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 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陽檀敖,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桎,字公孝。 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 當時看了袁紹書,隨令蒯越、蔡瑁引兵一萬來截孫堅。 堅軍方到,蒯越將陣擺開,當先出馬。 孫堅問曰:「蒯異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為漢臣,如何私匿傳國之寶?可速留下,放汝歸去!」堅大怒,命黃蓋出戰。 蔡瑁舞刀來迎。 鬥到數合,蓋揮鞭打瑁,正中護心鏡。 瑁撥回馬走,孫堅乘勢殺過界口。 山背後金鼓齊鳴,乃劉表親自引軍來到。 孫堅就馬上施禮曰:「景升何故信袁紹之書,相逼臨郡?」表曰:「汝匿傳國璽,將欲反耶?」堅曰:「吾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聽信,將隨軍行李,任我搜看。 」堅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覷我!」方欲交兵,劉表便退。 堅縱馬趕去,兩山後伏兵齊起,背後蔡瑁、蒯越趕來,將孫堅困在垓心。 正是: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 畢竟孫堅怎得脫身,且聽下文分解。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卻說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折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 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且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 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 謀士逢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紹曰:「未有良策。 」紀曰:「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 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紹大喜,即發書到瓚處。 瓚得書,見說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 紹卻使人密報韓馥。 馥慌聚荀諶、辛評二謀士商議。 諶曰:「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 兼有劉備、關、張之助,難以抵敵。 今袁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將軍可請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將軍,無患公孫瓚矣。 」韓馥即差別駕關純去請袁紹。 長史耿武諫曰:「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絶其乳哺,立可餓死。 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 古者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耿武嘆曰:「冀州休矣!」於是棄職去者三十餘人。 獨耿武與關純伏于城外,以待袁紹。 數日後,紹引兵至。 耿武、關純拔刀而出,欲刺殺紹。 紹將顏良立斬耿武,文醜砍死關純。 紹入冀州,以馥為奮威將軍,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 馥懊悔無及,遂棄下家小,匹馬往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卻說攻孫瓚知袁紹已據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紹,欲紛其地。 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有商議。 」越辭歸。 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降也!」亂箭射死公孫越。 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 瓚大怒曰:「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裡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 紹知瓚兵至,亦領軍出。 二軍會于磐河之上,瓚軍于橋西。 瓚立馬橋上,大呼曰:「背義之徒,何敢賣我!」紹亦策馬至橋邊,指瓚曰:「韓馥無才,願讓冀州與吾,與爾何干?」瓚曰:「昔日以汝為忠義,推為盟主;今之所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於世間!」袁紹大怒曰:「誰可擒之?」言未畢,文醜策馬挺槍,直殺上橋。 公孫瓚就橋邊與文醜交鋒。 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 文醜乘勢追趕。 瓚走入陣中,文醜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 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醜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文醜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往山谷而逃。 文醜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 文醜急捻槍來刺。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醜。 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瓚部下救軍到,文醜撥回馬去了。 那少年也不追趕。 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 那少年欠身答道:「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本袁紹轄下之人。 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 ——不期于此處相見。 」瓚大喜,遂同歸寨,整頓甲兵。 次日,瓚將軍馬分作左右兩隊,勢如羽翼。 馬五千餘匹,大半皆是白馬。 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羌人但見白馬便走,因此白馬極多。 袁紹令顏良、文醜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兩隊;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 再令麴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于陣中。 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于後接應。 公孫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後。 遣大將嚴綱為先鋒。 瓚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豎大紅圈金綫「帥」字旗于馬前。 從辰時鳴鼓,直到巳時,紹軍不進。 麴義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聽炮響發箭。 嚴綱鼓噪吶喊,直取麴義。 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 綱急待回,被麴義拍馬舞刀,斬于馬下,瓚軍大敗。 左右兩軍,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醜引弓弩手射住。 紹軍併進,直殺到界橋邊。 麴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綉旗砍倒。 公孫瓚見砍倒綉旗,回馬下橋而走。 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着趙雲,挺槍越馬,直取麴義。 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于馬下。 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 卻說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擎旗,追趕敗兵;因此不作準備,與田豐引着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乘馬出觀,呵呵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見趙雲衝到面前。 弓箭手急待射時,雲連刺數人,眾軍皆走。 後面瓚軍團團圍裹上來。 田豐慌對紹曰:「主公且于空牆中躲避!」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並殺。 趙雲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 紹驅兵大進,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袁紹當先趕來,不到五里,只聽得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三員大將,乃是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 ——因在平原探知公孫瓚與袁紹相爭,特來助戰。 ——當下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 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 公孫瓚亦收軍回寨。 玄德、關、張動問畢,瓚曰:「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几乎狼狽。 」教與趙雲見。 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捨之心。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