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夜,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門時,城上亂箭射下。 梁寬、趙衢立在城上,大罵馬超;將馬超妻楊氏從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屍首來;又將馬超幼子三人,並至親十餘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 超氣噎塞胸,几乎墜下馬來。 背後夏侯淵引兵追趕。 超見勢大,不取戀戰,與龐德、馬岱殺開一條路走。 前面又撞見姜敘、楊阜,殺了一陣;衝得過去,又撞着尹奉、趙昂,殺了一陣;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騎,連夜奔走,四更前後,走到歷城下,守門者只道姜敘兵回,大開門接入。 超從城南門邊殺起,盡洗城中百姓。 至姜敘宅,拿出老母。 母全無懼色,指馬超而大罵。 超大怒,自取劍殺之。 尹奉、趙昂全家老幼,亦盡被馬超所殺。 昂妻王氏因在軍中,得免于難。 次日,夏侯淵大軍至,馬超棄城殺出,望西而逃。 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軍擺開,為首的是楊阜。 超切齒而恨,拍馬挺槍刺之。 阜宗弟七人,一齊來助戰。 馬岱、龐德敵住後軍。 宗弟七人,皆被馬超殺死。 阜身中五槍,猶然死戰。 後面夏侯淵大軍趕來,馬超遂走。 只有龐德、馬岱五七騎後隨而去。 夏侯淵自行安撫隴西諸州人民,令姜敘等各各分守,用車載楊阜赴許都,見曹操。 操封阜為關內侯。 阜辭曰:「阜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于法當誅,何顏受職?」操嘉之,卒與之爵。 卻說馬超與龐德、馬岱商議,徑往漢中投張魯。 張魯大喜,以為得馬超,則西可以吞益州,東可以拒曹操,乃商議欲以女招超為婿。 大將楊柏諫曰:「馬超妻子遭慘禍,皆超之貽害也。 主公豈可以女與之?」魯從其言,遂罷招婿之議。 或以楊柏之言,告知馬超。 超大怒,有殺楊柏之意。 楊柏知之,與兄楊松商議,亦有圖馬超之心。 正值劉璋遣使求救于張魯,魯不從。 忽報劉璋又遣黃權到。 權先來見楊松,說:「東西兩川,實為唇齒;西川若破,東川亦難保矣。 今若肯相救,當以二十州相酬。 」松大喜,即引黃權來見張魯,說唇齒利害,更以二十州相謝。 魯喜其利,從之。 巴西閻圃諫曰:「劉璋與主公世仇,今事急求救,詐許割地,不可從也。 」忽階下一人進曰:「某雖不才,願乞一旅之師,生擒劉備。 務要割地以還。 」正是:方看真主來西蜀,又見精兵出漢中。 未知其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卻說閻圃正勸張魯勿助劉璋,只見馬超挺身出曰:「超感主公之恩,無可上報,願領一軍攻取葭萌關,生擒劉備,務要劉璋割二十州奉還主公。 」張魯大喜,先遣黃權從小路而回,隨即點兵二萬與馬超。 此時龐德臥病不能行,留于漢中。 張魯令楊柏監軍,超與弟馬岱選日起程。 卻說玄德軍馬在雒城,法正所差下書人回報說:「鄭度勸劉璋盡燒野谷並各處倉廩,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溝高壘而不戰。 」玄德、孔明聞之,皆大驚曰:「若用此言,吾勢危矣!」法正笑曰:「主公勿憂。 此計雖毒,劉璋必不能用也。 」不一日,人傳劉璋不肯遷動百姓,不從鄭度之言。 玄德聞之,方始寬心。 孔明曰:「可速進兵取綿竹。 如得此處,成都易取矣。 」遂遣黃忠、魏延領兵前進。 費觀聽知玄德兵來,差李嚴出迎。 嚴領三千兵也,各佈陣完。 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孔明在陣中教鳴金收軍。 黃忠回陣,問曰:「正待要擒李嚴,軍師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 來日再戰,汝可詐敗,引入山峪,出奇兵以勝之。 」黃忠領計。 次日,李嚴再引兵來,黃忠又出戰,不十合詐敗,引兵便走。 李嚴趕來,迤邐趕入出峪,猛然省悟。 急待回來,前面魏延引兵擺開。 孔明自在山頭,喚曰:「公如不降,兩下已伏強弩,欲與吾龐士元報仇矣。 」李嚴慌下馬卸甲投降。 軍士不曾傷害一人。 孔明引李嚴見玄德。 玄德待之甚厚。 嚴曰:「費觀雖是劉蓋州親戚,與某甚密,當往說之。 」玄德即命李嚴回城招降費觀。 嚴入綿竹城,對費觀贊玄德如此仁德;今若不降,必有大禍。 觀從其言,開門投降。 玄德遂入綿竹,商議分兵取成都。 忽流星馬急報,言孟達、霍峻守葭萌關,今被東川張魯遣馬超與楊柏、馬岱領兵攻打甚急,救遲則關隘休矣。 玄德大驚。 孔明曰:「須是張、趙二將,方可與敵。 」玄德曰:「子龍引兵在外未回。 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 」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 」卻說張飛聞馬超攻關,大叫而入曰:「辭了哥哥,便去戰馬超也!」孔明佯作不聞,對玄德曰:「今馬超侵犯關隘,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取關雲長來,方可與敵。 」張飛曰:「軍師何故小覷吾!吾曾獨拒曹操百萬之兵,豈愁馬超一匹夫乎!」孔明曰:「翼德拒水斷橋,此因曹操不知虛實耳;若知虛實,將軍豈得無事?今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橋六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几乎喪命,非等閒之比。 雲長且未必可勝。 」飛曰:「我只今便去;如勝不得馬超,甘當軍令!」孔明曰:「既爾肯寫文書,便為先鋒。 請主公親自去一遭,留亮守綿竹。 待子龍來,卻作商議。 」魏延曰:「某亦願往。 」 孔明令魏延帶五百哨馬先行,張飛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