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七月,仁願、仁軌等率留鎮之兵,大破福信餘眾于熊津之東,拔其支羅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柵,殺獲甚眾。 仍令分兵以鎮守之。 福信等以真峴城臨江高險,又當衝要,加兵守之。 仁軌引新羅之兵乘夜薄城,四面攀堞而上,比明而入據其城,斬首八百級,遂通新羅運糧之路。 仁願乃奏請益兵,詔發淄、青、萊、海之兵七千人,遣左威衛將軍孫仁師統眾浮海赴熊津,以益仁願之眾。 時福信既專其兵權,與撫余豐漸相猜貳。 福信稱疾,臥于窟室,將候扶餘豐問疾,謀襲殺之。 扶餘豐覺而率其親信掩殺福信,又遣使往高麗及倭國請兵以拒官軍。 孫仁師中路迎擊,破之。 遂與仁願之眾相合,兵勢大振。 於是仁師、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帥陸軍進,劉仁軌及別帥杜爽、扶餘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以會陸軍,同趨周留城。 仁軌遇扶餘豐之眾于白江之口,四戰皆捷。 焚其舟四百艘,賊眾大潰,扶餘豐脫身而走。 偽王子扶餘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降。 百濟諸城皆復歸順。 孫仁師與劉仁願等振旅而還。 詔劉仁軌代仁願率兵鎮守。 乃授扶餘隆熊津都督,遣還本國,共新羅和親,以招輯其餘眾。 麟德二年八月,隆到熊津城,與新羅王法敏刑白馬而盟。 先祀神祇及川谷之神,而後歃血。 其盟文曰: 往者百濟先王,迷于逆順,不敦鄰好,不睦親姻。 結托高麗,交通倭國,共為殘暴,侵削新羅,破邑屠城,略無寧歲。 天子憫一物之失所,憐百姓之無辜,頻命行人,遣其和好。 負險恃遠,侮慢天經。 皇赫斯怒,恭行弔伐,旌旗所指,一戎大定。 固可氵豬宮污宅,作誡來裔,塞源拔本,垂訓後昆。 然懷柔伐叛,前王之令典;興亡繼絶,往哲之通規。 事必師古,傳諸曩冊。 故立前百濟太子司稼正卿扶餘隆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 依倚新羅,長為與國,各除宿憾,結好和親。 恭承詔命,永為籓服。 仍遣使人右威衛將軍魯城縣公劉仁願親臨勸諭,具宣成旨,約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 刑牲歃血,共敦終始;分災恤患,恩若弟兄。 祗奉綸言,不敢失墜,既盟之後,共保歲寒。 若有棄信不恆,二三其德,興兵動眾,侵犯邊陲,明神鑒之,百殃是降,子孫不昌,社稷無守,禋祀磨滅,罔有遺余。 故作金書鐵契,藏之宗廟,子孫萬代,無或敢犯。 神之聽之,是饗是福。 劉仁軌之辭也。 歃訖,埋幣帛于壇下之吉地,藏其盟書於新羅之廟。 仁願、仁軌等既還,隆懼新羅,尋歸京師。 儀鳳二年,拜光祿大夫、太常員外卿、兼熊津都督、帶方郡王,令歸本蕃,安輯餘眾。 時百濟本地荒毀,漸為新羅所據,隆竟不敢還舊國而卒。 其孫敬,則天朝襲封帶方郡王、授衛尉卿。 其地自此為新羅及渤海靺鞨所分,百濟之種遂絶。 新羅國,本弁韓之苗裔也。 其國在漢時樂浪之地,東及南方俱限大海,西接百濟,北鄰高麗。 東西千里,南北二千里。 有城邑村落。 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衛兵三千人,設獅子隊。 文武官凡有十七等。 其王金真平,隋文帝時授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 武德四年,遣使朝貢。 高祖親勞問之,遣通直散騎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賜以璽書及畫屏風、錦彩三百段,自此朝貢不絶。 其風俗、刑法、衣服,與高麗、百濟略同,而朝服尚白。 好祭山神。 其食器作柳杯,亦以銅及瓦。 國人多金、樸兩姓,異姓不為婚。 重元日,相慶賀燕饗,每以其日拜日月神。 又重八月十五日,設樂飲宴,賚群臣,射其庭。 婦人發繞頭,以彩及珠為飾,發甚長美。 高祖既聞海東三國舊結怨隙,遞相攻伐,以其俱為蕃附,務在和睦,乃問其使為怨所由。 對曰:「先是百濟往伐高麗,詣新羅請救,新羅發兵大破百濟國,因此為怨,每相攻伐。 新羅得百濟王,殺之,怨由此始。 」七年,遣使冊拜金真平為柱國,封樂浪郡王、新羅王。 貞觀五年,遣使獻女樂二人,皆鬒發美色。 太宗謂侍臣曰:「朕聞聲色之娛,不如好德。 且山川阻遠,懷土可知。 近日林邑獻白鸚鵡,尚解思鄉,訴請還國。 鳥猶如此,況人情乎!朕愍其遠來,必思親戚,宜付使者,聽遣還家。 」 是歲,真平卒,無子,立其女善德為王,宗室大臣乙祭總知國政。 詔贈真平左光祿大夫,賻物二百段。 九年,遣使持節冊命善德柱國,封樂浪郡王、新羅王。 十七年,遣使上言:「高麗、百濟,累相攻襲,亡失數十城,兩國連兵,意在滅臣社稷。 謹遣陪臣,歸命大國,乞偏師救助。 」太宗遣相裡玄獎賫璽書賜高麗曰:「新羅委命國家,不闕朝獻。 爾與百濟,宜即戢兵。 若更攻之,明年當出師擊爾國矣!」太宗將親伐高麗,詔新羅纂集士馬,應接大軍。 新羅遣大臣領兵五萬人,入高麗南界,攻水口城,降之。 二十一年,善德卒,贈光祿大夫,余官封並如故。 因立其妹真德為王,加授柱國,封樂浪郡王。 二十二年,真德遣其弟國相、伊贊子金春秋及其子文正來朝。 詔授春秋為特進,文正為左武衛將軍。 春秋請詣國學觀釋奠及講論,太宗因賜以所制《溫湯》及《晉祠碑》並新撰《晉書》。 將歸國,令三品以上宴餞之,優禮甚稱。 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濟之眾,遣其弟法敏以聞。 真德乃織錦作五言《太平頌》以獻之,其詞曰:「大唐開洪業,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繼百王。 統天崇雨施,理物體含章。 深仁偕日月,撫運邁陶唐。 幡旗既赫赫,鉦鼓何鍠鍠。 外夷違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風凝幽顯,遐邇競呈祥。 四時和玉燭,七曜巡萬方。 維岳降宰輔,維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帝嘉之,拜法敏為太府卿。 三年,真德卒,為舉哀。 詔以春秋嗣,立為新羅王。 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封樂浪郡王。 六年,百濟與高麗、靺鞨率兵侵其北界,攻陷三十餘城,春秋遣使上表求救。 顯慶五年,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熊津道大總管,統水陸十萬。 仍令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與定方討平百濟,俘其王扶餘義慈,獻於闕下。 自是新羅漸有高麗、百濟之地。 其界益大,西至于海。 第5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535頁