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既庶而富,遂屠诸侯。 此救弊之术也。 故曰:「刻薄可施子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 」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 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此不知变之祸也。 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 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 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 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 此知变之善也。 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 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 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国家自文明以来,天地草昧,内则流言,外则构难。 故不设钩距,无以顺人;不切刑罚,无以息暴。 於是置神器,开告端,故能不出房闱,而天下晏然易主矣。 臣闻急趋者无善迹,促柱者无和声;拯溺不规行,疗饥不鼎食。 即向时秘策,今之刍狗也。 愿鉴秦、汉之失,考时事之宜,毁蘧庐,遗糟粕;下宽大之令,流旷荡之泽,去萋斐之角牙,顿奸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扫朋党之险迹,旷然使天下更始,岂不乐哉! 后善其言。 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 乃请高史官选,以求名才。 侍中韦安石尝阅其稿史,叹曰:「董狐何以加!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 」时赋敛繁重,民多荡析,后数召入禁中访失得,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张易之构魏元忠、张说,欲诛之,无敢言者。 敬则独奏曰:「元忠、说秉心忠一,而所坐无名,杀之失天下望。 」乃得不死。 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 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 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 既明其非罪,改庐州。 代还,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 卒年七十五。 敬则与三从昆弟居四十年,赀产无异。 及执政,每以用人为先,细务不省也。 岭表蛮叛,以裴怀古有文武才,用为桂州都督,蛮服其威惠,相率降。 荐魏知古为凤阁舍人,张思敬为右史,皆称职。 初,二张权宠盛,敬则密谓敬晖曰:「公若假太子令,举北军诛易之兄弟,两飞骑力耳。 」晖卒用其策。 始崔实、仲长统、王朗、曹冏论封建,指秦为失,敬则以为秦、汉世礼义陵迟,不可复用周制封诸侯,著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 睿宗嗣位,尝曰:「神龙以来,忠於本朝者,李多祚、王同晈、韦月将、燕钦融并褒复矣,尚有遗者耶?」刘幽求曰:「硃敬则忠正义烈,天下所推,往为宗楚客、冉祖雍等所诬,谪守刺史。 长安中,尝语臣曰:‘相王必受命,当悉心事之。 ’及韦氏干纪,臣遂见危赴难。 虽天诱其衷,亦敬则启之。 」於是追赠秘书监,谥曰元。 敬则兄仁轨,字德容,隐居养亲。 常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有赤乌、白鹊栖所居树,按察使赵承恩表其异。 及卒,郭山恽、员半千、魏知古共谥为孝友先生。 赞曰: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 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 潜授五龙,夹之以飞。 」世以为名言。 方高宗举天下将以禅后,处俊固争,不使妻乘夫,阴反阳,至奸人衔怨,仇胔以逞。 盖所谓谊形於主耶。 敬则一谏,而罗织之狱衰,时而后言者欤!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王綝,字方庆,以字显。 其先自丹杨徙雍咸阳。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 王好畋游,上书切谏 ,王稍止,然益疏斥。 终荆王友。 方庆起家越王府参军,受司马迁、班固二史于记室任希古,希古它迁,就卒其业。 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 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胜忿,杀之。 方庆至,秋毫无所索。 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 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 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 转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 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神功初,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晋穆帝纳后,当康帝忌月,时以为疑。 荀询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俞无理据。 世用其言。 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 」诏可。 武后幸玉泉祠,以山道险,欲御腰舆。 方庆奏:「昔张猛谏汉元帝‘乘船危,就桥安’。 帝乃从桥。 今山阿危峭,隥道曲狭,比於楼船,又复甚危,陛下奈何轻践畏涂哉?」后为罢行。 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 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 有诏申责,内外畏之。 后尝就求义之书,方庆奏:「十世从祖义之书四十余番,太宗求之,先臣番上送,今所存惟一轴。 并上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世祖昙首、七世祖僧绰、六世祖仲宝、五世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世从祖献之等凡二十八人书共十篇。 」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中书舍人崔融序其代阀,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歆其宠。 以老乞身,改麟台监,脩国史。 中宗复为皇太子,拜方庆检校左庶子。 第4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