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者,字仲烈,世徙东莱,宋太尉弘之远裔。 家足于财,颇负气豪纵。 擢下笔成章科,调栾城尉,三迁监察御史,改殿中。 会朝,宰相宗楚客、杨再思离立偶语,无竞扬笏曰:「朝礼上敬,公等大臣,不宜慢常典。 」楚客怒,徙无竞太子舍人。 神龙初,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 张易之等诛,坐尝交往,贬广州,仇家矫制搒杀之。 赵元省,字贞固,河间人。 祖掞,号通儒,在隋,与同郡刘焯俱召至京师,补黎阳长,徙居汲。 元少负志略,好论辩。 来游雒阳,士争慕向,所以造谢皆缙绅选。 武后方称制,惧不容其高,调宜禄尉。 到职,非公事不言,弹琴莳药,如隐者之操。 自伤位不配才,卒年四十九。 其友魏元忠、孟诜、宋之问、崔璩等共谥昭夷先生。 赞曰:“子昂说武后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 后窃威柄,诛大臣、宗室,肋逼长君而夺之权。 子昂乃以王者之术勉之,卒为妇人讪侮不用,可谓荐圭璧于房闼,以脂泽污漫之也。 瞽者不见泰山,聋者不闻震霆,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 少贫贱,好学。 值乱,不能安业 ,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 转陈仓尉。 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 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搒杀之。 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 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 」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 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 常日赘调,已有所妨。 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 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 」玺书褒纳。 拜新安令。 累迁给事中。 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伐辽,义府欲斥以罪,使督漕,而船果覆没。 坐免官,白衣随军。 初,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守其城,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纳残党。 文度死,百济故将福信及浮屠道琛迎故王子扶余丰立之,引兵围仁愿。 诏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文度之众,并发新罗兵为援,仁轨将兵严整,转斗陷阵,所向无前。 信等释仁愿围,退保任存城。 既而福信杀道琛,并其众,招还叛亡,势张甚。 仁轨与仁愿合,则解甲休士。 时定方伐高丽,围平壤不克。 高宗诏仁轨拔军就新罗与金法敏议去留计。 将士咸欲还,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强,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者,得专之。 今天子欲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 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不百全。 战胜之日,开张形势,腾檄济师,声援接,虏亡矣。 今平壤不胜,熊津又拔,则百济之烬复炎,高丽之灭无期。 吾等虽入新罗,正似坐客,有不如志,悔可得邪?扶余丰猜贰,表合内携,热不支久。 宜坚守伺变以图之,不可轻动。 」众从其议,乃请益兵。 时贼守真岘城,仁轨夜督新罗兵薄城扳堞,比明,入之,遂通新罗饟道。 而丰果袭杀福信,遣使至高丽、倭丐援。 会诏遣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浮海而至,士气振。 于是,诸将议所向,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盍先击之?」仁轨曰:「兵法避实击虚。 加林险而固,攻则伤士,守则旷日。 周留城,贼巢穴,群凶聚焉。 若克之,诸城自下。 」于是仁师、仁愿及法敏帅陆军以进,仁轨与杜爽、扶余隆繇熊津白江会之。 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扶余丰脱身走,获其宝剑。 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其众与倭人降,独酋帅迟受信据任存城未下。 始,定方破百济,酋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啸亡散,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皆降。 仁轨以赤心示之,畀取任存自效,即给铠仗粮Я。 仁师曰:「夷狄野心难信,若受甲济粟,资寇便也。 」仁轨曰:「吾观相如、常之忠而谋,因机立功,尚何疑?」二人讫拔其城。 迟受信委妻子奔高丽,百济余党悉平。 仁师等振旅还,诏留仁轨统兵镇守。 百济再被乱,僵尸如莽,仁轨始命瘗埋吊祭焉。 葺复户版,署官吏,开道路,营聚落,复防堰,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遂营屯田,以经略高丽。 仁愿至京师,帝劳曰:「若本武将,军中奏请,皆有文理,何道而然?」对曰:「仁轨之辞,非臣所能。 」帝叹赏之,超进仁轨六阶,真拜带方州刺史,赐第一区,厚赉妻子,玺书褒勉。 先是,贞观、永徽中,士战殁者皆诏使吊祭,或以赠官推授子弟。 显庆后,讨伐恩赏殆绝;及破百济、平壤,有功者皆不甄叙。 州县购募,不愿行,身壮家富者,以财参逐,率得避免。 所募皆伫劣寒惫,无斗志。 仁轨具论其弊,请加慰赉,以鼓士心。 又表用扶余隆,使绥定余众。 帝乃以隆为熊津都督。 时刘仁愿为卑列道总管,诏率兵度海,使代旧屯,与仁轨俱还。 仁轨曰:「上巡狩方岳,又经略高丽。 方农时,而吏与兵悉被代,新至者未习,万一蛮夷生变,谁与捍之?不如留旧兵毕获,等级遣还。 仁轨当留,未可去。 」仁愿不可,曰:「吾但知准诏耳。 」仁轨曰:「不然。 苟利国家,知无不为,臣之节也。 」因陈便宜,愿留屯。 诏可。 由是以仁愿为不忠。 始,仁轨任带方州,谓人曰:「天将富贵此翁邪!」乃请所颁历及宗庙讳,或问其故,答曰:「当削平辽海,颁示本朝正朔。 」卒皆如言。 及封泰山,仁轨乃率新罗、百济、儋罗、倭四国酋长赴会。 天子大悦,擢为大司宪。 迁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 累功封乐城县男。 总章元年,为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副李勣讨高丽,平之。 以疾辞位,进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 俄召为陇州刺史,拜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脩国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 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俄拜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仍知政事。 第4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