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大都護府,本庭州,貞觀十四年平高昌,以西突厥泥伏沙鉢羅葉護阿史那賀魯部落置,並置蒲昌縣,尋廢,顯慶三年復置,長安二年為北庭都護府。 土貢:陰牙角、速霍角、阿魏截根。 戶二千二百二十六,口九千九百六十四。 縣四:有瀚海軍,本燭龍軍,長安二年置,三年更名,開元中蓋嘉運增築;西七百里有清海軍,本清海鎮,天寶中為軍;南有神山鎮。 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鉢城守捉,又有馮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輪台縣,又百五十里有張堡城守捉,又渡裡移得建河,七十里有烏宰守捉,又渡白楊河,七十里有清鎮軍城,又渡葉葉河,七十里有葉河守捉,又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東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又經黃草泊、大漠、小磧,渡石漆河,逾車嶺,至弓月城;過思渾川、蟄失蜜城,渡伊麗河,一名帝帝河,至碎葉界;又西行千里至碎葉城,水皆北流入磧及入夷播海。 金滿,下。 輪台,下。 有靜塞軍,大曆六年置。 後庭,下。 本蒲類,隷西州,後來屬,寶應元年更名。 有蒲類、郝遮、咸泉三鎮,特羅堡。 西海。 下。 寶應元年置。 安西大都護府,初治西州。 顯慶二年平賀魯,析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護府,分種落列置州縣,西盡波斯國,皆隷安西,又徙治高昌故地。 三年徙治龜茲都督府,而故府復為西州。 咸亨元年,吐蕃陷都護府。 長壽二年收復安西四鎮。 至德元載更名鎮西。 後復為安西。 土貢:罔砂、緋氈、偏桃人。 吐蕃既侵河、隴,惟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與沙陀、回紇相依,吐蕃攻之久不下。 建中二年,元忠、昕遣使間道入奏,詔各以為大都護,併為節度。 貞元三年,吐蕃攻沙陀、回紇,北庭、安西無援,遂陷。 有保大軍,屯碎葉城;于闐東界有蘭城、坎城二守捉城,西有蔥嶺守捉城,有胡弩、固城、吉良三鎮,東有且末鎮,西南有皮山鎮;焉耆西有于術、榆林、龍泉、東夷僻、西夷僻、赤岸六守捉城。 右隴右採訪使,治善阝州。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淮南道,蓋古揚州之域,漢九江、廬江、江夏等郡,廣陵、六安國及南陽、汝南、臨淮之境。 揚、楚、滁、和、廬、壽、舒為星紀分,安、黃、申、光、蘄為鶉尾分。 為州十二 ,縣五十三。 其名山:灊、天柱、羅、涂、八公。 其大川:滁、肥、巢湖。 厥賦:絁、絹、綿、布。 厥貢:絲、布、紵、葛。 揚州廣陵郡,大都督府。 本南兗州江都郡,武德七年曰邗州,以邗溝為名,九年更置揚州,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金、銀、銅器、青銅鏡、綿、蕃客袍錦、被錦、半臂錦、獨窠綾、殿額莞席、水兕甲、黃[QXDV]米、烏節米、魚臍、魚魚誇、糖蟹、蜜姜、藕、鐵精、空青、白芒、兔絲、蛇粟、括姜粉。 有丹楊監、廣陵監錢官二。 戶七萬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萬七千八百五十七。 縣七:有府四,曰江平、新林、方山,邗江。 江都,望。 東十一里有雷塘,貞觀十八年,長史李襲譽引渠,又築勾城塘,以溉田八百頃;有愛敬陂水門,貞元四年,節度使杜亞自江都西循蜀岡之右,引陂趨城隅以通漕,溉夾陂田;寶曆二年,漕渠淺,輸不及期,鹽鐵使王播自七里港引渠東注官河,以便漕運;有銅。 江陽,望。 貞觀十八年析江都置。 有康令祠,咸通中大旱,令以身禱雨赴水死,天即大雨,民為立祠。 六合,緊。 武德七年析置石樑縣,以石樑、六合二縣置方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石樑,以六合來屬。 有銅,有鐵。 海陵,望。 武德三年更名吳陵,以縣置吳州。 七年州廢,復故名,來屬。 景龍二年析置海安縣,開元十年省。 有鹽官。 高郵。 上。 有堤塘,溉田數千頃,元和中,節度使李吉甫築。 揚子,望。 永淳元年析江都置。 天長。 望。 本千秋,天寶元年析江都、六合、高郵置,七載更名。 有銅。 楚州淮陰郡,緊。 本江都郡之山陽、安宜縣地,臧君相據之,號東楚州。 武德四年,君相降,因之,八年更名。 土貢:貲布、紵布。 戶二萬六千六十二,口十五萬三千。 縣四:山陽,上。 有常豐堰,大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鹽城,上。 本故漢鹽瀆縣地。 隋末,盜韋徹據其地,置射州及射陽、安樂、新安三縣。 武德四年來歸,因之。 七年州廢,省射陽、安樂、新安,置鹽城縣。 有鹽亭百二十三,有監。 寶應,望。 本安宜。 武德四年以縣置倉州,七年州廢,來屬。 上元三年以獲定國寶更名。 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羡塘,證聖中開,置屯田;西南四十里有徐州涇、青州涇,西南五十里有大府涇,長慶中興白水塘屯田,發青、徐、揚州之民以鑿之,大府即揚州;北四里有竹子涇,亦長慶中開。 淮陰。 中。 武德七年省,乾封二年析山陽復置。 南九十五里有棠梨涇,長慶二年開。 滁州永陽郡,上。 武德三年析揚州置。 土貢:貲布、絲布、紵、綀、麻。 有銅坑二。 戶二萬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萬二千三百七十四。 縣三:清流,上。 全椒,緊。 永陽。 上。 景龍三年析清流置。 和州歷陽郡,上。 土貢:紵布。 戶二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口十二萬二千一十三。 縣三:有府一,曰新川。 歷陽,上。 有禱應山,本白石山,有棲隱山,本梅山,皆天寶六載更名。 烏江,上。 東南二里有韋游溝,引江至郭十五里,溉田五百頃,開元中,丞韋尹開,貞元十六年,令游重彥又治之,民享其利,以姓名溝。 含山。 上。 武德六年析歷陽之故龍亢縣地置,八年省,長安四年復置,更名武壽,神龍元年復故名。 壽州壽春郡,中都督府。 本淮南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絲布、施、茶、生石斛。 戶三萬五千五百八十一,口十八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縣五:壽春,上。 有八公山。 安豐,緊。 武德七年省小黃、肥陵二縣入焉。 東北十里有永樂渠,溉高原田,廣德二年宰相元載置,大曆十三年廢。 盛唐,上。 本霍山。 武德四年以霍山、應城、灊城三縣置霍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應城、灊城,以霍山來屬。 神功元年曰武昌,神龍元年復故名,開元二十七年更名。 有開化縣,武德四年置;有潛縣,五年置:貞觀中皆省。 霍丘,緊。 武德四年以松滋、霍丘二縣置蓼州,七年州廢,省松滋,以霍丘來屬。 神功元年曰武昌。 景雲元年復故名。 霍山。 上。 天寶初析盛唐別置。 有大別山、霍山。 第1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