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歷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丙寅,宗楚客罷。 丁亥,李道廣罷。 三月己巳,召廬陵王于房州。 戊子,廬陵王至自房州。 四月庚寅,赦神都及河北。 辛丑,婁師德為隴右諸軍大使,檢校河西營田事。 五月庚午,禁屠。 六月乙卯,大風拔木。 七月辛未,杜景佺罷。 八月,突厥寇邊。 戊子,左豹韜衛將軍閻知微降于突厥,寇邊。 甲午,王方慶罷。 庚子,春官尚書武三思檢校內史,狄仁傑兼納言。 司屬卿武重規為天兵中道大總管,沙吒忠義為天兵西道前軍總管,幽州都督張仁亶為天兵東道總管,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衛大將軍閻敬容為天兵道西后軍總管,以擊突厥。 癸丑,突厥寇蔚州。 乙卯,寇定州,刺史孫彥高死之。 九月甲子,夏官尚書武攸寧同鳳閣鸞台三品。 戊辰,突厥寇趙州,長史唐波若降于突厥,刺史高睿死之。 突厥寇相州,沙吒忠義為河北道前軍總管,將軍陽基副之,李多祚為後軍總管,大將軍富福信為奇兵總管,以禦之。 壬申,立廬陵王顯為皇太子,大赦,賜酺五日。 甲戌,皇太子為河北道行軍元帥,以擊突厥。 戊寅,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檢校納言。 辛巳,試天官侍郎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十月癸卯,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監李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族閻知微。 二年正月壬戌,封皇嗣旦為相王。 臘月戊子,左肅政台御史中丞吉頊為天官侍郎,檢校右肅政台御史中丞魏元忠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辛亥,賜皇太子姓武氏,大赦。 一月庚申,武攸寧罷。 二月己丑,如緱氏。 辛卯,如嵩陽。 丁酉,復于神都。 三月甲戌,以隋、唐為二王后。 婁師德為納言。 四月壬辰,魏元忠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天兵軍大總管,婁師德副之,以備突厥。 辛丑,類師德為隴右諸軍大使。 甲辰,慮囚。 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溢。 八月庚子,王及善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太子宮尹豆盧欽望為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楊再思罷。 丁未,試天官侍郎陸元方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婁師德薨。 戊申,武三思為內史。 九月乙亥,如福昌縣,曲赦。 戊寅,復于神都。 庚辰,王及善薨。 是秋,黃河溢。 十月丁亥,吐蕃首領贊婆來。 久視元年正月戊午,貶吉頊為琰川尉。 壬申,武三思罷。 臘月辛巳,封皇太子之子重潤為邵王。 庚寅,陸元方罷司禮卿。 阿史那斛瑟羅為平西軍大總管。 丁酉,狄仁傑為內史。 庚子,文昌左相韋巨源為納言。 乙巳,如嵩山。 一月丁卯,如汝州溫湯。 戊寅,復于神都。 作三陽宮。 二月乙未,豆盧欽望罷。 三月癸丑,夏官尚書唐奉一為天兵中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四月戊申,如三陽宮。 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癸丑,大赦,改元,罷「天冊金輪大聖」號,賜酺五日,給復告成縣一年。 閏七月戊寅,復于神都。 己丑,天官侍郎張錫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李嶠罷。 丁酉,吐蕃寇涼州,隴右諸軍州大使唐休璟敗之於洪源谷。 八月庚戌,魏元忠為隴右諸軍州大總管,以擊吐蕃。 庚申,斂天下僧錢作大像。 九月辛丑,狄仁傑薨。 十月辛亥,魏元忠為蕭關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甲寅,復唐正月,大赦。 丁巳,韋巨源罷。 文昌右丞韋安石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丁卯,如新安隴澗山,曲赦。 壬申,復于神都。 十二月甲寅,突厥寇隴右。 長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 二月己酉,鸞台侍郎李懷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三月丙申,流張錫于循州。 四月丙午,大赦癸丑,姚元崇檢校并州以北諸軍州兵馬。 五月乙亥,如三陽宮。 丁丑,魏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丙申,天官侍郎顧琮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六月庚申,夏官侍郎李迥秀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辛未,赦告成縣。 七月甲戌,復于神都。 乙亥,揚、楚、常、潤、蘇五州地震。 壬午,蘇味道按察幽、平等州兵馬。 甲申,李懷遠罷。 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十月壬寅,如京師。 辛酉,大赦,改元。 給復關內三年,賜酺三日。 丙寅,魏元忠同鳳閣鸞台三品。 十一月壬申,武三思罷。 戊寅,改含元宮為大明宮。 二年正月,突厥寇鹽州。 三月丙戌,李迥秀安置山東軍馬,檢校武騎兵。 庚寅,突厥寇并州,雍州長史薛季昶持節山東防禦大使以備之。 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八月辛亥,劍南六州地震。 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壬申,突厥寇忻州。 己卯,吐蕃請和。 十月甲辰,顧琮薨。 戊申,吐蕃寇悉州,茂州都督陳大慈敗之。 甲寅,姚元崇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蘇味道、韋安石、李迥秀同鳳閣鸞台三品。 十一月甲子,相王旦為司徒。 戊子,祀南郊,大赦,賜酺三日。 十二月甲午,魏元忠為安東道安撫使。 三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四月庚子,相王旦罷。 吐蕃來求婚。 乙巳,以旱避正殿。 閏月庚午,成均祭酒李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己卯,李嶠知納言事。 七月壬寅,正諫大夫硃敬則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庚戌,檢校涼州都督唐休璟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八月乙酉,京師大雨雹。 九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丁酉,貶魏元忠為高要尉。 十月丙寅,如神都。 十二月丙戌,天下置關三十。 四年正月丁未,作興泰宮。 壬子,天官侍郎韋嗣立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 二月癸亥,貶李迥秀為廬州刺史。 壬申,硃敬則罷。 三月丁亥,進封皇孫平恩郡王重福為譙王。 己亥,夏官侍郎宗楚客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貶蘇味道為坊州刺史。 四月壬戌,韋安石知納言事,李嶠知內史事。 丙子,如興泰宮,赦壽安縣,給復一年。 五月丁亥,大風拔木。 六月辛酉,姚元之罷。 乙丑,天官侍郎崔玄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丁丑,李嶠同鳳閣鸞台三品。 壬午,相王府長史姚元之兼知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七月丙戌,左肅政台御史大夫楊再思守內史。 甲午,復于神都。 貶宗楚客為原州都督。 八月庚申,唐休璟兼幽營二州都督、安東都護。 九月壬子,姚元之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十月辛酉,元之為靈武道安撫大使。 甲戌,判秋官侍郎張柬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壬午,懷州長史房融為正諫大夫、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十一月丁亥,天官侍郎韋承慶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李嶠罷。 十二月丙辰,韋嗣立罷。 第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