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報曹軍大隊趕來,玄德教孫乾等保護老小先行。 玄德與關、張、趙雲在後,且戰且走。 操見玄德去遠,收軍不趕。 玄德敗軍不滿一千,狼狽而奔。 前至一江,喚土人問之,乃漢江也。 玄德權且安營。 土人知是玄德,奉獻羊酒,乃聚飲于沙灘之上。 玄德嘆曰:「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 備之命窘,累及諸君。 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 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眾皆掩面而哭。 雲長曰:「兄言差矣。 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於羽;後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 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孫乾曰:「成敗有時,不可喪志。 此離荊州不遠。 劉景升坐鎮九郡,兵強糧足,更且與公皆漢室宗親,何不往投之?」玄德曰:「但恐不容耳。 」乾曰:「某願先往說之,使景升出境而迎莊公」玄德大喜,便令孫乾星夜往荊州。 到郡入見劉表,禮畢,劉表問曰:「公從玄德,何故至此?」乾曰:「劉使君天下英雄,雖兵微將寡,而志欲匡扶社稷。 汝南劉闢、龔都素無親故,亦以死報之。 明公與使君,同為漢室之冑;今使君新敗,欲往江東投孫仲謀。 乾僭言曰:不可背親而向疏。 荊州劉將軍禮賢下士,士歸之如水之投東,何況同宗乎?因此使君特使乾先來拜白。 惟明公命之。 」表大喜曰:「玄德,吾弟也。 久欲相會而不可得。 今肯惠顧,實為幸甚!」蔡瑁譖曰:「不可。 劉備先從呂布,後事曹操,近投袁紹,皆不克終,足可見其為人。 今若納之,曹操必加兵於我,枉動干戈。 不如斬孫乾之首,以獻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 」孫乾正色曰:「乾非懼死之人也。 劉使君忠心為國,非曹操、袁紹、呂布等比。 前此相從,不得已也。 今聞劉將軍漢朝苗裔,誼切同宗,故千里相投。 爾何獻讒而妒賢如此耶?」劉表聞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 」蔡瑁慚恨而出,劉表遂命孫乾先往報玄德,一面親自出郭三十里迎接。 玄德見表,執禮甚恭。 表亦相待甚厚。 玄德引關、張等拜見劉表,表遂與玄德等同入荊州,分撥院宅居住。 卻說曹操探知玄德已往荊州投奔劉表,便欲引兵攻之。 程昱曰:「袁紹未除,而遽攻荊襄,倘袁紹從北而起,勝負未可知矣。 不如還兵許都,養軍蓄鋭,待來年春暖,然後引兵先破袁紹,後取荊襄:南北之利,一舉可收也。 」操然其言,遂提兵回許都。 至建安七年,春正月,操復商議興兵。 先差夏侯惇、滿寵鎮守汝南,以拒劉表;留曹仁、荀彧守許都:親統大軍前赴官渡屯紮。 且說袁紹自舊歲感冒吐血癥候,今方稍愈,商議欲攻許都。 審配諫曰:「舊歲官渡,倉亭之敗,軍心未振;尚當深溝高壘,以養軍民之力。 」正議間,忽報曹操進兵官渡,來攻冀州。 紹曰:「若候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然後拒敵,事已遲矣。 吾當自領大軍出迎。 」袁尚曰:「父親病體未痊,不可遠征。 兒願提兵前去迎敵。 」紹許之,遂使人往青州取袁譚,幽州取袁熙,并州取高幹:四路同破曹操。 正是:才向汝南鳴戰鼓,又從冀北動征鼙。 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卻說袁尚自斬史渙之後,自負其勇,不待袁譚等兵至,自引兵數萬出黎陽,與曹軍前隊相迎。 張遼當先出馬,袁尚挺槍來戰,不三合,架隔遮攔不住,大敗而走。 張遼乘勢掩殺,袁尚不能主張,急急引軍奔回冀州。 袁紹聞袁尚敗回,又受了一驚,舊病復發,吐血數斗,昏倒在地。 劉夫人慌救入臥內,病勢漸危。 劉夫人急請審配、逢紀,直至袁紹榻前,商議後事。 紹但以手指而不能言。 劉夫人曰:「尚可繼後嗣否?」紹點頭。 審配便就榻前寫了遺囑。 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鬥余而死。 後人有詩曰:「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 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鷄膽事難成。 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袁紹既死,審配等主持喪事。 劉夫人便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又恐其陰魂于九泉之下再與紹相見,乃髡其發,刺其面,毀其屍:其妒惡如此。 袁尚恐寵妾家屬為害,並收而殺之。 審配、逢紀立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並四州牧,遣使報喪。 此時袁譚已發兵離青州,知父死,便與郭圖、辛評商議。 圖曰:「主公不在冀州,審配、逢紀必立顯甫為主矣。 當速行。 」辛評曰:「審、逢二人,必預定機謀。 今若速往,必遭其禍。 」袁譚曰:「若此當何如?」郭圖曰:「可屯兵城外,觀其動靜。 某當親往察之。 」譚依言。 郭圖遂入冀州,見袁尚。 禮畢,尚問:「兄何不至?」圖曰:「因抱病在軍中,不能相見。 」尚曰:「吾受父親遺命,立我為主,加兄為車騎將軍。 目下曹軍壓境,請兄為前部,吾隨後便調兵接應也。 」圖曰:「軍中無人商議良策,願乞審正南、逢元圖二人為輔。 」尚曰:「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畫策,如何離得!」圖曰:「然則于二人內遣一人去,何如?」尚不得已,乃令二人拈鬮,拈着者便去。 逢紀拈着,尚即命逢紀賫印綬,同郭圖赴袁譚軍中。 紀隨圖至譚軍,見譚無病,心中不安,獻上印綬。 譚大怒,欲斬逢紀。 郭圖密諫曰:「今曹軍壓境,且只款留逢紀在此,以安尚心。 待破曹之後,卻來爭冀州不遲。 」 譚從其言。 即時拔寨起行,前至黎陽,與曹軍相抵。 譚遣大將汪昭出戰,操遣徐晃迎敵。 二將戰不數合,徐晃一刀斬汪昭于馬下。 曹軍乘勢掩殺,譚軍大敗。 譚收敗軍入黎陽,遣人求救于尚。 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 曹操探知救軍已到,遣樂進、李典引兵于半路接着,兩頭圍住盡殺之。 袁譚知尚止撥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殺,大怒,乃喚逢紀責罵。 紀曰:「容某作書致主公,求其親自來救。 」譚即令紀作書,遣人到冀州致袁尚,與審配共議。 配曰:「郭圖多謀,前次不爭而去者,為曹軍在境也。 今若破曹,必來爭冀州矣。 不如不發救兵,借操之力以除之。 」尚從其言,不肯發兵。 使者回報,譚大怒,立斬逢紀,議欲降曹。 早有細作密報袁尚。 尚與審配議曰:「使譚降曹,併力來攻,則冀州危矣。 」乃留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自領大軍來黎陽救譚。 尚問軍中誰敢為前部,大將呂曠、呂翔兄弟二人願去。 尚點兵三萬,使為先鋒,先至黎陽。 譚聞尚自來,大喜,遂罷降曹之議。 譚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為掎角之勢。 不一日,袁熙、高幹皆領軍到城外,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操相持。 尚屢敗,操兵屢勝。 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皆大敗,棄黎陽而走。 操引兵追至冀州,譚與尚入城堅守;熙與于離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 操兵連日攻打不下。 郭嘉進曰:「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 」操善其言,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 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第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