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 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 尝有台使见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绝畋猎久矣,而使者求鹰。 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 」太宗报书曰:「有臣如此,朕何忧!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亡千镒,乃朕所自御。 」又赐荀悦《汉纪》,曰:「悦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公宜绎味之。 」时突厥亡,帝遂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 又置降胡河南。 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属者突厥倾国入朝,陛下不即俘江淮变其俗,而加赐物帛,悉官之,引处内地,岂久安计哉?今伊吾虽臣,远在荒卤。 臣以为诸称籓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内,所谓行虚惠,收实福。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涉青海,观河源,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进爵为公。 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 每番直,常假寐。 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 」 十八年,幸洛阳,诏副房玄龄居守。 玄龄称「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 俄寝疾,帝亲和药,驿赐之。 临终,表请罢辽东役;又言京师宗庙所在,愿以关中为意。 就稿,叹曰:「吾闻男子不死妇人手!」命屏左右,言终卒,年五十九。 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 帝哭为恸。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不可干非其义。 对天子争是非,无回挠。 至妻子未始见惰容,事兄嫂以礼闻。 位通显,居陋狭甚。 在越州写书数百卷,及去,留都督署。 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高祖闻,咨美,更赐俚婢二十。 后破吐谷浑,复赐奴婢百五十口,悉以遗亲戚。 葬宗族无后者三十余柩,赀襚加焉。 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 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 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 」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 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殁后,所育孤姓为大亮行服如所亲者十余人。 兄子道裕,贞观末为将作匠。 有告张亮反者,诏百官议。 皆言亮当诛,独道裕谓反形未具。 帝怒不暇省,斩之。 岁余,刑部侍郎缺,宰相屡进名,不可。 帝曰:「朕得之矣。 是尝议张亮者,朕时虽不从,今尚悔之。 」遂命道裕。 终大理卿。 大亮族孙迥秀。 迥秀,字茂之。 及进士第,又中英才杰出科。 调相州参军事。 累转考功员外郎。 武后爱其材,迁凤阁舍人。 大足初,检校夏官侍郎,仍领选,铨汰文武,号称职,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张易之兄弟贵骄,因桡意谐媚,士论顿减。 俄坐赃贬庐州刺史。 易之诛,贬衡州长史。 中宗即位,召授将作少监。 累迁鸿胪卿、脩文馆学士。 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还拜兵部尚书。 卒,年五十,赠侍中。 迥秀少聪悟,多通宾客。 喜饮酒,虽多不乱,当时称其风流。 母少贱,妻尝詈媵婢,母闻不乐,迥秀即出其妻。 或问之,答曰:「娶妇要欲事姑,苟违颜色,何可留?」武后尝遣内人候其母,或迎置宫中。 后所居堂产芝草,犬乳邻猫,中宗以为孝感,旌大门闾。 子齐损,开元中以谋逆诛。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 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隋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厚礼之。 为越王侗给事郎。 王世充谋篡,胄说曰:「君臣大分均父子,休戚同之。 公当社稷之任,与存与亡,正在今日。 愿尊辅王室,拟伊、周以幸天下。 」世充诡曰:「善。 」俄肋九锡,胄又切谏,不纳。 出为郑州长史,使与王行本守武牢。 秦王攻拔之,引为府士曹参军,封武昌县男。 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 」即日命胄。 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閤。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 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 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 胄曰:「不然。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 」繇是与校尉皆免。 时选者盛集,有诡资廕冒牒取调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寘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 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 」帝大感寤,从其言。 胄犯颜据正,数查,参处法意,至析秋毫,随类指擿,言若泉涌,帝益重之。 迁尚书左丞。 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会仆射萧瑀免,封德彝卒,帝谓胄曰:「尚书总国纲维,失一事,天下有受其弊者。 今以令、仆委卿,宜副朕举。 」胄明敏,长于操决,无宿疑。 议者美其振职,谓武德以来殆无其辈。 复拜谏议大夫,与魏征更日供奉。 进民部尚书。 杜如晦遗言,请以选举委胄,由是检校吏部尚书。 然好抑文雅,奖法吏,时以寡学为訾。 第3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3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