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兵到,兩個引軍迎去。 西涼軍馬攔路擺開陣勢。 馬騰、韓遂聯轡而出,指李蒙、王方罵曰:「反國之賊!誰去擒之?」言未絶,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 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王方欺他年幼,躍馬迎戰。 戰不到數合,早被馬超一槍刺于馬下。 馬超勒馬便回。 李蒙見王方刺死,一騎馬從馬超背後趕來。 超只做不知。 馬騰在陣門下大叫:「背後有人追趕!」聲猶未絶,只見馬超已將李蒙擒在馬上。 原來馬超明知李蒙追趕,卻故意俄延;等他馬近舉槍刺來,超將身一閃,李蒙搠個空,兩馬相併,被馬超輕舒猿臂,生擒過去。 軍士無主,望風奔逃。 馬騰、韓遂乘勢追殺,大獲勝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斬首號令。 李傕、郭汜聽知李蒙、王方皆被馬超殺了,方信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其計,只理會緊守關防,由他搦戰,並不出迎。 果然西涼軍未及兩月,糧草俱乏,商議回軍。 恰好長安城中馬宇家僮出首家主與劉范、種邵,外連馬騰、韓遂,欲為內應等情。 李傕、郭汜大怒,盡收三家老少良賤斬于市,把三顆首級,直來門前號令。 馬騰、韓遂見軍糧已盡,內應又泄,只得拔寨退軍。 李傕、郭汜令張濟引軍趕馬騰,樊稠引軍趕韓遂,西涼軍大敗。 馬超在後死戰,殺退張濟。 樊稠去趕韓遂,看看趕上,相近陳倉,韓遂勒馬向樊稠曰:「吾與公乃同鄉之人,今日何太無情?」樊稠也勒住馬答道:「上命不可違!」韓遂曰:「吾此來亦為國家耳,公何相逼之甚也?」樊稠聽罷,撥轉馬頭,收兵回寨,讓韓遂去了。 不提防李傕之侄李別,見樊稠放走韓遂,回報其叔。 李傕大怒,便欲興兵討樊稠。 賈翊曰:「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為不便;不若設一宴,請張濟、樊稠慶功,就席間擒稠斬之,毫不費力。 」李傕大喜,便設宴請張濟、樊稠。 二將忻然赴宴。 酒半闌,李傕忽然變色曰:「樊稠何故交通韓遂,欲謀造反?」稠大驚,未及回言;只見刀斧手擁出,早把樊稠斬首于案下。 嚇得張濟俯伏于地。 李傕扶起曰:「樊稠謀反,故爾誅之;公乃吾之心腹,何須驚懼?」將樊稠軍撥與張濟管領。 張濟自回弘農去了。 李傕、郭汜自戰敗西涼兵,諸侯莫敢誰何。 賈詡屢勸撫安百姓,結納賢豪。 自是朝廷微有生意。 不想青州黃巾又起,聚眾數十萬,頭目不等,劫掠良民。 太仆朱儁保舉一人,可破群賊。 李傕、郭汜問是何人。 朱儁曰:「要破山東群賊,非曹孟德不可。 」李傕曰:「孟德今在何處?」儁曰:「現為東郡太守,廣有軍兵。 若命此人討賊,賊可剋日而破也。 」李傕大喜,星夜草詔,差人賫往東郡,命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 操領了聖旨,會合鮑信,一同興兵,擊賊于壽陽。 鮑信殺入重地,為賊所害。 操追趕賊兵,直到濟北,降者數萬。 操即用賊為前驅,兵馬到處,無不降順。 不過百餘日,招安到降兵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 操擇精鋭者,號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 操自此威名日重。 捷書報到長安,朝廷加曹操為鎮東將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有叔侄二人來投操: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 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 荀彧曰:「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操問是誰,彧曰:「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操曰:「吾亦聞名久矣。 」遂遣人于鄉中尋問。 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操拜請之。 程昱來見,曹操大喜。 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幾忘卻!」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 郭嘉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 操即聘曄至。 曄又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 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 滿寵、呂虔共薦一人,乃陳留平邱人,姓毛,名,字孝先。 曹操亦聘為從事。 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則。 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惇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 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 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 今特薦之於公。 」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 」惇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閙市,數百人不敢近。 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 」操即令韋試之。 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 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 操曰:「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