不射也。 况万乘之重,与犬羊蚊虻语负胜哉?远夷左衽,不足以辱天子,亦可见矣。 虽然,兵法先声后实,陛下姑班亲征之诏,而敕虓将谋夫投会济师,则吐蕃不日崩破,亦无待躬致天讨也。 臣谓岐、陇凋弊积年,若千乘万骑,供亿不涯,诚恐徭役内兴,寇掠外虞,斯人不堪,一也。 戎虏之性,骤往倏来,败不耻奔,胜不让成。 若大军一临边,怖震鸟散,彼出多方,我受其误,二也。 太上皇闻陛下身对寇场,不能无忧,烝烝之思,何以自安?三也。 汉蒯成侯谏高帝曰:“上尝自劳,岂谓无人使哉?」高帝以为爱我。 今将相大臣,岂无为陛下宣力者,何亲行之遽邪?”不省。 复上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籓贡或阙,王命征之,于是乎治兵其郊,获辞而止,非谓按甲自临。 敌人畏之莫敢战也。 古天子无亲将,惟黄帝五十二战,当未平之时。 自阪泉功成,则修身闲居,无为无事。 陛下拨定祸乱,方当深视高居,制礼作乐,禅梁父,登空同,何至厌天居,衽金革,为一日之敌?今吐蕃遣渠领干犯国令,军吏一不胜,而陛下屈至尊为之敌,虽朝鼎夕砧,犹未可以夸四夷,安足劳圣躬哉?虏之入,唯盗羊马,发窖裭衣,未尝杀略边人,其罪易原也。 臣恐虏情狼顾,牵连北狄,闻六师之行,入幽、并,犯灵、夏,南动京师,太上皇一致忧劳,是陛下以天下之安,不能宁其亲也。 臣固曰,居中制胜,策之上者。 若夫择良将,募重而约严,违律必诛,杀敌必赏,多出金以购酋长,虏亡无日矣。 愿稍迁延,以须西音。 」亦会薛讷大破吐蕃,俘获不赀,由是帝止不行。 时诏立靖陵碑,命颋为之词,辞曰:「前世帝后不志碑,事弗稽古,谓之不法。 审当可者,祖宗诸陵,一须营立,后嗣谓何?」帝不纳其言。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 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璟尝曰:「吾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长厚,自是国器;若献可替否,事至即断,尽公不顾私,则今丞相为过之。 」 八年,罢为礼部尚书。 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时蜀彫攰,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 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戌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 」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 」颋曰:「不然。 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巂州蛮苴院与吐蕃连谋入寇,获谍者,吏请讨之,颋不听,移书还其谍曰:「毋得尔。 」苴院羞悔,不敢侵边。 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 还,分主十铨事。 卒,年五十八。 帝犹视朝,起居舍人韦述上疏曰:「贞观、永徽时,大臣薨,辄置朝举哀,成终始恩,上有旌贤录旧之德,下有生荣死哀之美。 昔晋知悼子卒,平公宴乐,杜蒉一言而悟,《春秋》载之。 故礼部尚书颋累叶辅弼,奉事轩陛二十余年,今奄忽不还,邦人痛嗟。 惟帷尽之旧,股肱之戚,宜即废朝,明君臣之谊。 」帝曰:「固朕意也。 」即日帐次哭洛城南门,不朝。 诏赠右丞相,谥曰文宪。 葬日,帝游咸宜宫,将猎,闻之,曰:「颋且葬,我忍自娱哉!」半道而还。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 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 」后遂为故事。 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诜,字廷言,举贤良方正高第,补汾阴尉,迁秘书详正学士,累转给事中,时颋为紫微侍郎,固辞。 帝曰:「古有内举不避亲者乎?」对曰:「晋祁奚是也。 」帝曰:「若然,朕自用诜,卿言非公也。 」顷之,出徐州刺史,治有迹。 卒,赠吏部侍郎。 诜子震,以廕补千牛。 十余岁,强学有成人风。 颋曰:「吾家有子。 」累迁殿中侍御史、长安令。 安禄山隐京师,震与尹崔光远杀开远门吏,弃家出奔。 会肃宗兴师灵武,震昼夜驰及行在,帝嘉之,拜御史中丞,迁文部侍郎。 广平王为元帅,崇择宾佐,以震为粮料使。 二京平,封岐阳县公,改河南尹。 九节度兵败相州,震与留守崔圆奔襄、邓,贬济王府长史。 起为绛州刺史,进户部侍郎,判度支,为泰陵、建陵卤簿使,以劳封岐国公,拜太常卿。 代宗将幸东都,复以震为河南尹,未行,卒,赠礼部尚书。 干,瑰从父兄也。 父勖,字慎行,武德中,为秦王谘议、典签、文学馆学士,尚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 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 劝开馆引文学士,著书名家。 历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卒。 干擢明经,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好畋,每谏止之。 垂拱中,迁魏刺史。 河朔饥,前刺史苛暴,百姓流徙,干检吏督奸,劝课农桑,由是流冗尽复,以治称。 拜右羽林军将军,迁冬官尚书。 来俊臣素忌之,诬干与琅邪王冲通书,系狱,发愤卒。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 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后尝问:「诸儒言氏族皆本炎、黄之裔,则上古乃无百姓乎?若为朕言之。 」说曰:「古未有姓,若夷狄然。 自炎帝之姜、黄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为之姓。 其后天下建德,因生以赐姓,黄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 德同者姓同,德异者姓殊。 其后或以官,或以国,或以王父之字,始为赐族,久乃为姓。 降唐、虞,抵战国,姓族渐广。 周衰,列国既灭,其民各以旧国为之氏,下及两汉,人皆有姓。 故姓之以国者,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 」后曰:「善。 」 久视中,后逭暑三阳宫,汔秋未还。 说上疏曰: 第4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