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 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 宮城在北,長千四百四十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 龍朔後,皇帝常居大明宮,乃謂之西內,神龍元年曰太極宮。 大明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 高宗以風痹,厭西內湫濕,龍朔三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宮,咸亨元年曰含元宮,長安元年復曰大明宮。 興慶宮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開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廣之,謂之南內,二十年,築夾城入芙蓉園。 京城前直子午谷。 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其長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廣五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萬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有八尺。 京兆府京兆郡,本雍州,開元元年為府。 厥貢:水土稻、麥、麰、紫稈粟、隔紗、粲席、鞾氈、蠟、酸棗人、地骨皮、櫻桃、藕粉。 天寶元年領戶三十六萬二千九百二十一,口百九十六萬一百八十八。 領縣二十:有府百三十一,曰真化、匡道、水衡、仲山、新城、竇泉、善信、鳳神、安業、平香、太清,余皆逸。 萬年,赤。 本大興,武德元年更名。 二年析置芷陽縣,七年省。 總章元年析置明堂縣,長安二年省。 天寶七載曰咸寧,至德三載復故名。 有南望春宮,臨滻水,西岸有北望春宮,宮東有廣運潭。 福陵在東二十五里,敬陵在東南四十里。 長安,赤。 總章元年析置乾封縣,長安二年省。 有大安宮,本弘義,後更名。 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宮,武德八年置,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復置,曰翠微宮,籠山為苑,元和中以為翠微寺。 有子午關。 天寶二年,尹韓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門,置潭于西市,以貯材木。 大曆元年,尹黎干自南山開漕渠抵景風、延喜門,入苑以漕炭薪。 咸陽,畿。 武德元年析涇陽、始平置。 有望賢宮;有便橋;有興寧陵,又有順陵,在咸陽原。 興平,畿。 本始平,景龍四年,中宗送金城公主降吐蕃至此,改曰金城,至德二載更名。 西十八里有隋仙林宮。 雲陽,赤。 武德元年析置石門縣,三年以石門、溫秀置泉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溫秀,更石門曰雲陽,雲陽曰池陽。 八年省雲陽,更池陽曰雲陽。 天授二年以雲陽、涇陽、醴泉、三原置鼎州,大足元年州廢。 有堯山、甘泉山,凡禁樵採者著于志。 有古鄭、白渠。 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貞陵在西北四十里。 涇陽,畿。 三原,次赤。 武德四年曰池陽,六年曰華池,析置三原,隷泉州,貞觀元年省,復華池曰三原。 永康陵在北十八里,獻陵在東十八里,莊陵在西北五里,端陵在東十里。 渭南,畿。 武德元年隷華州,五年還隷雍州。 天授二年析渭南、慶山置鴻門縣,以渭南、慶山、鴻門、高陵、櫟陽置鴻州,尋省鴻門,大足元年州廢。 西十里有游龍宮,開元二十五年更置。 東十五里有隋崇業宮。 昭應,次赤。 本新豐,垂拱二年曰慶山,神龍元年復故名。 有宮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溫泉宮。 天寶元年更驪山曰會昌山。 三載,以縣去宮遠,析新豐、萬年置會昌縣。 六載,更溫泉曰華清宮,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室,又築羅城,置百司及十宅;七載省新豐,更會昌縣及山曰昭應。 東三十五里有慶山,垂拱二年湧出。 有清虛原,本鳳凰,有幽棲谷,本鸚鵡,中宗以韋嗣立所居更名。 有旌儒鄉,有廟,故坑儒,玄宗更名。 齊陵在東十六里。 高陵,畿。 武德元年析置鹿苑縣,貞觀元年省。 西四十里有龍躍宮,武德六年,高祖以舊第置,德宗以為脩真觀。 有古白渠,寶曆元年,令劉仁師請更水道,渠成,名曰劉公,堰曰彭城。 同官,畿。 有女迥山。 富平,次赤。 有荊山,有鹽池澤。 定陵在西北十五里龍泉山,元陵在西北二十五里檀山,豐陵在東三十三里甕金山,章陵在西北二十里,簡陵在西北四十里。 藍田,畿。 武德二年析置白鹿縣,三年更曰寧民,又析藍田置玉山縣,貞觀三年皆省。 有覆軍山;有藍田關,故嶢關;有庫谷,谷有關。 武德六年,寧民令顏昶引南山水入京城。 永淳元年作萬全宮,弘道元年廢。 鄠,畿。 有渼陂。 東南三十里有隋太平宮,西南二十二里有隋甘泉宮。 奉天,次赤。 文明元年,析醴泉、始平、好畤、武功、豳州之永壽置,以奉乾陵,陵在北五里梁山。 靖陵在東北十里。 乾寧二年以縣置乾州,及覃王出鎮,又以畿內之好畤、武功、盩厔、醴泉隷之。 好畤,畿。 故上宜,武德二年析醴泉置好畤。 貞觀八年廢上宜入岐陽,二十一年省好畤、岐陽,復置上宜,更上宜曰好畤。 有大橫關。 武功,畿。 武德三年,以武功、好畤、盩厔及郇州之郿、鳳泉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風縣,四年以岐州之圍川隷之,七年以郿隷岐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扶風,以圍川、鳳泉隷岐州,盩厔、武功隷雍州。 天授二年,復以武功、始平、奉天、盩厔、好畤置稷州,大足元年州廢。 有太一山,高十八里。 有慶善宮,臨渭水。 武德元年,高祖以舊第置宮,後廢為慈德寺。 西原,殤帝所葬。 醴泉,次赤。 武德元年析置溫秀縣,後省醴泉。 貞觀十年營昭陵,析雲陽、咸陽復置。 有芳山,有九嵕山。 昭陵在西北六十里九嵕山;建陵在東北十八里武將山,一名馮山。 華原,畿。 義寧二年以華原、宜君、同官置宜君郡,並置士門縣以隷之。 武德元年曰宜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省宜君、土門,以華原、同官隷雍州。 垂拱二年更華原曰永安。 天授二年復以永安、同官、富平、美原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廢。 有永安宮,長安二年置。 神龍元年復永安曰華原。 有蒲萄園宮。 天祐三年,李茂貞墨制以縣置耀州。 美原。 畿。 咸亨二年,析富平、華原及同州之蒲城,以故土門縣置。 天祐三年,李茂貞墨制以縣置鼎州。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