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期。 安期亦七岁属文。 父贬桂州,遇盗,将加以刃,安期跪泣请代,盗哀释之。 贞观初,为符玺郎。 累除主客员外郎。 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司列少常伯,数豫决国事。 帝屡责侍臣以不能进贤,众不敢对。 安期进曰:「邑十室且有忠信,天下至广,不为无贤。 比见公卿有所荐进,皆劾为朋党,滞抑者未申,而主荐者已訾,所以人人争噤默以避嚣谤。 若陛下忘其亲仇,旷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谗毁路,其谁敢不竭忠以闻上乎?」帝纳之。 寻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出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卒,谥曰烈。 自德林至安期,三世掌制诰,孙羲仲,又为中书舍人。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 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 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 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 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 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 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 后为薛举黄门侍郎。 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 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 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愊致谏,帝礼纳其言。 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 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老于家。 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 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 善居加食。 」帝顿首谢。 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 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遂良自有传。 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及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道、天策仓曹参军事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军谘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学士。 七年,收卒,复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 凡分三番递宿于閤下,悉给珍膳。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 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方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所慕问,谓之「登瀛洲」。 刘孝孙者,荆州人。 祖贞,周石台太守。 孝孙少知名。 大业末,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 辩降,众引去,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 贞观六年,迁著作佐郎、吴王友。 历谘议参军。 迁太子洗马,未拜,卒。 李玄道者,本陇西人。 世居郑州。 仕隋为齐王府属。 李密据洛口,署记室。 密败,为王世充所执,众惧不能寐,独玄道曰:「死生有命,忧能了乎?」寝甚安。 及见世充,辞色不挠,释缚,为著作佐郎。 东都平,为秦王府主簿。 贞观初,累迁给事中,姑臧县男。 出为幽州长史,佐都督王君廓,专持府事。 君廓不法,每以义裁纠之。 尝遗玄道婢,乃良家子为所掠,遣去不纳,由是始隙。 君廓入朝,玄道寓书房玄龄,玄龄本甥也。 君廓发其书,不识草字,疑以谋己,遂反。 坐是流巂州,未几,擢常州刺史,风绩清简,下诏褒美,赐缯帛。 久之,致仕,加银青光禄大夫,以禄归第,卒。 李守素者,赵州人。 王世充平,召署天策府仓曹参军,通氏姓学,世号「肉谱」。 虞世南与论人物,始言江左、山东,尚相酬对;至北地,则笑而不答,叹曰:「肉谱定可畏。 」许敬宗曰:「仓曹此名,岂雅目邪?宜有以更之。 」世南曰:「昔任彦升通经,时称‘五经笥’,今以仓曹为‘人物志’,可乎?」时渭州刺史李淹亦明谱学,守素所论,惟淹能抗之。 姚思廉,本名简,以字行,陈吏部尚书察之子。 陈亡,察自吴兴迁京兆,遂为万年人。 思廉少受《汉书》于察,尽传其业。 寡嗜欲,惟一于学,未尝问家人生赀。 仕陈会稽王主簿。 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事,以父丧免。 服除,补河间郡司法书佐。 初,察在陈,尝脩梁、陈二史,未就,死,以属思廉,故思廉表父遗言,有诏听续。 炀帝又诏与起居舍人崔祖浚脩《区宇图志》。 迁代王侍读。 高祖定京师,府僚皆奔亡,独思廉侍王,兵将升殿,思廉厉声曰:「唐公起义,本安王室,若等不宜无礼于王。 」众眙却,布列阶下。 帝义之,听扶王至顺阳閤,泣辞去。 观者叹曰:「仁者有勇,谓此人乎!」俄授秦王府文学。 王讨徐圆朗,尝语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蒙素刃以明大节,古所难者。 」时思廉在洛阳,遣使遗物三百段,致书曰:「景想节义,故有是赠。 」 王为皇太子,迁洗马。 即位,改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诏与魏征共撰《梁》、《陈书》,思廉采谢炅、顾野王等诸家言,推究综括,为梁、陈二家史,以卒父业。 赐杂彩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 以籓邸恩,凡政事得失,许密以闻,思廉亦展尽无所讳。 帝幸九成宫,思廉以为「离宫游幸是秦皇、汉武事,非尧、舜、禹、汤所为」。 帝谕曰:「朕尝苦气疾,热即顿剧,岂为游赏者乎?」赐帛五十匹,拜散骑常侍、丰城县男。 卒,赠太常卿,谥曰康,陪葬昭陵。 孙。 赞曰:隋炀帝失德,高祖总豪英,兴北方,鼓行入关,举京师,轰若震霆。 思廉以诸生侍孱王,奋然陈大义,挫虓虎而夺之气,勇夫悍心,褫骇自却,不敢加无礼于其君。 诚使有国家者举不失义,天下其何以抗之哉?宜太宗之尊表云。 第3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3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